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出乎衆人預料,靖王爺與趙家小姐的親事似乎并無什麼直接進展。
聽說原先王爺雖然不常在京,但是時不時就寄信給趙家小姐,雖說信中并無越禮之處,但是自從趙小姐的閨中密友中傳出趙小姐心悅王爺的情況之後,王爺與趙大人家就再無什麼瓜葛。
有人說王爺始亂終棄,也有人說是趙小姐郎無情妾有意……
總而言之,這在閑人輩出的京城來說卻是件趣聞。
最終,在小王爺與劉太史家的孫女傳出“绯聞”之後,趙大人就将女兒嫁給了世交之子,“靖趙戀”就這麼不了了之了。
當然,這些話都是小姐說的,小姐有時也是很“八卦”的。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小姐躺在床榻上啃着果子,看着王爺前些天送來的西南地方志,毫無儀态可言地說着。
我問,那照小姐的意思,靖王爺與世家小姐們的這些風流韻事都不是真的?
小姐笑笑,說像王爺這樣的公子哥兒真有什麼親事定下,肯定是三書六禮一套組合拳直接官宣,不會給我等普通民衆讨論打趣的空間。
我看着身量未足的小姐,心說你一個小丫頭哪兒懂這麼多歪理?
不過沒多久,京城的百姓并沒有等到王爺的婚事;反倒是明家,等來了秋闱歸來的大少爺。
對這位同胞兄長,小姐可算得上是“又愛又恨”。愛自然是因為少爺十分疼愛幼妹,不論外出進學還是遊玩總記得給小姐帶“伴手禮”;恨的是,少爺自诩長兄,對小姐不像老爺夫人般隻顧溺愛,常言道長兄如父,少爺時長會擺出兄長的身份教育小姐,久而久之便自然生出些敬畏之意來。
從小到大,每次小姐犯了錯,最讓我着重隐瞞的便是大少爺了。
少爺進京的時候秋闱尚未放榜,不過本來老爺夫人也打算找門路讓少爺來京中進學科考,就算此次不中,也是不打算再讓少爺回金陵了。
正值重九,算起來少爺還有幾日才能抵京。夫人命人在正廳擺了幾盆秋菊開得正盛,還破例允許小姐飲兩杯菊花酒,可她還是興緻缺缺的。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小姐頌完詩,老爺說這首詩甚好,隻是略顯寂寥,還問小姐是否是假想兄長的心境寫就的。
夫人聽罷,隻當小姐自由在揚州長大,初到京城有些思鄉之情也難免,便說明日做幾道淮揚小菜給小姐解饞。。
入了夜,小姐向父親母親行禮問安,便獨自回房休息了。
服侍小姐沐浴時,我問道:小姐是思念揚州了嗎?還是思念大少爺了??
嗯,是小姐當下唯一的答複。
月中,少爺風塵仆仆地回來了,說回來是因為少爺其實是在汴梁城出生長大,聽說第一次寫字背詩學文章都是在如今的明府。
話說回來,其實小姐也是出生在東京,隻是後來才跟着老爺夫人搬去了揚州,不過年歲太小,對京城早沒什麼記憶留下了。
恰逢少爺生辰,老爺夫人也安排了家宴,慶祝家中獨子的冠禮。
這一日,連小姐都很早起來,甚至還主動請纓為兄長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