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松手,離開。
青珞擡眼望了望他的背影,喚來管事們,開始安排賈敏的後事。當時她離賈敏最近,也許黛玉和爹都沒聽清,可她是真真切切地聽到了那個字,賈敏在去世前最後前,傾注了一世哀傷地念着,“清……”
自古紅顔如名将,不叫人間見白頭。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在見到林清之前,青珞一直以為,爹娘是相愛的。即便他們有時會鬧别扭,她也以為那不過是這個封建社會的無可奈何罷了。
可看到娘看林清的眼神之後,青珞忽然明白了,不管是任何一個時代,愛都是如此的。她不知道娘和他是如何認識的,也許是草長莺飛間的邂逅,也許是人面桃花時的驚豔,也許是蓦然回首那一刻的那一眼。
這麼久的掙紮,娘終于解脫了。但是,青珞真的不知道要怎樣去面對這個現實,娘走了,娘就這樣丢下她走了。
青珞開始無比後悔自己為什麼沒有多陪她,為什麼總是習慣性地賴在爹爹身邊。對于這個世界,她始終是帶着疏離感的,因為她清楚記得自己上一世的親人朋友,因為潛意識裡總覺得眼前的人們是書裡的人物。她從來沒有真正的把自己當成過林青珞,始終認為,我是蘇青珞。一樣的名字卻是不一樣的心境。
直到失去了,才知道後悔。這是一句很俗的話,可是真的很難反駁。賈敏走了,那種痛活生生地撕扯着青珞,不是書上的那一句那麼簡單。
子欲養而親不待,林青珞,從此之後,你都逃不開這句話了呢,青珞苦笑道。
未等賈敏下葬,林清便帶着華熙走了,沒有告知林家的任何人,靜悄悄地離開了。賈敏去世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被送到了賈家,賈太君白發人送黑發人,淚灑當場,含着淚,派了可靠的家人傳話給林如海,說是要将外孫女接到身邊教養。
林如海躊躇了一番,将賈母的安排對青珞和黛玉說了,“你們兩個姑娘家,正是需要人教養的時候,你外祖母也沒說錯。如今去了,你外祖母家也有幾個姐妹好相伴。”
黛玉和青珞皆是不肯,青珞說道,“我們打小就在爹身邊,不曾離開,如今雖說家裡沒有個當家的主母,可是也斷沒有我林家的女兒養到賈家去的道理。何況娘去世了,我們姐妹二人必是要為她守孝的,這會兒跑到什麼賈府去享福,女兒是絕對做不出來的。”
黛玉抹着淚,點頭道,“女兒願意同青珞一起,為娘守孝三年。”
林如海聽女兒這一說,想到林清雖是四海辦差,沒個定所,可是他前些年娶了親,這弟妹卻是一直定居在江南一帶的,他原先同林清有着心結,自是不願想起這出。如今看來,不妨将女兒送去弟妹處。
于是又問了姐妹倆道,“既你們都有這個心思,那我也想到一人,你二嬸近年來也是一個人在姑蘇住着,将你們送去她處可願意?姑蘇是我林家故地,離維揚也不算遠,爹接你們回來也便利。”
青珞同黛玉互相看看,點頭應了。
這林清的夫人閨名素華,也是大有來頭,是兵部徐尚書的幺女,雖然是庶出但在家也是如珠如寶的疼着的。成親至今,膝下竟也沒個孩子,接了林如海信,連忙将府中裡裡外外收拾好了,派了船來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