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楊婵傳奇[洪荒+哪吒+封神+西遊+東遊] > 第26章 遷齊國地

第26章 遷齊國地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正因如此,收回此三關,才是君臣萬年之道。”傅說大聲說道,“命三家或在半島重建關隘,或回朝為官。”

“豈非明升暗降。”聞仲搖頭,經營多年的關隘不要了,去新生之島,心中怎可能沒想法。讓人家回朝,就更不行了,回來以後得給個什麼官才行。

“大王,腹地之内絕不可有異姓總兵鎮守,否則我朝根基必然不穩。”

“如若這麼幹,以後不會再有開疆拓土之舉了。”

兩人意見相反,十分罕見。

人皇妙聽着兩方各執一詞,在腦中不斷描摹東勝神州的地形,突然想起,“齊國可已經劃定了疆域?”

“卻已劃定,乃是三關之外自北向南的海疆之地。”傅說回想片刻,肯定答到。

“好了,别争了,所拓之土皆屬齊國。”人皇妙揮了揮手,将千裡之土定了性。

“怎可如此劃分。”傅說還要争辯,“即便當初将海疆劃給了齊國,這新生半島也該獨立在外,分屬廟堂才對。”

聞仲走出門外,取來一副地圖,将那新生半島也手繪上去,半島所在位置,确實是齊國國内,不與大商相連。

“這……”

阿妙長歎一聲走下高台,拍了拍傅說的背,“大争之世,咱們君臣先得守規矩。”她自然知道傅說所言,字字珠玑,皆為廟堂着想,但是不合當今之時宜啊。

大商自有先例,分封之國所拓之土,廟堂不取。這是夏以來的慣例了,如此才有如今的人族廣大疆域。

否則,誰也不願意去開拓那偏僻煙瘴之地,與妖魔鬼怪作戰。畢竟打下來發展幾代後,會被廟堂拿走,對于他們而言等于幾代人的心血付之東流,完全是無用功。

“那三關何如?”傅說反問,這三關已為内陸腹地,是不争之事實。

“自然還是大商邊關。”聞仲說道,理所當然。

“李姓不可再主政陳塘,否則内外交通,必然生亂。”傅說再次提及此事,這是他的底線。李靖與齊侯的關系,會成為将來霍亂的根源。

“李家世俗勢力并不強,隻剩下李靖一家而已。”聞仲不知,傅說為何針對陳塘李氏。這一家,從未有過任何前科啊。

“名義也不能留,天帝看中他,李靖随時可能上天為天帝之臣,他的三子中,也有兩子随闡教修行,将來位列仙班是遲早之事。”傅說極力勸說大王,撤了李靖的總兵官,先放在眼皮子底下,再看天帝如何出招。

“傅說,你這話,你自己聽聽講不講道理,是天帝看中了李靖,不是李靖叛國,怎能以此為由懲罰忠臣。”聞仲被氣的背身,不再看傅說那張正氣凜然的刀疤臉。

“罷了,兩位愛卿莫要相争,事緩則圓。”人皇妙見吵出真火了,出言拉架,“先召李靖還朝述職,令副将代管諸事。令殷知子遷齊國于新生半島,此島賜名齊島,國民皆随之上島安居,即刻辦理。三關之事暫時擱置,對了,李靖還有一個在家的兒子不是,一起叫來看看。”

明天還要上問天台,見那天帝,人皇也想養精蓄銳,不想聽倆人吵一宿。

瑤池

仙霧缭繞,繁花似錦。

東華帝君與玉帝之間起了不小的矛盾,氣氛一度劍拔弩張。

王母娘娘深知此事若不及時調解,後果不堪設想,便特意在瑤池設下宴席,邀請東華帝君前來。

彼時,東華帝君面色冷淡,雖依約而至,周身卻散發着拒人于千裡之外的氣場。

王母娘娘微微歎氣,語重心長地勸道:“帝君,憶往昔,吾等與陛下皆起于微末之際。彼時,同仇敵忾,并肩作戰,曆經風雨如晦,共克艱難險阻,情誼笃厚,勝似手足。曾于那硝煙彌漫之戰場,生死相托,攜手禦敵,何其樂也。今時今日,帝君緣何因一時意氣,與大天尊針鋒相對,僵持不下?往昔患難與共之情,深厚非常,豈可為些許龃龉而輕易抛卻?”

