扶蘇好聲好氣道:“先生,我阿父不會是衛靈公。你若是不信,隻管看着就是了。”
韓非沉默着看了扶蘇一會兒,忽然沉沉歎了一口氣,肯定道:“秦王自然英明神武,諸侯列國,無人可比秦王。”
扶蘇被他這話說得懵了一瞬,不是,韓非……這好像不是啥客套話,他是真心誇他爹啊。
不等扶蘇發出贊同的聲音,韓非已經問道:“大公子,我能為你做什麼嗎?”
扶蘇覺得韓非好像誤會了什麼,不過他的真心,扶蘇已經感受到了,一些無傷大雅的小誤會,就不重要啦。
扶蘇想了想,道:“秦國會逐步改變、完善秦法,先生無論是在鹹陽還是雲遊天下,若有建議,請盡管寫信給我。還有,若是張公子有意,我也很樂意見到他的信。”
韓非難得笑了笑,道:“我的信會有,但子房那邊,我還要寫信詢問。”
“他願意與否都無妨。”扶蘇大方道。
扶蘇在韓非這裡的信用是無堅不摧的,他點點頭,未及說話,外頭便有人來請扶蘇回宮,是大王在找他。
扶蘇不能耽擱,當即告辭離去。
韓非将扶蘇送到門口,望着韓國的方向出了會兒神。
他慢慢吐出一口氣。
再不會有韓國了,往後,隻有颍川郡。
……
作為秦滅六國的第一個國家,韓國是要做個樣本的,從如何處置王公貴族到派官員掌管,再到戰俘的處置和下頭黔首的管理,都要形成一個切實可行的制度。
起初,對于王公貴族公卿們,嬴政下令将他們押回鹹陽軟禁。
但扶蘇認為韓國就算了,地方小人少,将來還有幾個大國,那麼老多人,難道将來都要養着他們吃白飯?
想得美!
不如在城外開辟出一處農莊,讓他們種莊稼養牲口,除了能養活自己,還能交稅。
至于農莊,秦國人肯定不會幫他們建,但秦軍可以監視着他們,讓他們自己建莊子,開荒地。
之後,當然也會有秦軍輪流在此監視他們。
這個提議得到了嬴政的贊同,但朝臣們卻有一大部分都投了反對票,其中就包括右丞相王绾。
他們不同意的理由也很簡單,就算國亡了,被他們秦國俘虜回來的也都是王公貴族,種地那是黔首們的活,讓這些人去做,乃是莫大的侮辱,他們秦國乃是勝者,絕不能如此沒有君子風範,侮辱已經投降的王公貴族們。
這時候,扶蘇就很理解他爹為什麼喜歡李斯了。
作為贊同扶蘇這個提議的中堅力量,李斯一個人就将所有的反對派怼到啞口無言。
貴族?誰是貴族?王公?誰是王公?
韓國已經亡了!
這難道不是徹底消滅複韓之心的絕佳計策嗎?你們這些人食秦祿受秦王恩,卻不會為秦王分憂,反而憂心别國的王公貴族,這就是君子風範了嗎?
在李斯的舌戰群儒、嬴政的鼎力支持下,扶蘇的提議順利通過,對于韓國和往後王公貴族們的處置,就依照此法執行。
當然,扶蘇并不是要将韓國的滿朝文武都抓到鹹陽來種地,畢竟就算秦國會派官員去治理,那不是還得需要他們當地人麼!
因為從去年起,嬴政開辦了學府,各地開始招收學生,新官員的培養已經在穩步進行中。
各地學府招收的學生當然不是那種未啟蒙的孩童,學府其實算是官員培訓班,隻有讀過書的人才能通過考試進去。
而且,他們開始給基層官員普及隸書,印刷出來的秦法能夠做到小吏們人手一本。
有這些措施,韓國這點小地方好解決,之後幾國分派官員管理,也會輕而易舉。
至于戰俘,除了王公貴族,就是軍中将士們了,将軍們自不必說,他們屬于王公貴族那個行列。
底下的小将小兵小卒們則是被就地分配了工作——修路。
水泥修路是秦國去年就開始的規劃,今年天暖後,秦國國内預備着滅韓的同時,就已經開始在各地修路了。
這次有了韓國的俘虜,嬴政大手一揮,就讓他們從韓國那裡開始修路,充分利用起來。
扶蘇則是對俘虜們進行了區分,服兵役的黔首隻需要修三個月的路就能回家,囚徒流民們則要按照罪責決定修路的時間,至于軍中那些貴族良家子,他們要修完韓國到鹹陽的路,才能到鹹陽去跟他們爹媽一塊兒種地。
對戰俘的處置朝中無人反對,但在有關韓國黔首的事情上,扶蘇的提議卻遭到了幾乎所有人的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