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杳杳一咬牙,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先保住去莊子的自由權,書嘛,讀讀又死不了人!
痛快成交,把她分析的事情一五一十娓娓道來。
莊子上三個管家有兩個都是怕事貪财之人,李管事最是會阿谀奉獻又是三人主事的那位,按理說能當的起大局但恰恰相反,他雖有心而力不足。
從他貪财是為了給他兒子還賭債便可看出,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做極大風險的事的。
所以綁架喬杳杳是臨時起意,可若是臨時起意吳管事又怎麼會知道?一定是有人在背後出主意再加上旁人慫恿,故而挺風走險綁了她們,吳管事出現的蹊跷、攔路攔得蹊跷,這是其一。從李管事的反應看更能應證這一點。
其二就是吳管事的手上抓痕和指縫裡的泥巴。喬杳杳剛開始沒多想後面李從方手上竟然也有抓痕,再後來吳管事家裡也有三月春,樁樁件件,太巧。
其三還有一個點是喬杳杳有些奇怪的,莊子上的人都說李管事和吳管事的夫人長的有些相似,這本就是個閑話無可厚非沒人當真,可這個閑話卻讓喬杳杳不禁懷疑起李夫人。
李從方的手帕繡名字這一事必定是家中母親所提,可為什麼要給自己兒子的手帕繡名字呢?這不是空留把柄埋下隐患嗎?一開始喬杳杳想不明白,後來換了角度想,要是故意繡呢?就是為了讓人發現是他做的呢?如果把李夫人也算作吳管事埋得一環,這麼一想,便是通的。
李夫人實在是可疑,莊子上的人都說她與吳管事夫人從未出現過同一場所,而且性格迥異。今日逃命的時候她更像是提前預料到李管事會失敗幹脆不露身,她和吳夫人有關系嗎?
如果給李管事指點的那人是吳管事,在一旁慫恿的是李夫人,那就有關系了。
極有可能李夫人和吳夫人就是同一人,她們兩人從未在同一場所出現過,又長的相似。如果吳管事打算設計陷害李管事,先埋下李夫人這枚棋子,又種下帕子這條暗線,待東窗事發喬杳杳手握證據時再推李管事一把,順理成章李管事綁架喬杳杳。
那李家柴房的粘土的小鋤子便是吳管事和李夫人共謀的一個見證,想必當時兩人都在。
吳管事這麼做是為什麼喬杳杳不知道,但劉氏夫婦為什麼隐瞞春娘的死她倒有個推測。
李嬷嬷打聽到劉氏夫婦之前走丢過一個男童,而在春娘死之前不少人也曾說劉氏夫婦曾自己承認那男童有了消息。這個消息可能是吳管事提供要挾劉氏夫婦不要說出來真相的籌碼,據李從方所說,他并沒有一直糾纏春娘,那春娘哪裡得帕子?
喬杳杳醍醐灌頂,是吳管事埋的。
局外有一人這是肯定的,李管事也承認有這人的存在,如果把所有箭頭都指向吳管事,那一切都說得通了。
根本沒有吳夫人,那是一個人。
所以吳夫人總是回家探親其實大多時候都在李家。而莊子裡說吳、李兩位夫人性格迥異不過是掩蓋兩人是一個人的事實。
他先是安插李夫人,後引導李從方遇見春娘,同時掌握劉氏夫婦走丢男童的消息,在春娘死後埋下帕子,在喬杳杳扮鬼時讓李從方路過撞見,叫喬杳杳發現帕子,兩相對比得出兇手。
此時再對李管事煽風點火,慫恿李管事綁架喬杳杳,借糖水果子名頭讓李管事的計劃順利完成。
所以喬杳杳一開始就想錯了,劉家夫婦不是因為春娘名聲不敢說,是因為那男童的消息選擇沉默。
他們都敢堅決拒絕李管事的提親應當是不怕的,可是卻為了走丢十八年的兒子緘默。
吳管事和李從方身上拿處位置一模一樣的抓痕同樣是最好的證明,春娘确實是把兇手告訴了她們,但不是帕子,是抓痕,吳管事為了掩飾故意讓人把李從方也抓傷。
她太信任吳管事了,想來真是處處蹊跷,從開頭就有苗頭。
喬亭雪聽完喬杳杳這一頓分析良久都沒說話,姚淮序微微驚訝,但不得不承認,這與他想的别無二緻,吳管事設局細緻,沒有留下任何證據可以指摘,那把傷害春娘的刀也不翼而飛,但隻要找到李夫人和劉氏夫婦佐證,再加上查清賭坊一事,那吳管事便是插翅難逃。
可吳管事會留這麼大破綻等着他們去尋嗎?劉氏夫婦還在莊子裡!
“姐姐,劉氏夫婦還在莊子裡,吳管事可能對他們不利。”
從未插嘴的姚淮序此刻拉住喬杳杳的衣裳,用手沾水寫道,“不會,我們,沉月,平安。”
喬杳杳琢磨,也是,若是想殺人滅口那他們現在也不會平平安安坐在這裡。
喬亭雪将兩人互動盡收眼底,适時問道,
“元娘,吳管事為什麼這麼做呢?”
喬杳杳想過這個問題,但她不知道。
喬亭雪道,“父親應該知道此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