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現在這個混亂的東宮并非沒有不安分的人。
準确的說,除了少部分真正的太子黨,其餘的全是各路人馬派來的探子。
比如四皇子的内線甯直甯公子,現在的東宮二把手。
自打盛聞把自己捅了之後,甯直整天對他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偏偏禮儀沒毛病,盛聞還說不出什麼。
很明顯,再不收網甯直就要當上老大了!
探子也是人。
更何況,這些探子為了能爬到太子身邊,刺探到更多的情報,手底下都或多或少有一點真本事。
成心水給盛聞送來的瘦馬裡有個名叫碧兒姬的,聽名字就知道是個胡人女子。
她不僅擅長胡旋舞,還會說至少七八種西域的語言。
盛聞很看好她,在欣賞了碧兒姬一分鐘原地轉好幾百圈還沒吐出來的胡旋舞之後,盛聞封她為東宮外交部現任部長。
衛垣:為什麼東宮要有外交部?
為人臣者無外交,不敢貳君也。古代人臣私見諸侯名為“外交”,殿下你是想造反嗎?
盛聞倒是不在乎底下人的小心思,他的辦法就是讓他們狠狠地工作,工作到晚上回驿站就累得睜不開眼睛,隻想睡個昏天黑地不可。
要是在這麼高強度的工作之下還有人能把消息遞出去…
人才,盛聞沒話說。
“小事他們自己都能拿主意,大事每旬的例會上會拿出來和各部門的負責人一起讨論。”盛聞道,“所以我現在其實沒什麼事。”
“我現在在東宮的工作是吉祥物。”盛聞拍了拍胸口。
衛垣:“吉祥物…?”
“就像招财貓一樣的東西。”盛聞學着招财貓的樣子搖了搖爪子。
“先别罵。”盛聞在衛垣開口前急忙豎起手掌,阻止衛垣即将開始的說教。
“舅舅肯定要說,我這樣把權力都分給底下人,不是為君之道。”
“我還想問舅舅呢。”盛聞振振有詞,“要是君主事事都親力親為,還要滿朝文武幹嘛?”
這就是為什麼前世的衛丞相累死了,我盛聞現在還活蹦亂跳的原因啊!
“活都讓手底下人幹,我才能名正言順地偷懶——诶喲。”
衛垣一拳砸在盛聞頭頂,他試着措辭,開始給太子講解所謂的法術勢。
所謂法術勢,就是法家所推崇思想的集中概括,戰國時韓非子對這三派兼容并包,因此說他集法家之大成。
太子少師顧青是位隻會著書立說的年輕儒士,自然不會教盛聞這些。
在盛聞有意的逃避和皇帝的默許下,也沒有人會不長眼地教盛聞所謂的為君之道。
皇帝不教誰敢教太子為君之道?
其一為術,即人主操縱臣下的陰謀,控制人際關系的手腕。
其二為法,最出名的商鞅變法雖為秦國奠定了統一六國的基礎,但其法令之嚴苛,被稱為“苛政猛于虎”,為秦二世而亡埋下了禍根。
奉法遵令的人沒有賞,但犯法違令的人都會遭到嚴重的刑罰。
其三為勢,所謂勢即是威權,這一派推行最早的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用恐吓的辦法壓制臣下。
“其實我是修黃老的…诶喲。”盛聞剛一開口,衛垣的拳頭又敲在他腦殼上了。
盛聞抱着腦袋欲哭無淚,這大舅有暴力傾向!
“民可以樂成,不可以慮始。”衛垣道,“可以和百姓分享最終成果的快樂,卻不能和他們一起思慮事情的開始,殿下懂嗎?”
盛聞很想說他不懂,但看着衛丞相花白了不少的頭發和眼角細碎的皺紋,他實在說不出口。
罷了,這個杠他回頭去擡皇帝爹的,皇帝爹身體好,比他還能活,一定不會被他氣倒。
盛聞的眼睛滴溜滴溜地轉了兩圈,他又有了一個壞主意。
衛垣一眼就看出來盛聞沒把他的話聽進去,他淺淺地歎了口氣。
沒聽進去就沒聽進去吧。少年人意氣風發,要是事事都聽他們這些老東西的,才更叫他憂心。
太子改制也隻是改了他自己的東宮,并未觸動朝堂根本。
何況這些人三教九流到處都有,回了京城皇帝肯定不會把這些人都留下,以免教壞了太子。
随他折騰去吧。衛垣拍了拍盛聞的頭,這樣輕松的,能讓他們這些長輩保駕護航的日子也沒幾年了。
衛垣從謝鼎手裡也讨了個原陳州知州的宅子,整天帶着人在陳州各處閑逛。
衛垣原本領的就是副手,主要的事都是廖建柏在做,衛垣主要是起一個制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