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山高水遠行無疆 > 第3章 是個好地方

第3章 是個好地方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嚯咋嘛?”

在石台寨的第二個早上,呂逸明和周遙川剛剛走出蘑菇屋不久,就碰上了熱情問好的村人。

“這是問我們‘吃了沒’。”呂逸明小聲解釋着,随即回了幾句。

“紅米飯,紅米線!好吃!”似乎是意識到有個生面孔,婦人比比劃劃地說起不标準的普通話,黑色服飾懸挂着銀飾,叮當作響,色彩斑斓的袖口與帽子上的彩繩來回翻飛。

“謝謝!我們就去吃,紅米線!”呂逸明笑道。

周遙川嘗試了紅米線。

雲南過橋米線名聲在外,同樣來自于雲南的紅米線自然也不會差。

粉紅色的紅米線又細又長,頗有嚼勁,配上金黃的煎蛋與獨特的蘸水,香得讓人幾乎将舌頭吞下。

雖說地處偏僻,但原汁原味的食物總能被富有創造力的人們做成美味的模樣,盡情散發着獨特的香氣。

今日的石台寨來了一批人,像是高校教授帶着幾個年輕的大學生,都穿着頗為現代的服飾。他們熱情地打招呼,看起來和鄉鄰們非常熟識。

“喔,這些是來幫忙的教授。”呂逸明見過他們,因為隔得遠,就沒打招呼,先同周遙川介紹了一番。

這些教授和學生主要是做旅遊管理和民居保護的,近些年時不時要來到現場。

“要知道,就算是傳統民居,改造之前,也沒鋼筋混凝土的房子住着舒坦。咱們住的這老房子你也感受過。這種地務農,自然也比很多工作辛苦。大家都是求生活,有更好的住處,更輕松的生活,誰還願意守着中看不中用的老房子與田地?”

現實很近,理想很遠——保護古建、非遺、文化,從來不能隻是口号與單方面的推動。

周遙川饒有興趣,“那如今是怎麼做的?”

“這些教授學生确實做了不少……”呂逸明掰着手指頭數起來,“民居改建試點,增加旅遊就業,旅遊公司分紅制度,公共設施改建,活動開發,駐村指導……可比當時建造觀景台的公司獨吞門票費要受歡迎得多!要不是我這房間預約得早,我也隻能花大價錢住民宿。現在可不興往外租蘑菇屋,我就是個他們沒拔掉的釘子戶……然而再過一段時間合約就到期了,我也該離開。”

教授和學生們跟着村支書等人離開,周遙川靜靜地看着那群年輕人朝氣蓬勃的模樣,唇角不禁沾染笑意。

呂逸明看看他,又回想起昨天關于教育的言論,姑且能揣度到周遙川的心思。

“周老師,今天打算随意走走麼?”

“今天準備先寫點兒什麼,我大概有思路了。”

“正好,我找好姐們要來了紅米,做了些處理,姑且是提煉了紅米的風味。周老師願意的話,也可以在工作室裡體驗。”

“也好。”

這幾日過得清閑。

周遙川不緊不慢地在平闆上敲打着在石台寨的感想,洋洋灑灑寫了幾萬字,仍舊筆耕不辍。

旁邊的呂逸明認真倒騰着瓶瓶罐罐,時而溢出豐富的香氣,果香,草木香,甚至還有筆墨、舊閣樓的特殊香氣,不時引動着周遙川的思緒。

天氣時雨時晴,淅淅瀝瀝的雨水還未來得及浸潤每一片林地的土壤,便被燦爛的陽光驅散,留下一團團被困住的雲霧不知所措。

他們偶爾在村裡走走,幫村民抓住亂跑的雞鴨,學兩句方言,看看晴雨中的梯田,為徒步的旅客指路。

晚上再到露台上搬個闆凳坐坐,來一杯紅米酒,嗅一嗅今日的調香,聊一聊所見所聞與過去未來。

呂逸明外向,卻也有安靜的時刻。

有時喝起令人微醺的酒,便沉默着仰起頭,倒映滿眼星河。

星河燦爛,浮雲舒卷,月色映落梯田裡的疊疊水波。

春日花草葳蕤,水流清澈,被群山環抱的小村落,無處不散發着春日生發的氣息。

不比大城市的内卷,石台寨的生活相當閑适,慢悠悠的節奏是種調劑,更是種心态。

周遙川更新文章的頻率不高,通常都是快要離開的時候才發博客——這也是别人很少能偶遇他的原因,也是暗潮的遺憾。

偶爾有網友碰巧在元陽附近,看過他的文章,對他羨慕得很,便驅車趕來,合影留念要簽名不說,還要主動@暗潮,讓暗潮老師在北京的拍攝之行都不能踏實。

雖說暗潮嫉妒得不行,還是會痛哭流涕地給那些博主老老實實點贊,誇誇周老師好看。

.

在石台寨的最後一天,周遙川幫着呂逸明跑了三四趟,把雜七雜八的東西收拾到他的越野車上。

房東大爺可算是能把房子收回來,健步如飛,歡天喜地地來送行,黑色的褂子都飄成了飛毯。

這蘑菇房還是舊格局,租約到期之後,他就要找工匠,把房子翻新,這樣自己再住或者開民宿都舒坦,至少比之前幹燥開闊。

“老大爺盼了這麼久,終于把我盼走了。”呂逸明和村人寒暄半天之後,輕輕歎口氣,“都是玩笑話。我一口氣訂了五年的房子,中間幾年不可抗力,也讓老爺子有點收入。但我正經住進來也就大半年,和大家相處挺融洽……這次走啊,雖然不遠,總是該找機會回來看看。”

周遙川看他有些失落,正要勸慰幾句,旁邊忽然跑過來幾個當地小孩,手裡或拿着幾朵小野花,或拿着一支黑色的管狀樂器。

“呂叔叔要走了嗎?”

“呂叔叔什麼時候來看我們?”

“呂叔叔要去哪呀?”

“周叔叔也要走嗎?”

呂逸明被連續的帶着濃重口音的問題問得直樂,“走一段時間,和你們周哥,到西雙版納,到昆明。到時候會回來看你們的!哎,我這奔四十了,你們周哥才二十出頭呢,記得叫對喽!”

周遙川倒是不介意被叫叔叔,呂逸明還是要求着孩子們改口。

二十出頭……也出得有點多了吧。自己讀完研也算是工作了三年呢。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