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的時候,昨天第一個來光顧陸岑川攤子的大漢又來了,依然很是豪爽,這次更是一下就要了五碗。大漢斜在攤子旁,一邊伸頭看陸岑川翻拌一邊吐槽,
“小姑娘,你這玩意兒吃着真是不錯,就是太少!”
陸岑川:“……”
雖然沒有像自家吃堆得那麼實誠,但這一碗真心不少啊!她原來世界那樣一個淺碟子放一個三角尖,那才叫少好嗎!?
但也沒法兒這樣說,陸岑川隻好對他傻笑,
“因為咱們這個東西它涼絲絲的又很開胃,所以不知不覺就吃沒了!”并不是真的少!
“對對,不知不覺就沒有了!”
“大叔您吃好!”
這位大漢怪好說話的,可能是又由他開了個好頭,今天後面的生意也是一切順利。臨近午後客人漸少,陸岑川向隔壁的王大娘借了一碗熱水,把炒白面沖開,攪勻了喂阿越吃飯。
見她沖了面糊,又拿出菜團子嚼碎了喂孩子,王大娘忍不住向她搭起話來。那個早上被她吓了一跳的小姑娘,此時也小心翼翼的站在了母親身邊,一雙眼緊緊看着她的菜團子。
陸岑川沒見這一家人中午停下吃什麼,想着小姑娘應該也是餓了,就拿了一個團子遞給她。王大娘又是好一番推辭,但看着自己女兒期待的目光,還是道謝接了過去。
吃了那個菜團子之後,小姑娘再看向陸岑川,就沒有早晨那種被吓住的神情了。
陸岑川:“……”果然最正确的增加好感的方式,就是投喂嗎?
今天買賣雖然順利,卻沒有昨天那麼熱鬧,但來來去去的,也如同預料中那般,準備的食材很平穩的在未時後半賣光。
此時回去,明天的生意也不會耽誤。
陸岑川看看天色,把碗筷都洗好,桌子也擦過,就向隔壁王大娘道别,一件件收拾起來。
如此忙碌了三四天,這天有個客人要帶回家全家吃,一下要了十幾碗帶走。這位客人走了之後隻剩下兩張面皮,陸岑川索性收攤拿回去當晚餐。
因為南瓜泥之類不太方便帶出來吃,阿越這幾天多半在吃各種面糊糊。既然結束的比平日早些,陸岑川就想去看看有沒有賣藕粉之類的,好給阿越改善一下夥食。
按照記憶中的路線找到李寶柱帶她去過的店鋪,問過老闆之後,得到了沒有藕粉這樣的答案。
“咱們店裡的客人多半是周圍幾個村子的農戶,誰會買這些東西吃呢,賣不出去啊。”老闆無奈的攤攤手。
“那,那别處有賣嗎?”
老闆見陸岑川這個年紀獨自抱着一個孩子,以為是家裡沒有大人,她想不出東西給這沒長牙的孩子吃,就好心的指點她這麼大的孩子吃食怎麼做法,又推薦她不如買點大米熬粥,
“好嚼又養人,聽我的沒錯兒!”
陸岑川點點頭,吃粥确實是沒什麼錯,不過我現在的問題是沒空好嗎?
她有心問問葛粉,但是想到連藕粉都沒得賣,也不知道葛粉是個什麼行情,于是坑坑巴巴到,
“那個,我還聽人說,什麼,葛……粉?老闆,那個有嗎?”
老闆一臉到底是誰要坑你錢的表情,到,
“那個隻有藥鋪有賣,價錢可不低啊,你有這個錢,能買好多大米呢!”
陸岑川得了準信兒,也不白費老闆的熱心推薦,果然買了兩升米,在老闆下次再來的招呼聲中出了店門。眼看着提早收攤這點時間就用完了,她也不知道藥鋪在哪兒,隻好以後再說。
沒想到藕粉沒買到,回村之後得知黃瓜也沒有了。
這幾天用的黃瓜就是楊橋家和李寶柱家的,楊橋和她約定了價錢就把這事扔給了自家大嫂,表示這麼沒意思的事情他要讀書去了。正好他家是他大嫂管賬,每日就由楊大嫂把黃瓜送到李家,方便一起算錢。
楊大嫂個性爽快,很會來事兒,對楊橋特意為陸岑川去和楊路說項的事情毫不在意。聽說她要收家裡的黃瓜來做吃食賣到城裡,還為能有這筆收入很是高興,毫不吝啬的把陸岑川誇到天上。
今日陸岑川回來的較早,李寶柱就先把自家的黃瓜摘了出來,然後同她講,按照她這個速度,自家黃瓜最多再用兩天就會摘光,連小黃瓜崽子都不會剩下。
不一會兒楊大嫂也來了,照例客氣了幾句問她生意好嗎,便也直言,撐不過後天。
诶……這,難道還要去另外收黃瓜?
陸岑川不想宣揚自己在城裡做小買賣這個事,就打着私下打聽上門商量的主意,
“村裡還有誰家種黃瓜嗎?”
“我記得,丘老大家吧?”楊大嫂首先想到了。
“丘老大家?”
“甯子家。”李寶柱補充到,
“裡正家應該是也有,之前我還跟滿倉一起搭瓜架子。”
聽聞江妙雨家就有,陸岑川眼睛一亮,但為了保險起見,還是說,
“那寶柱哥幫我問問甯子哥,他願不願意。”
“诶,我這就去。”
陸岑川又對楊大嫂說,
“楊大嫂,這些天辛苦你每天幫我送來啦~!”說着把今天的錢遞給她,楊大嫂眼睛一掃就确認了數目,
“跟嫂子客氣啥,嫂子這是乘了你的東風喲!”說完又對陸岑川親熱到,
“以後有這樣的好事,别忘了嫂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