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帶着哪吒出關後直接便飛走了,他倆也不需要護衛,爺倆自己走空運最快。
殷夫人立于陳塘關城樓上,久久目送,直到徹底不見人影。夫君此去朝歌,她已有所明悟。齊國封的如此廣大,恐怕,廟堂之中不會讓李氏久居陳塘關了。
送走爺倆後,她便進入了工作狀态。
她目光遠眺城外,那五十五個錯落分布的村落,在齊國新立的時候,她都已經去過,也與村老交談過,村落寨子的情況已經在她心中了。
既然大王有令,既然半島之上有益處,她自然有此擔當,下定決心要完成這次艱巨的搬遷任務。她深知,這不僅關系到齊國未來的安穩,更關乎百姓的福祉。
昨日一回府,殷夫人便已經傳令下去,今日一早召集下屬與村老前來議事。
無論陳塘關内有無李總兵,殷夫人的話是算數的。
議事廳内,衆人神色凝重。
殷夫人身姿挺拔,聲音清脆且沉穩,有條不紊地安排着各項事宜,“諸位,此次搬遷責任重大。首先,需挑選精壯且善于勘探的士卒,由張校尉帶隊,前去半島全面勘察。着重探查地形地貌、水源分布以及土壤的肥沃程度,回來後繪制詳盡的地圖,以便規劃村落與農田的布局。”
張校尉領命後便下去,迅速着手挑選人手,準備一早就出發。
接着,殷夫人看向主管物資調配的皮主簿,說道:“皮主簿,建築材料關乎百姓新家的建造,至關重要。即刻統計所需的木材、石材、磚石等數量,組織工匠們加緊籌備。同時,務必儲備三年之量的糧食、衣物與各類炊具,确保村民搬遷後衣食無憂。”
皮主簿點頭稱是,奮筆疾書記錄着各項要點,而後立即去準備。
自從陳塘改制開始,生産力不斷提高,有了富餘的糧食就能養家禽、釀酒,進而帶動各類手工業、服務業蓬勃發展。
關内物資多了就不值錢,皮主簿急的不行,後來在殷夫人點撥下,開始出門賣貨,掙南贍部州的金子,換北俱蘆洲的皮毛,得西牛賀州的種牛。
他手下有近三年來開辟的四大部洲商路,買賣物資是長年都在做的,與其他部州各大商行、封國、關隘聯系密切。陳塘官方經商團的規模連年擴張,南來北往,東去西行,路子越來越多,不斷有各村寨的散戶也加入進來,把整個東勝神州的貿易都搞活了。
他甚至還開動腦筋,通過龍神手下蝦兵蟹将的便利做水運生意,千裡航運消耗的無非是香火而已,陳塘關人口稠密不缺那點香火,這般省下來的錢财還能再安置源源不斷的新增人口。
有了利益,神明妖怪又如何,照樣得去送貨,皮主簿早早就參透了這個道理。
随後,殷夫人又将目光投向司水監與司道丞:“司水監,你即刻帶領水工在半島挖掘水井、修築水渠,保障水源供應,萬不可有絲毫懈怠。司道丞,你負責規劃并督造從陳塘關至半島的道路,以及半島村内道路,日後往來運輸皆仰仗于此,定要保證道路堅實平坦。”
兩人領命而去,各自忙碌起來。
為了保障安全,殷夫人招來護衛統領:“程護衛,在半島周邊設置堅固的栅欄與簡易城牆,将來要組織村民與我陳塘關守軍共同巡邏。有前來協助的各方龍神水神,則明确各方職責,讓他們協助巡邏與搬運物資。”
程護衛領命,迅速去安排人手與調配防禦物資。對于齊國主說的讓龍神水神搬運物資,也是是司空見慣,見怪不怪了,反正都會給香火的,就這麼着了。
待一切安排妥當,殷夫人讓來開會的村老們都先回村召集村民,說明搬遷乃是大王之令,不可不從,且齊國保證搬遷之事不會損害到任何一個國人。
村老們雖然憂心忡忡,但上有王命,殷夫人又是他們的國君,也是陳塘關鎮守,這麼多年下來,何人沒受過她的恩惠。但說那兩道保胎和養身的符箓,就保住了村寨無數孕産婦和嬰兒的性命。他們自然恭謹應諾,都回去通知村民準備,一般沒有敢叽叽歪歪的。
殷夫人又安排一衆官吏前往各大型村寨去解答問題,自己也要往幾個不算穩當的重點村去一趟。
咱做事,就得接地氣,甭管出的什麼政令,不能不敢見百姓。
待衆人走後,殷夫人往草堂而來,與趙公明等人叙話,請他和瓊霄娘娘坐鎮關内,代為看管金烏。
