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越昤盤坐在洞府外石台上,迎着朝陽開啟新一輪的修煉。
曦光灑在她身上,以眉心靈紋為引,體表附着一層如玉的靈光,更有靈光沿着經絡遊走,好似形成一張經絡靈網。
待日頭完全躍出,越昤睜開眼,靈光内斂,隻在體表留下極淡的玉色,越昤本就膚白,如此一顯,膚色如凝脂皎月。
撤回修煉姿态,回到洞府,越昤煮了粥,端了一碗在案桌前看着話本細嚼慢咽。
修行人煉氣階段是無法辟谷的,道院也不會專門準備吃食,需要弟子們自己解決一日三餐,所以很多富裕的弟子都會帶着家仆進入道院洞府中,如果家境吃緊,若是成為入院弟子,還會有附近小家族巴結,送來仆人或者侍女。
當年也有不少家族在棧道外等着,但都被越昤謝絕了。
越昤慢嚼着一口粥,翻開話本新一頁。
這本話本講的是凡俗江湖俠女行俠仗義的故事,故事的末尾,俠女以身殉湖妖,湖岸百姓感念其偉大,便為其塑像建廟。
越昤看着便覺悲壯,快速翻到話本最後,将最後寫道“多年後,神光普照,俠女像一朝鮮活,舉霞飛升,俠女成神”,勉強滿足,這才阖上話本吃完早飯。
簡單收拾後,越昤從儲物靈袋中取出封藥盒,靈膠蕨珍貴稀有,但若不煉制成複元丹,也不過就是一顆草罷了,生嚼發揮不了它一成的藥性。
煉氣期的丹藥,普通的修行人也可煉制,再往上就有多方面的限制,非煉丹師不能嘗試。
越昤端下爐竈上的大鍋,将藥爐架上,柴火替換成百年年份的木材,爐中加入一兩人參、二兩崖上芝、四錢露草、半瓶無根水,再加入這一株清洗幹淨的靈膠蕨便可,保持火候熬煮十個時辰以上,待爐中材料自然交融,注入氣力引導玉液凝成丹藥。
煉丹過程說時容易,但真正煉制時,時時刻刻都要全神貫注,火候差一絲強一分,玉液變成焦糊,前功盡棄,更不用說最後氣力引導,煉氣初期的修行者不舍用先天之炁,煉氣中期的氣力還不夠塑脈蘊魂,一般也就煉氣後期嘗試,但無論靈識還是氣力都消耗極大,除非一心煉丹師,少有人嘗試。
複元丹這一爐,一煉便是一天一夜,待又一日黃昏,爐火熄滅,隐隐藥香從爐中溢出,越昤撤回先天之炁,睜開眼,丹藥成了。
她打開藥爐,一縷靈光随着白霧缭繞而出,霧散靈落,再看爐中,底部滾着三顆晶瑩剔透的複元丹。
越昤揚起眉梢,很是開心,丹藥通透,品質絕佳,丹毒可以忽略不計。
修行人煉丹,丹成四類,廢丹、品質一般、品質較好、品質絕佳,丹毒逐漸減弱,廢丹中含九成丹毒,服之無用,即為廢,品質一般,丹毒三成,品質較好,丹毒一成,這兩類丹藥都需要一定時間修煉化解丹毒,而品質絕佳因丹毒可以忽略不計,便不需要化解這個過程,會自行散去。
丹毒會疊加,丹藥藥性會耐受,所以絕大多數丹藥都不可短時間連續服用。
第二天,越昤清晨照常修煉,先天之炁遊走經絡,最後湧上面部,氤氲覆面,五官凝感,眼睛可觀雲海數裡,鼻可嗅周遭半裡,舌可感千般滋味,身可感毫發之觸,唯耳沒有半分感應。
先天之炁一分為五,入五官,通竅穴,沒有任何阻礙。
如此行過一周,越昤收勢,停止修煉。
手掌微微覆在耳朵上,耳上有微熱的暖意,這是先天之炁淬煉過耳周經絡帶來的反應。
經絡疏通,血氣不堵,耳無殘缺,肉耳并無任何疾症。越昤心中喃喃。
越昤垂下眼眸,疑惑但不意外,稍稍收拾,便出門往青雲院去。
今日是青雲院荀院主講道的日子。
隻是,越昤剛走出棧道,便發現不對,以往這個時辰有不少入院弟子前往青雲院,又或者有挂名弟子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論述修行心得,而現在青石道上隻能看見幾個匆匆行走的侍從。
等越昤到青雲院時,才知曉這三個月的講道都取消了。
院中小童恭順地告知:前日院主講道,見隻有幾人來聽,院主便笑着說罷,讓所有人這三個月自行安排,能不能練出氣力也好,處不處理好凡俗牽絆也罷,快去弄吧。
越昤從袖袋中取出一疊麻繩串的黃紙本,用炭筆寫着,“院主也不在嗎?”
小童踮腳看了一眼字迹,“在的,小的去為您通報。”
越昤點頭。
小童疾步而去,又快速而來,迎越昤去院主所在的靜室。
靜室正前方以靈石設立陣法,陣法已然開啟,中央有一圈圈道紋浮動,交織成立體又神秘的符号,那是玄天宗的标志,在這标志的正下方,深藏着一隻道碑,那是立院之本。
靜室兩側插滿了各式的道旗,這些道旗代表着凡俗國的供奉和依附。
凡俗國依附的當然不是青雲道院,依附的是其背後的玄天宗,隻是道宗畢竟是一心為道的大宗門,接觸凡俗國和處置凡俗國之事都交由道院全權處理,隻需要道院将各大凡俗國每年的供奉送回主宗即可。
因為道院的這層性質,導緻道院雖遠離俗世,但隻要院主願意,就可以享受凡俗最奢華的待遇。
每個院主的風格不同,比如偏西的南鬥道院對這種奉承來者不拒,道院便建設得奢華如俗世皇宮。
而青雲道院這一屆的院主,更偏向于靜修,任憑其他道院繁榮奢華,他隻固守寒酸的十八峰。
越昤打量片刻,餘光便察覺到有人影從陣法後方轉出來,越昤揖禮而拜。
荀院主點點頭,坐于陣法正下方,指了指旁側蒲團。
越昤随之坐下,從袖袋中把提前準備好的紙張遞給荀院主。
黃紙片上蠅頭小楷寫的工整而賞心悅目。
“小女修行時,内感體内乾坤,經絡疏通,特意注意耳畔衆穴道經絡,并無滞澀之感,不知為何耳疾未有改善。”
荀院主捏着紙片,又深深看了一眼越昤,頗覺命運弄人,越昤先天之炁充沛,修行天資極佳,卻受先天之疾限制,即使聰慧,一眼便可識唇語,但多少也比不過耳聽,如此論道聽道都受限,修行速度也隻算較好。
“你怕是也猜到了。”荀院主歎氣道,“先天之疾,若非肉|身原因,便出現在靈上。”
“人有五識,眼、耳、鼻、舌、身,能看、能聽、能嗅、能嘗、能感,是靈與肉|身相互映照的。”
越昤神色如常,認真看着荀院主所說。
“待你煉氣後期蘊魂圓滿,能夠内觀靈魂,便能察覺到靈上耳識問題根源。”
荀院主一展拂塵,“根源有很多種,明了是何,才能談如何恢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