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後娘娘,臣聖母廟廟祝公孫文有要事奏聞。”老廟祝幾乎是被擡入殿的,他掙紮着整冠,入内行大禮參拜。
“速禀。”
“王後娘娘,今日,龍女娘娘真名,已現于人祖聖母娘娘附廟神牆,恐已入滅矣。”老廟祝哀哀悲戚,匍匐于地。
殿内鴉雀無聲,兩側重臣皆整理衣冠,躬身叩拜,等待上意。
楊婵立于半空,注視着下方廟堂君臣之态。
于天下黎民而言,龍女娘娘即為救世主。
夏商之戰後,不過兩代人皇交替,不到百年時光。前代執念傳人莘姬娘娘,不惜沾染聖人之血,才促成天庭與人間締結的人神之約,便已廢棄。
是龍女寸心,重新撐起了已湮沒于曆史塵埃的人神之約。使之,不至于與上古天地大誓一般,淪為傳說。
徹底否定以古衡為首的敬神派,谄媚神明之舉。
強行壓制人族大商,結束了幾百年的人殉、人祭、人奴之事。
促使地仙鎮守回歸,分大族田産于民,随後将高産仙種分發各地。
以陳塘一地為先,試行與龍族簽訂契約,請截教仙人入世教化,而後通行各地。
一力上天,堵住天河,為各地鎮守轉移族人,争取了寶貴時間,最終消弭大洪水之災。
三年内,大商的村落于南瞻部州、東勝神州遍地開花,人口迅速增長,實際掌控的地盤翻倍又翻倍,綜合國力上了幾個層次。
于人族氣運而言,我大商王後、大祭司,親上高台,以羅網相通,與三洲境内的所有大小祭祀,一并舉人族大祭。
在大商上下所有人的注視下,請三皇五帝之影現世,敕封于人族有功生靈為神,開創性地完成“人封其神、神有其位”的壯舉。
其振奮人心之效,已不亞于當年推翻夏桀暴政之時。
那一刻,人們才知道,原來神明是可以由人請上高壇的。
原來神明的法理性,可以來源于他們保民的功績,來源于人心向背。
大商一舉封了四海龍神與東極青華大帝太乙救苦天尊,共計五位正神。
四方方國,再未與大商起摩擦紛争,皆争相承認己方為炎黃後裔,不再提及遠古族群分裂之事。
随後,各方國祭祀皆奏請朝歌,祈求王後大祭司上禀人道與祖先,同意他們以本地人族之願,敕封地方神明。
王後祭祀人道與祖先後,曉谕各地,曰可。
地方上有功的生靈之名,源源不斷的送入朝歌,由王後上禀人道與祖先,再由地方開大祭封神。
各地方國即便再弱小,也能集合族群之念之功之德,敕封一位神明,為守護神。
其中,甚至有一位遠古人族先賢柏鑒,已經在當年與為禍大妖的作戰中死去。卻被自發感念、懷念他的無數民願,和生前積攢的功德,硬生生從被擊落的水底拉了回來。
他在方國祭祀的高聲頌歌中,在圍着篝火起舞的百姓齊聲呼喚中,從孤魂升格為神。
他守護過的黎民,從沒有忘記他。
至此,完成了人與神明最頂級、最浪漫的雙向奔赴。
至此,大商國運升至曆代最高,人族氣運已有再次升騰之勢。
廟堂内,楊婵看着這些大臣的作态,曉得他們中一些人以為枷鎖已去,要彈冠相慶。
于這殿中重臣而言,這位龍女娘娘也可算是他們中半數人的噩夢。
一言而定,奪走他們重要的财産-奴隸,分掉他們的命根子-土地。
人皇去後,公然現身,支持王後屠殺子姓貴族。
有些人負隅頑抗,已成了那一摞故竹簡堆中的垃圾,給大商的曆史抹黑。
有些人審時度勢,迅速改換門庭,繼續做新政的官。
聞聽噩耗,這些人普遍在心中松了一口氣,甚至是竊喜,隻維持着面上悲傷,盤算着日後怎麼再把損失的财富撈回來。
楊婵看着他們,也看着那些逐漸攀爬到他們身上的孽報。
也有另一部分重臣,是王後在人皇故去後,火線提拔上來的親信,皆是出身較低,因新政出頭。
或者,幹脆就是被人神之約羅網,引出山的人族鎮守修士。
他們對龍女娘娘推崇備至,稱其為“挽大廈之将傾”。
他們是真心實意的悲傷,也是心憂新政的前途。
楊婵将他們都記下了。
這些都是因果,寸心的因,楊婵的果。
人族聖人執念一脈創造了羅網,執掌着羅網,串聯起所有人族修士,和修士鎮守的城池、方國,護衛着星羅棋布于外的村落寨子。
現在的大商,已經是全新的政權。
面對史書上未有之的局面,前方的路不知如何去走。
執念這一脈的傳人,對朝歌廟堂影響極大。
因為,羅網能夠直接将觸角深入每一個村寨,她們是從下往上倒逼廟堂改革的典型。
下一位傳人,是什麼脾性,會怎麼做,誰也不知道。
龍女娘娘,已夠果斷、夠堅決,夠徹底了,所作所為完全是在踐踏人皇與廟堂的底線。
若非她是人族唯一活躍的大羅金仙,若非她已是人世間的至強,若非她從未露出破綻。
敵人并不隻在九重天上,這是楊婵學的第一課。
當初,那位人皇撐着不從新政,與廟堂舊貴立場一緻。但抵不過各地鎮守聽羅網之令,放奴、分地、開民智。
甚至有子姓地方宗室,公然不從朝歌之命,私自開放地方山川與民生息。比如,東勝神州的殷知子。
人皇死于“國之垢”這等不詳,等于是硬生生被洶湧的底層民意,夾帶着國運,給反噬死的。
龍女娘娘通過羅網告訴天下,人不可為奴。
讓世代為奴隸的那些人,知道了什麼是反抗,什麼是痛恨,什麼是冤孽,什麼是報應,什麼是人過的日子。
這才生生用朝歌奴隸集聚凝結的“國之垢”,坑死了人皇。
促使王後殺死了所有堅持不肯放奴的子姓貴人,為陛下複仇,血洗朝歌。
所有人都知道,王後已是她的忠實信徒。
殿中,都在等待着這位乾綱獨斷的王後,等着她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