隻要與截教捆綁至深的陳塘關還在,殷夫人便曉得趙公明絕對可信。
趙公明聞言立即答應,他也知道金烏身邊不能無人,萬一再有算計就要糟糕。
瓊霄自然願意,她可喜歡金烏了。
兩人為了保萬全,特意帶金烏進入十天君布置的大陣,預備沒特殊情況,就等金烏清醒再出來。
殷夫人又特請西嶽神女出山,與自己一同入村,見一見民生疾苦,生民所需。
楊婵懵了一瞬,她不怵任何仙妖神鬼,來了就幹就完了。
可她未曾親近過村民,本體那邊也是化為一尊神像,接受頂禮膜拜,并不涉及鬼方國政權,所以她不知如何做才是。面對自己的族人,大羅金仙也是有忐忑的,她怕做不好。
正所謂,做神仙,我不如你。做事,你不如我。
殷夫人善解人意,了解她的性格,見她如此忐忑,便知道問題所在。遂安慰道,村民淳樸,然溝通之法,多賴閱曆積攢,讓她先看着自己行事。
楊婵聞言,無比感激。
她是執念,于族人自有一份擔當和責任,但這份執念若是浮于大衆之上,若是全與普羅大衆所求相反,便成了無根之水,沒有絲毫意義了。
殷夫人點醒了她,她該知道族人需要什麼,如此才能做好神女,不負傳承。
所以,她覺得殷夫人所言十分有道理,給她指引了一條堂皇大道。
楊婵恍然大悟,盈盈下拜,感謝殷夫人提點。
殷夫人大驚,連連擺手,她确實不拘小節,從容管神女叫婵兒,叫就叫了。可對人族執念傳人的尊敬,是一分不少的。自己隻是臨時起意,前來相邀神女同遊,如何擔的起這樣的大禮。
楊婵固執地拜了,這是引道之恩。
臨行前,楊婵将畢方給的蛋收入這具分身的靈台,與寶蓮燈于一處,吸收靈氣道韻。
這蛋生當真是超越了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蛋,先後與三大至寶親密貼貼。
路上,殷夫人将自己的諸事籌備與安置之經過,一一講給楊婵聽。
她雖然性子不拘小節,但絕對是一個有耐心的人,對待楊婵既有對神女的尊敬,也有對後輩的關懷。
這是人族的大羅金仙,唯一的大羅金仙。她的品行,關系着人族的生死。
殷夫人自與楊婵本尊溝通過一次之後,便覺得投緣。
這次她便主動來尋,帶神女看一看真實的人間。
殷夫人心中也有一份責任在,她引導着一代又一代的陳塘關屬吏走正途、行大道。凡是進了陳塘關的官員,沒有一個不上她的道法課的。
楊婵其實不算太理解,為何殷夫人與她的下屬要做如此複雜的準備。
在她的感知中,那座洪荒碎片化為的半島靈氣充沛,山川靈秀,道韻綿延,功德缭繞,實乃絕佳之地,凡人若居于此,不說能羽化登仙,至少也能延年益壽,最重要的是,于修行一途大有裨益。
楊婵滿心以為,搬遷齊國至半島上,是一場造福蒼生的美事,隻需輕輕推動,村民們便能順遂搬遷,開啟新的生活篇章。
但殷夫人搖搖頭,表示沒有那麼簡單,她将村民或有之隐憂,所臨之困厄,講給楊婵聽。
于建築之材,謀其籌備;于生活之資,備其儲積;于民之人心,施其撫慰。事無巨細,皆昭昭然,示其眷注民生之深也。
楊婵反觀自己,竟隻着眼于半島的靈氣與修行益處,竟未慮及村民搬遷之時,所逢之艱難。倘未先周詳籌備,令普通百姓貿然移徙,途中風雨霜雪,衣食不繼,皆極易令其饑寒交迫而亡。
想了想,自己若是能為陳塘關做些什麼,殷夫人定會開心,那有什麼是自己知道,而殷夫人不知道,且對陳塘關有益處的呢。
想來想去,楊婵想起畢方說過的戰陣,這個她記得啊。
殷夫人果然聽的眉飛色舞,當下便讓楊婵畫出陣圖,寫出操練之典,送回關内教與副将操練起來。
這可是能變出法天象地的失傳古戰陣啊,是越級打怪的利器,正适合修士水平還比較低的陳塘關使用。
殷夫人與楊婵皆心生歡喜,結伴而行,來到東海邊上的精衛村。
村口那棵古老粗壯的槐樹率先映入眼簾,繁茂的枝葉在微風中沙沙作響,仿若在低語着村子的過往。
樹下,幾位老人正坐在石凳上休憩,他們雖滿臉歲月刻下的皺紋,可依稀仍能辨出年輕時的俊朗模樣。
再往裡走,街巷兩旁錯落有緻地分布着古樸的房舍,青瓦白牆在日光下散發着柔和的光。
