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魚一聽笑了,“白色和銀色的魚兒怎麼能生出其他顔色呢?古話不是說的好,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你都不懂?”
釋平斜眼瞪了嘉魚一眼,突然覺得有些事情揭開尚欠火候,便搖了搖頭,換了話題道:“你急着找我什麼事?”
嘉魚一拍腦袋,“我差點忘了,快随我去,今天安國寺門口好不熱鬧。”
釋平知其逼近孩兒心性,自己也是好奇,便随了嘉魚來到山門前。
隻見山門前沸沸揚揚,佛号如雷,香煙如霧。莊嚴山門下,锱衣和尚手敲着木魚,巍然端然。這兒是人的山,人的海。一人之衆人,如雨入湖,如枝在林,全然失卻了自身。
左顧右盼中釋平和嘉魚見這架勢也為之一驚。幸嘉魚目明眼利,發現實真師傅正在山門前的所設佛壇之處,立即拉了釋平前往。
實真見釋平嘉魚前來,隻是略略施禮,便忙碌起自己的事來。
一會功夫後,隻見佛壇邊一小小僧人敲起了一盤的立鼓,咚咚的聲音立時使喧鬧的人群靜了下來,人們仿佛知道下面的程序般,都安靜的低下頭。
隻見一個和實真一色法衣年紀相當的僧人,立身在高台站定,朗聲向台下衆生說着佛家的慈悲為懷,多行善事等教化言語。聲音溫和而有力,最後以一聲“阿彌陀佛”結束。
台下衆生靜靜聽完,也跟着他念一遍“阿彌陀佛”便開始排隊領粥了。
一切井然有序,仿佛事先排演過一般。看得釋平嘉魚一臉好奇,他們出自佛寺自然看過如此施粥場面,但是如此次序井然還是第一次。
實真終于忙完了,他将一切事宜交代給負責施粥的小僧人後,便來到釋平他們身邊。“釋平小師父,起得好早呀!”
“如此熱鬧,早就被吵醒了”嘉魚搶着道答。“實真師傅,說實在的,我們寺裡也施粥,可每次都亂的很,你們這裡可讓我大開眼界了,畢竟是國寺。可你們怎麼能讓他們如此的呢?”
“其實也沒什麼,隻是逢初一和十五我們都會施粥,施的多了,百姓們對我們這些禮節便了解了,自然有序得多。”
“每個初一和十五都施粥?國寺,就是國寺,好大氣。乖乖,看這場面,你們需要多少米面呀?”
“嘉魚小師父誤會了,這初一和十五的施粥,隻是該寺替甯老王爺所做的布施。乃甯老王爺慈悲為懷,本寺隻是代勞罷了。城内善人多,除了甯老王爺,南宮家,虞家也是布施的常客。”
“隻是甯老王爺心最誠,每月初一十五的布施從未斷過。不光如此。甯王極為虔誠,覺着在家修行,于心不誠。于是每個初一十五入夜還會親自前來本寺面佛禅坐。甯老王爺之心誠,實乃本寺之幸。”說完便又阿彌陀佛起來。
釋平聽完,眼眸低垂,可嘉魚卻是另一番表情。隻見他嘴角一動,眼珠流轉,狡黠中不乏頑皮,撞了釋平一下。
釋平怎能不明白他的心思,露出勉強配合的笑容。
嘉魚比釋平大兩歲,初識之時,還偶爾在釋平面前裝一裝老成。可日子久了,嘉魚的馬腳就露出來了,反倒是釋平修的越發老成持重,讓人放心了。
所以連嘉魚自己也不記得,什麼時候開始,他全聽釋平的了。
兩人的笑容如早春的一抹新綠,讓實真也不由自主的開懷了些。他就算再不解風情也懂少年心性,順着他們的眼睛一路看去。隻見安國寺門口的兩旁,什麼賣字畫的,賣糖人的,賣綢布的,賣香燭的,賣筆墨的,賣屏帏的,賣湯圓、臘脯、蜜餞的各色的琳琅的物品什麼都有。隻道是你想不到的,沒有你買不到的。趕這熱鬧的人,早已忘這晨時的微涼,忘我地沉浸在這繁華中。
實真心想這兩少年畢竟年少,便笑着道:“我們這裡的廟會可是很有名的,兩位小師傅不如趁此機會見識一下。”
嘉魚早就瞧見遠處那賣糖畫的了。見實真如此一說,便迫不及待地拉着釋平,“走,那邊,那邊,不,這邊,不,這我沒見過。”釋平剛想和實真道别,奈何嘉魚這時的力氣太大,便由着他拉着跑了。
實真見如此,莞爾一笑,孩子畢竟是孩子。便對着遠去的背影喊道:“别誤了飯時呀”
随着太陽的越發明顯,清晨的寒氣早已消失殆盡。但安國寺山門前,承粥的人還在排隊。
“終于逮着你了,你還好意思在這裡等着施粥,你這小賊,呸,還是和我去官衙吃闆子吧。”
隻見一錦衣壯漢從承粥隊伍裡拉出一個白淨瘦弱書生,書生身着灰色薄衫,在這壯漢手中瑟瑟發抖,如風中落葉。衆人一聽官衙小賊立即來了興趣,紛紛丢下手中玩物,圍了過去。
書生怕扯壞了自己的衣衫,并不敢掙紮。但周圍的人對他投來越來越多懷疑和鄙夷的目光,讓他不得不申辯道:“你怕是認錯人了吧,我乃當朝秀才,怎會偷财竊物。”
壯漢見他如此窘态還不忘酸詞抗辯。哈哈大笑道:“正是你這窮酸秀才偷了我家的傳世寶玉。寶玉,你還記得”
那秀才本還理直氣壯,一聽“寶玉”二字,便失了魂魄,再未回辯一句,便由着壯漢将其拖去。
衆人本見這錦衣壯漢虎背熊腰,一副蠻漢的摸樣。本想着秀才定是被冤枉的,但見那秀才如此失魂摸樣,再想着秀才方才在承粥,不免聯想這秀才八成真做了什麼偷竊之事。
“李秀才真倒黴,碰上這麼個主。”
“那個李秀才,我看他平日裡膽小怕事的,而今都敢偷東西啦。還偷的太歲頭上的土,不要命啦。”
“你不知道,那壯漢乃西門守将劉石光的妻弟。他向來是見什麼搶什麼。識相的,都幹脆将稀罕物拱手相送。别人不告他搶就不錯了,而今他倒告起别人偷他的東西。你說是怎麼回事。”
衆人你一言我一語,早已炸開鍋。那壯漢可不理會衆人的議論,愣是撥開了人群向刺史衙門走去。一群看熱鬧的怎能放過如此精彩的戲碼。随着壯漢的巨影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