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了幾頁陸岑川就明白了。
冊子裡面的内容很明确,墨筆小字工整嚴謹的記錄着一個個傷病雜症——如何用藥用針,患者治療反映,醫者診脈心得;許多奇花異草,附有特點圖鑒,以及尋常草藥不尋常的用處用法,稀罕的藥材如何炮制;後面漸漸開始總結各地多發疑症,瘟病,家傳症候;到最後還有一些跌打損傷的治法,如何正骨接骨,外傷包紮之類;甚至還有些個藥酒藥膳丸藥的方子,用法用處不一而足。
與其說這是一冊絕筆遺書,不如說這是一本醫科雜記。或者說,是記錄了夏媛媛祖傳醫術以及她自己畢生行醫心得的冊子。
這些内容極多、極雜,行行列列的記錄在不大的紙頁上。雖然寫得整齊,排得也很有條理,但簪花小楷密密實實,短短時間之内集中精神幾十頁的掃過去,看得陸岑川直眼花。
不過眼花的不止陸岑川一個。
還沒翻到一半的時候,她懷裡的小娃娃腦袋就一點一點的,又不一會兒,竟兩眼一閉幹脆睡過去了,陸岑川隻好又輕輕給他換回橫抱的姿勢,叫他能夠好好睡覺。
虧她還以為他能認字呢,真是想多了。
等到大半冊醫藥相關的部分全部結束,空了幾頁,最後面才是夏媛媛的絕筆。
絕筆之中,重點提及了夏婆子自己,也就是夏媛媛,還有夏草玲姐妹倆的身世。
夏家确實是行醫世家,祖籍也确是錦粱州,世代居住的地方卻不是與戎人交界的衛城,而是錦粱州首府錦粱城。夏婆子也确實醫術精湛,是夏家的醫道傳人,然而說一早沒了親人,之後又遭逢戰亂徹底家破人亡什麼的……就有待考證了。
因為讓夏婆子帶着兩個女兒流落他鄉的那場戰亂發生時,夏婆子已經離家多年,根本就與家中斷絕了音信,哪裡還能知道家裡親戚的情況。
為什麼呢?
皆因少女時代的夏婆子不僅精通醫理,更是飽讀詩書,心中多有救死扶傷為國為民之念,經常跟着父兄族人奔走四處,行醫救人。
一次無意之中救下了一名傷兵,在夏婆子照料他養傷期間,兩人暗生情愫,後來竟然罔顧夏家父母反對,私奔衛城,結為夫婦。
看夏婆子筆下所言,兩人在衛城安家之後,很快便撫育了長女夏春燕。他們新婚燕爾自然恩愛非常,當時日子也算好過,隻是剛剛再度有孕,便遇上戎人大軍來襲,衛城大亂。夏婆子的丈夫出門迎敵之後便了無音信,孤兒寡母在戰亂中艱難度日,終是無法安身。
夏婆子母女失了家園住所,又因為私奔生子,心中愧對父母親族,亦不敢回鄉,這才帶着女兒跟随商隊長途跋涉,在途中産下夏草玲,又曆經數月,直至最終流落至此。
裡面雖然沒有明說夏草玲姐妹的父親了無音信之後具體怎麼樣了,但以夏婆子後來在村裡的說辭,遺書中交代了夏草玲姐妹身世就絕口不提的态度,還有堅定認為精通醫術會吃大苦頭,讀書認字對女兒家也是有害無益的這種想法……
愧對父母不敢回鄉……這不是明擺了說自己後悔當年沒聽爹娘勸嘛!那麼這對夫妻私奔而走的開頭,怎麼可能是一段happy ending的鹣鲽佳話啊。
更别說除了交代因果,一句多提那男人的話都沒有,名字都沒留下,還連姓都給女兒們改了。
而夏婆子留這冊子也果然不是給夏草玲姐倆的。
夏婆子帶着小姐妹倆栖身青樹村之後,才輾轉得知當年那場戰亂,戎人不僅攻破了衛城,戰火還延燒至全錦粱州,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夏家恐怕也是兇多吉少!本就後悔的夏婆子越發覺得自己愧對列祖列宗,不能精進醫術已是惶惶,若是叫這些醫理藥方就此蒙塵,使祖宗多年心血敗落于她,更是死也不能瞑目。
于是才有了這本冊子,希望哪怕不能為夏家後人所得,也有後來人能将其中醫術藥理鑽研發揚,光耀夏氏門楣,造福世人。
哦,之中還寫明了長女已殁,惟餘幺女夏草玲及長女幼子,望得此冊者能好生相待雲雲。
以行文内容看來,這幾句都是在夏春燕過世之後,夏婆子才又在後面添加的,想用這麼個法子給夏草玲留一條後路——有了這些藥方,無論是夏家還有族人,亦或是其他得到這些方子的人,因這冊子,能接受善待夏草玲,替她照料一二。
這樣看來,夏婆子擔心自己時日無多這事,倒并非是夏草玲一直所以為的瞎操心,而是夏婆子身為醫者對自己的診斷或者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