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芙,我可不可以多親你一下?”
“芙芙,你好軟,比我的觸手還軟。”
金拂曉知道自己又夢見蓬湖了。
這是蓬湖失蹤的第六年。
金拂曉依然會夢見她。
她們相遇的時候還很小,被趕出家門的金拂曉實在沒地方可去,找到了包吃包住的工廠混口飯吃。
當時蓬湖已經是老員工了,就算在昏暗的工作間,她的面容依然漂亮得不像話,很像墜落泥沙的珍珠。
但帶她來的員工都讓她别和蓬湖搭話。
“她腦子有問題。”
這麼漂亮的人腦子有問題會更危險,金拂曉很難不關注她。
結果腦子有問題的人獨來獨往,去食堂吃飯随便找個位子,周圍的人都會讓開。
不像是蓬湖有病,而是她有毒。
後來金拂曉才知道,聽說欺負蓬湖的人都莫名其妙死了。
但她一個人能幹十個人的活,老闆舍不得放她走,這才一直留下她。
金拂曉是新來的,什麼規矩也不懂,她讨厭老員工打聽她的家境,更喜歡一個人的位子。
但食堂要容納幾百号的員工已經擁擠不堪了,放眼望去,隻有蓬湖周圍是空的。
金拂曉硬着頭皮坐到了她身邊,周圍的人都用一副你活不長的眼神看着她。
像是吃完這頓最後的飯,金拂曉也會忽然暴斃。
“為什麼我還活着?”
工廠午休隻有半個小時,大部分人選在這個時間洗衣服,宿舍裡空蕩蕩的。
金拂曉追上住在單人間的蓬湖,比食堂更狹窄的女員工宿舍更像監獄。
海島的日光艱難地從門縫擠進來,一頭長發紮在腦後的蓬湖站在陰暗處,疑惑地轉頭,“你很想死嗎?”
比起腦子有問題,金拂曉更覺得這人不像個人。
比鬼還白的皮膚,也不太像人類能長的五官,還有一雙幽藍的眼睛。
有人說蓬湖是外國人的孩子,說話不利索,好像也不太能聽懂别人的話。
“我才不想死。”
金拂曉個子隻到蓬湖的鎖骨,看她總是要擡頭,對方嗯了一聲,“那離我遠些。”
走廊的盡頭是蓬湖的單人間。
這在工廠待遇奢侈,隻不過沒人嫉妒,都怕說她一句都會死,似乎她是鬼故事本身。
金拂曉就這麼靠近蓬湖,從吃飯同桌到搬到她的單人間。
後來蓬湖問過她:是不是因為想要住得好一點才接近她?
金拂曉實話實說:有這個可能。
蓬湖似乎有些失望。
金拂曉又說:更多的是你長得好看。
蓬湖又高興了,問金拂曉要繼續親嗎?
好景不長,沿海的魚丸廠倒閉後,她們走出那片潮濕之地去創業,做的生意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忙。
明明她們是一對,卻是兩個人,公司内部還有兩個派系。
分别久了,什麼感情都會變淡,每天見面的人變成一周見一次,一個月見一次。
一個常駐海岸邊的工廠,一個要在内陸城市籌備新品,加班家常便飯,聊天更是奢侈。
“你倆早就出問題了,不過也正常,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感情到最後也都一個樣。”
“都留下離婚協議書了還能有什麼意思。”
金拂曉和蓬湖一起創辦了名叫晨昏的海制品公司。
初創公司有人來也有人走,最後兩邊各自留下一個。
是朋友也是副總之一的居慈心堅定地站在金拂曉這邊,“既然她選擇不告而别,你也可以繼續新生活了。”
蓬湖失蹤的第三年,她着手給金拂曉安排相親,按照她的癖好羅列了各色年輕企業家。
因為顔值沒有能超過蓬湖的,都不了了之。
蓬湖失蹤的第六年,金拂曉依然一個人。
她自制力一向很好,應酬也不會喝醉,更不會買醉。
隻有這次出了意外。
她參加聚會聽見有人說遇見蓬湖了,還過來問金拂曉知不知道蓬湖有一個女兒。
“到這麼高,”那人披着外套,外套搭在肩上,似乎是某富商的孩子,像是來看笑話的,“金董事長是不是被騙了?”
已經很久沒人這麼對金拂曉說話了,一直跟随她參加各色聚會的秘書忙不疊圓場。
蓬湖是金拂曉的死穴,誰對蓬湖不好,金拂曉第一個生氣。
然後怎麼了?
金拂曉迷迷糊糊地想,她總覺得有什麼東西纏在自己身上,是夢裡的蓬湖長出了觸手?
蓬湖以前偶爾冒出一句,我應該有很多手。
金拂曉順嘴回一句千手觀音不敢亵渎,是蟑螂我會惡心。
蓬湖說都不是。
這年頭流行用動物指代自己,總有人說金拂曉是一頭油光發亮的小老虎,想起蓬湖,先要啧好幾聲,大概不知道從何拟人。
即便蓬湖和金拂曉做生意後已經像人多多了。
不知父母、沒有兄弟姐妹,隻是台風天後被魚丸廠老闆在碼頭撿回去的女人名字都是随便取的。
對面是澎湖灣,她就叫蓬湖,最後還是彎了,也算天意。
“什麼叫我被騙了?”
金拂曉的暴脾氣随着歲數增長收斂許多,面對關于蓬湖的話題依然很難壓制。
“這位小姐,請您……”
對方打斷了金拂曉秘書的話,“我剛才還見過蓬董事長呢,牽着一個小女孩,那相貌看着就是親生的。”
後來……
金拂曉揉了揉頭,身上作亂軀體似乎在嗅聞她的氣味。
說狗吧也不盡然,狗的體溫滾燙,貼在她身上的軀體冰涼,簡直像冰塊。
冰塊……
金拂曉猛地睜開眼,頭頂的吊燈造型獨特,是她下榻的海濱酒店套房。
身上的感覺太異常了,幾乎把她扒拉到極限,像是要把金拂曉卷到身體深處,或是破開金拂曉的身體。
金拂曉愣了一小會,這才意識到這不是做夢。
“你是誰?!”
她猛地推開趴在自己身上的人,對方卷着被子,在偌大的床上滾了兩圈居然也沒有掉下去。
淺淡的藍色陌生得金拂曉快要暈厥,她質問長發遮住半張臉的女人:“你是怎麼進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