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暗沉,裕凝捧了朵靈火仍看不清廟裡陳設,腳下一軟,踩着幾團土。她彎腰一看,腳下全是泥沙厚重的腳印。
白玉并未驚訝,捏了隻法訣,忽聽見清脆童聲:“白無常大人!恭迎!恭迎!”
裕凝捧着靈火四下尋找了一圈,并未看見土地神。廟中設有一張紅木桌,上鋪有一層漆布。桌上一對龍鳳喜燭的燭火如琥珀般跳動着,裕凝問:“你成親了嗎,土地神?”
“仙君可别取笑小仙了,”一道黑影從神像上跳下來,“仙君你這靈火也太暗了,何不變大些?”
一張童顔被靈火映亮,裕凝很是詫異,原來這金陵城的土地神竟是個小孩兒模樣。小孩笑着,望了一眼白玉,問:“無常大人今日是要來抓誰?”
白玉回:“是彗深仙士,常籍。他祖籍在潤州,後來舉家遷入金陵,不知你可否知曉?”
小孩笑着點頭,伸手去翻簿子,應:“二位先坐。”
裕凝有些疼惜地将手中的靈火變大一些,轉頭看着白玉入座也随意找了個石頭坐下來。廟中亮堂起來,裕凝這才看清廟中的神像,不過這神像與面前的土地神無一處相像。
神像捧一卷長軸,笑容可掬,右手持筆,頭上戴着一個刻了陰陽魚的玉冠,隐隐轉着一隻金色八卦護城陣。
小孩從簿子裡擡頭,順着裕凝的目光看去,道:“這是仙戶大人。這廟原是供奉仙戶大人的,後來要修土地廟時千擇萬選沒找到好地方,他們便在仙戶大人的像旁修了我的像。”
裕凝舉火焰去看,果然看見一個矮仙戶神像半個身子的老人神像立于一旁。它長胡垂地,右手持着一柄龍杖,與眼前這個七八歲孩童的模樣也沒有相像之處。
小孩終于找到了常籍的記載,捧起大簿子走到桌旁,攤開簿子,指着一處道:“常籍是潤州常氏一族的長孫,也是其父的老來得子,十八歲拜入玉清境修習,二十二歲升得仙士品階……”翻過一頁:“死因是……自戕。卒于嘉甯十五年十月二十日。生魂離體須七日,今日已是二十七,這會兒怕是差不多時候了。”
白玉起身施禮緻謝,土地神确認好戳了個大章,将這兩頁簿子拓印在勾魂牌上交給白玉。
“無常大人,生魂若于人間遊蕩太久是會魂飛魄散的,此時他應當還在玉清境内。小仙喚勿恙,有事傳音。”語罷,他連帶這座土地廟化作一捧黃土随風散去。
天已破曉,裂出道細長的縫,兜不住的天光萬丈,照破黑紗似的雲。
“姑娘可會騰雲?”白玉将勾魂牌與批票收入袖中,轉頭去看裕凝。她此時還是一身血衣裝扮,卻未見血迹結塊,很像是白裙上染的印花。
裕凝摸了把亂糟糟的長發,道:“騰雲啊,略會一點兒。”語罷,她施法化雲,淡青色的雲絲從二人腳底緩緩纏繞成形,最終變作一片雲。
她幻化出一條發帶,捋兩把頭發用發帶束好。白玉問道:“姑娘要換一身行裝嗎?”
裕凝想着,神仙憑空幻物,為了維持此物一直存在需要不停提供法力,倒是很耗費法力。于是她回:“我不過是一縷生魂,哪有什麼法力可以幻物。”
白玉哽了一下,裕凝看向他的眼睛,裡面明晃晃地寫着三個字——“我不信”。
杳杳鐘聲漸近,帶來冷意的仙風,遊蕩在山谷之間。玉清境依玉水而建,乃是下界仙山中最為清幽福澤之地,是以,玉清境的六座仙山雖不高峻,實比茅山道之茅山、祁連宗之祁連山系更受修士喜愛,鐘靈毓秀、人傑地靈。
仙界與凡界的界限并不分明,仙界中除仙界世家之外,還有被貶的天君和修習的凡人。每年都有凡人慕名前來,有的拜入仙門修習仙術,有的觀光玩水、陶冶情操。仙士正是因為能夠外化仙氣為己用才與凡人區分開來,而神仙則是能運用自身法力才與仙士有所不同,歸屬神界。
裕凝仰頭一觀,低語:“大人,你去鎖了魂,我們便能去往冥界了。”
“我法力如今尚未恢複,若是鎖魂,怕是還要姑娘幫上一幫,”白玉倒是很好奇,為何裕凝對去冥界這麼急切。
裕凝歪頭看他,道:“莫不是要我去鎖魂嗎?不可,不可,我都未必拿得動你那鍊子。”
白玉低聲淺笑,催動白雲,應:“倒是還有一法。你我二人上山去尋,再借玉清境掌門之手收服生魂,我再将他鎖住。若我們騰雲上去尋上一圈,法力怕是不足。”
裕凝隻好和白玉一同前往。從雲上往下看,玉清境主峰昆侖山自山腳修出長長一道青玉階,細碎的陽光跳動在尚未散盡的晨霧上,伴随着銅鐘的聲與弟子來往的跫音。
昆侖山不算高,卻涼幽得很。山間的晨露化成細茬的冷風灌進袖中,裕凝長舒一口氣:“可算是看見山門了。”
遠遠望上一眼,仙門不高,支撐仙門的玉柱中嵌入細細的金粉,一瞥就覺得眼底生輝,仿佛天河裡盛着的星子。
藍衣的仙童守在仙門處,擡頭打量了一番來客,并未分辨出裕凝身着的血衣,敬禮恭候:“二位仙君,有失遠迎。”
藍衣仙童所着衣裳,窄袖,袖口金線繡作野鶴。這弟子服稱作“野鶴服”,其與玉清境現任掌門頗有淵源。
傳說玉清境掌門孟所仙士年輕時喜歡上一個小姑娘,死活要拉着姑娘歸隐山林。那位姑娘是凡界皇室血脈,自小傲氣,志在衛國,不願歸隐,且武功了得,當時便與孟所大戰一場,不過後來二人互相愛慕,也算是佳話一樁。
說是二人成婚那天,孟所夜裡被揍得張鼻青臉腫丢出了卧房。隻是不知為何,這位姑娘之後身子就不大好了,孟所天上地下到處求醫,還是沒能醫好自己的夫人……
這弟子服便是取自閑雲野鶴之意。後來仙門廣納弟子,許多人沖着玉清境仙氣充沛慕名而來,發現玉清境内長老們喜歡種茶種藥種果樹,衆人便戲稱玉清境是主收隐士的仙門。
仙童推開迎客廳大門,大門正對處站着一黑袍男人,面色和藹,帶點病氣,他笑道:“無常大人别來無恙,”看見白玉身旁的女子,他疑惑道,“這位姑娘是……”
白玉應:“是在下此次捉魂的同伴。”
孟所腳步虛浮,行至主座,道:“二位貴客請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