牆角處,幾株不知名的野花肆意綻放,為村子添了幾分靈動。
正值壯年的男女在街巷中往來忙碌,男子們身形矯健,面容英俊,或是扛着鋤頭準備下地,或是挑着貨物前往集市,舉手投足間盡顯溫厚。
女子們則身姿婀娜,面容姣好,手中或是拿着針線,或是端着洗淨的衣物,溫婉柔順的氣質從骨子裡散發出來。
孩子們如春日裡初綻的花朵,在巷子裡嬉笑奔跑,粉嫩可愛的臉蛋上洋溢着純真的笑容,靈動的眼眸中閃爍着好奇與探索的光芒。
在村莊的大街小巷,處處可見鄰裡之間微笑着打招呼,互幫互助的溫馨場景,一片和諧美滿。
村老早已瞧見二人身影,趕忙整理了一下衣衫,帶着幾分恭敬又夾雜着些許忐忑,疾步上前迎接。
村民們聽聞消息,紛紛圍攏過來,滿是不安之色。
殷夫人站定,目光溫和地掃過衆人,提高聲音說道:“鄉親們,今日我等來此,是要告知大家一件大事。此乃大王下達的命令,咱們三關城外這五十五個村落,都得搬到齊島上去。”
此言一出,人群頓時一陣騷動,村民們交頭接耳,面露驚惶,整個村子彌漫着一股暗暗抗拒的氣息。
殷夫人擡手示意大家安靜,接着說道:“大家莫要驚慌,大王與我等已為此次搬遷做好了萬全準備。這不是讓大家馬上就搬,還有三年五載的時間,足夠大家慢慢籌備。”
所以,大家不是不想搬,是怕搬家太急,會家破人亡。楊婵看着衆人神情,再次有所明悟。聽到的,總沒有真正看到的直觀。
那新生半島之上逸散的造化與秩序之道,是極為難得的機緣。若是她之前來做這件事,大概會理所當然的以為隻要把人都搬走就是了,早一日上島,早一日開始修煉。
“這期間,大家隻需把自己的小家收拾妥當,整理好要緊的物件。待到搬遷之時,一切都會安排得妥妥當當。不管是新家的建造,還是路上的行程,都有專人負責,大家無需擔憂。”殷夫人耐心解釋着,言辭懇切。
人群中有人大聲問道:“夫人,那搬過去之後,吃穿用度可有着落?”
殷夫人笑着回應:“放心!糧食、衣物、炊具等生活物資,都會為大家備好。新的住處也會有幹淨的水源,出行的道路也會修好。還有龍神、水神相助,保證大家順利搬遷。”
聽到這話,精衛村的村民們的神色逐漸緩和,雖仍有擔憂,但也多了幾分安心。彼此間的交談聲也不再滿是抗拒,隐隐有了探讨未來新生活的意味,原本壓抑的氛圍逐漸消散,
殷夫人又與村民們交談許久,一一解答他們的疑問,直到衆人心中的顧慮消解了大半,才在村老的歡送下,與楊婵一起離開。
所以,凡人衣食住行都是要考慮的,她不能以修道之人的眼光來看待凡人,對他們而言修煉固然重要,家也很重要,糧食和水更是缺一都要死的。
楊婵反思,如此疏離于庶民之生計,實乃大謬。
自己這幾年雖然做了不少事,積累了功德,卻多半是照着寸心姐姐留下的方略在做事。
屢經世事,道法高深日進。
然人間煙火之溫,漸已忘懷,與凡人百姓幾近斷了聯系。
曾經那份悲憫衆生的初心,竟似蒙了塵。
她不禁反思,自己一味追求道,卻忽略了腳下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生靈,修行的意義又何在?執念還是執念嗎?
此刻,楊婵望向殷夫人,眼中滿是敬意與慚愧。
她已經知道,該如何走接下來的路了。
大勢不可丢,小節也不能放。
要學殷夫人,不能為了所謂大局,犧牲個體,定要周全再周全才是。
敖丙送走叔父和哪吒後,在海邊練功,他沉浸在法術修煉中,絲毫沒有因為等待父親而分心。
他深知,唯有砥砺奮進,增益自身之能,方能于這谲詭多變之世,護持己之所珍者,保全己之所惜者,守住己之所重諸事。
日上三竿時,等來了父親東海龍神敖廣。
雖說李靖走了,但齊侯在呢,一樣談。
三關之外的海疆歸齊國,新生半島也劃給齊國,殷夫人自己都沒想到,敖廣也沒想到。
廟堂君臣,信人也。
難怪李靖帶着哪吒,走那麼快,君恩如此,不可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