王母娘娘見東華帝君并未立刻回應,便微微擡手,示意站在一旁的牡丹仙子上前。

牡丹仙子蓮步輕移,姿态優雅地走上前,她先是恭敬地呈上精心準備的仙果,随後又雙手奉上色澤誘人的蟠桃,輕聲說道:“帝君,請品嘗。”

東華帝君神色淡漠,目光平靜地看着牡丹仙子遞來的仙果和蟠桃,并未伸手去接。他微微擡眸,眼神中透着疏離與淡然,端坐于座,身姿挺拔,未有絲毫緩和。

王母娘娘無奈再言道:“帝君當念及昔日同甘共苦之誼,莫要再如此執拗。天庭之大業,任重而道遠,諸多事務盤根錯節,千頭萬緒,非一人之力可為之。唯有我等齊心協力,和衷共濟,方能保天庭安穩,佑蒼生太平。若因内部矛盾頻生,緻使離心離德,傷了和氣,日後何以應對諸多未知之挑戰?還望帝君以大局為重,瞻望前路,放下成見,與陛下重修于好,共護天庭之昌盛。”

東華帝君神色冷峻,目光如霜,絲毫未因王母這番肺腑之言而有半分動搖。他端坐在席,身姿筆挺,仿若一座不可撼動的巍峨高山。

隻見他微微挑眉,眼中閃過一抹決然,語氣冰冷如寒潭之水,緩緩道:“昔日并肩作戰之情,我豈會忘懷?然今時不同往日,玉帝之舉,實難讓我苟同。天庭諸事,他獨斷專行,全然不顧我等昔日共守之規,如此行徑,叫我如何能放下成見,與之再度攜手?這并非我一時意氣,而是關乎天庭未來走向、萬千仙衆福祉,我又怎能輕易妥協?”

王母娘娘聽聞,眼中閃過一絲憂色,她微微蹙起眉頭,面上露出幾分無奈與感慨。

東華帝君微微側頭,目光望向瑤池之外那片浩渺虛空,周身散發的氣息仿若拒人于千裡之外。

沉默片刻,王母娘娘輕歎了一口氣,說道:“帝君,我深知你心中義理,亦明白你所堅守的正道。玉帝如今行事,确有失偏頗,讓衆人多有怨怼。可天庭偌大,牽一發而動全身,若此時内部失和,引發動蕩,受苦的還是萬千仙衆黎民。”

牡丹仙子侍立一旁,雙手不自覺地攥緊了衣角,指節泛白,貝齒輕咬下唇,欲言又止,因自身位卑言輕,不敢貿然出聲。她深知東華帝君性格堅毅,一旦認定某事便不會輕易改變。他對玉帝的不滿由來已久,且涉及到他所堅守的原則和理念,不會因為王母娘娘的一番勸說就立刻放下成見。

王母娘娘揮散彩玉,與東華帝君在瑤池高處俯瞰凡間,隻見人間多地災象頻發,洪水肆虐沖毀村莊,山火蔓延焚毀山林。王母娘娘面露憂色,輕聲說道:“帝君,你看這凡間,近日災禍不斷。往常這般異象,皆是天地靈氣失衡所緻,而天庭作為三界靈氣彙聚與調控之地,若内部不和,恐難維持靈氣穩定,長此以往,凡間災禍恐将愈演愈烈。”

東華帝君那一貫冷峻的面容上籠罩着一層陰雲,透露出深深的憂慮,眼眸變得暗沉,緊抿着嘴唇,臉上的線條更加硬朗,顯示出他内心的沉重。

王母娘娘繼續說道:“帝君,如今天庭内外交困,局勢嚴峻非常,為護三界周全,避免混沌入侵,緻使天地靈氣進一步失衡,你那八個侄女,每日皆于星河之間,不辭辛勞地編織雲霞天衣。其編織所用靈絲,采自天地靈蘊最醇厚之地,經你那侄女們以仙法日夜凝練。每一件天衣織就,皆能化為一方靈障,護持凡間一地,抵禦混沌之氣侵蝕,穩固天地靈氣脈絡。可即便如此,那東海洪荒碎片自封印而出,仍舊幹擾了一方靈氣濃度。”

“封印?”東華帝君愕然,掐指一算,“蚩尤所留最後一處封印竟破了,煉妖壺居然···”

王母娘娘點頭,“本代人族聖人執念傳人,正是瑤姬之女,楊婵。她誤打誤撞進了煉妖壺所在封印,因緣巧合之下,将那洪荒碎片放出,放置于東海,天地靈氣已然失衡。而且,遠古及上古之時遺留的封印,皆有異動,那洪水、山火便是明證。”

東華帝君看向王母娘娘,“娘娘的意思是?”

“天庭乃天下靈氣彙聚之地,洪荒碎片理應歸于天庭,方不至于引發凡間靈氣動蕩。”王母娘娘如是說道。

牡丹仙子心中一突,連忙看向東華帝君,果然見帝君臉上一抹嘲諷之色劃過。

東華帝君目光平靜,緩緩開口:“世間諸事,皆有因果。依這因果之論,洪荒碎片既已現世,尋得它、将其帶回洪荒之地的,便有處置之權。旁人貿然插手,反倒易生變數,亂了因果。”

他微微一頓,“至于碎片現世,緻天地靈氣震蕩,此乃天庭分内之事也。天庭者,為三界秩序之維系者,調和靈氣,保世間之安穩,責無旁貸。此吾等應盡之責,豈可将碎片據為私有?”

王母娘娘聞言,神色微變,眼眸中閃過一絲掙紮,“帝君所言,雖有道理,可洪荒碎片幹系重大,若是落入心懷不軌之人手中……”

東華帝君目光堅定,直視王母,“我們不能因擔憂莫須有的隐患,就違背因果。”

王母娘娘沉默良久,“既如此,便依帝君所言,此事,不再強求。”

聽到東華帝君一番言辭,條理清晰地闡述因果,牡丹仙子心中暗自欽佩帝君的睿智與公正。

然而,她目光悄然轉向王母娘娘,那微微蹙起的眉頭、眼底一閃而過的不甘,皆被牡丹仙子敏銳捕捉。

瑤池之宴雖說不至于不歡而散,但王母娘娘并未能如玉帝之意,令東華帝君回心轉意,與之重修舊好。反而,提起那洪荒碎片,引的東華帝君更加離心離德。

牡丹仙子不知王母娘娘今日為何如此,畢竟東華帝君的性子,王母娘娘了若指掌,今日求和睦之語浮皮潦草,反倒提起不相幹的洪荒碎片與楊婵來。她不知王母的意思為何,自南極長生大帝入天庭,娘娘行事,她便看不透了。

但她深知,王母娘娘向來掌控欲極強,在天庭諸事上多有主見,又怎會這般輕易就放棄對洪荒碎片的争奪。

牡丹仙子心中不禁泛起一絲憂慮,她知曉王母娘娘手段頗多,如今表面應下,怕是在暗中籌謀對策。若王母娘娘再行強求,恐将再起波瀾,不知又要生出多少事端。

她不由得想起瑤姬長公主,若是長公主還在,定然能勸阻娘娘。

東華帝君自瑤池而出,直奔南天門而去,化為一道流光,往星河去了。

王母娘娘看着那道流光,心中歎息,隻盼引帝君之力,憑帝君之能,以帝君為天下黎民之心,定能看破那雲霞天衣不過是一樁障眼法,天不補齊,早晚擋不住混沌入侵。

隻要東華帝君回淩霄大鬧,她便可以趁勢接回八位仙女。

可憐她的女兒們,為天帝與自己的私心,受過了。

過去,天帝言出法随,他的意思便是天條。而王母之道,在于恪守天條、秉持天條,維系仙界的穩定與威嚴,讓仙界的萬千生靈在有序的規則下繁衍生息,不緻陷入混亂無序的泥沼。這一理念貫穿她的所有決策,在處理仙界事務時,她以天條為尺度,賞罰分明,絕不徇私,以此确保仙界的長治久安。

然而,天帝既然失去了言出法随之道,他便不再是天條了。王母思忖,吾以法為尊,法變則吾變,道也。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