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山高水遠行無疆 > 第23章 共同的主題

第23章 共同的主題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一覺睡到十點。

周遙川摸摸饑腸辘辘的肚子,從床上爬起來,摁了下手機。

一眼看見的就是沈逝水的消息。

“周老師居然熬大夜!還和我們選了相似的題材一起發!一個人的時候也不要學他們陰間作息啊周老師!【委屈】”

“但是周老師寫得好棒啊嗚嗚嗚雖然我沒經曆過他們的生活,但是擊中我的不隻是他們的選擇還有周老師的傾聽與力量!今天的我依然是周老師的小迷弟!【膜拜】”

誇得讓人有點不好意思了。

“感謝關心!”

等打開個人賬号,發現淩晨發的文章已經被轉了好幾千次。

連果夢魚都親自轉發,不介意暴露自己接受采訪的事。

“很榮幸能被周老師采訪,也感謝周老師耐心聆聽,妙筆生花,将我在鶴崗的故事講述給更多的人!看了周老師采訪輝哥,發現姐妹們真棒!我們是獨立的個體,我們也要有出走的決心,勇敢離開讓自己不舒适的地方,找到屬于自己的房子與家!”

評論區還補了一句“P.S.要不是周老師志向遠大,各方面真的好符合對男朋友的期待嘿嘿[擦口水]dbq是我在想桃子,周老師的戀人是整個世界!”

周遙川眨眨眼。多謝厚愛,但我确實沒有其他心思。

評論區的回複拉得老長。

有羨慕的,有嗷嗷叫的,還有暗潮的身影。

“女神和周老師都很棒,但我站一秒暗潮老師x周老師……”底下是暗潮“一秒不夠久,還是億秒吧。”

在某個被置頂挨罵評論裡寫着“女神居然當衆表白!不就是個小白臉還不帥,和那什麼暗潮一樣,一看就是資本推動吸引小姑娘,又一個丁假罷了,我上都比他行!”

暗潮果斷開麥。

“就憑你?你算那根小黑子?罵我可以罵周老師不行【龇牙咧嘴】【錘爆】”

後面緊跟着的,又是一串來自于“斯文敗類”和“不服就敲你腦殼”發布的超長版RAP罵罵咧咧——這倆似乎是某個樂隊的貝斯和鼓手,與尋路APP底下幫着怼人的黑鑽應該是同兩人。

周遙川盯了好一會兒,樂出聲來。

暗潮是個有意思的人,他身邊的人也不乏趣味。

再看到“人間流浪”的主頁,淩晨的時候,他們确實發布了新視頻,名為《鬧市的屋檐》,此時播放量也已經破了六位數。

夜色漸沉,華燈初上,春熙路、太古裡人潮洶湧,熱鬧氣息撲面而來。

畫面中的潮男潮女穿着風格迥異的服裝,陪着兄弟,挽着閨蜜,昂首闊步,仿佛是引領着時尚風潮的先鋒。

他們在高樓大廈中捧着寫了“成都”的竹筒奶茶,指向裸眼3D大屏連連拍照,還有那一定會出現在打卡照中的爬牆熊貓也不能錯過,與路邊直播跳舞的網紅擦肩而過,再回身合影,扮成驚訝的模樣。

“與網紅在春熙路合影,想你的風吹到了成都~”

火鍋、串串、牛蛙、麻辣兔頭、紅糖冰粉、老媽蹄花……街巷的霓虹燈招牌色彩斑斓,照在遊人的笑臉上。燈紅酒綠之中,也有人推杯換盞,熱舞嗨歌。

鏡頭從某個角度俯瞰繁華的街道,連熊貓屁股都顯而易見。

“這裡是成都最熱鬧的地方。”

鏡頭逐漸退後,退到四周出現窗框。

再次出現在畫面中的,居然是一個陳舊的蹲便器,再向後是洗手池,一張床。

緊接着,跟随着某個人慢悠悠的腳步,房間的全貌呈現在衆人眼前。像是黑色垃圾袋中的家具搖晃搖晃,随意撒進衛生間大小的房間,擁擠局促,卻又那麼“五髒俱全”。

“這套房子,300一個月。”

畫面對比十分震撼。

周遙川挑挑眉毛,不得不說,這段運鏡和剪輯十分有故事感,同時營造了極端的反差,讓人特别想了解發生了什麼。

這段紀錄片隻有半個小時,内容量卻十分充實。

馬亮跟随采訪的,是專門做“撇火藥”房子的中介,跟着他看到了熱鬧繁華中,連房租都掏不起,隻能到這種環境極差、狹窄的、低成本改造的“串串房”中勉強度日的人群。

“有的房間還能上廁所,有點連廁所都沒有,退租的時候還會留下很多‘冰紅茶’……有的人哪怕三百塊都付不起,直接跑路,留下一屋子垃圾……”

中介老程叔邊說着邊歎氣,“知道這些年輕人們沒有錢,又要讨生活,找地方住,也很辛苦,房租也允許他們晚點交,還給他們抹去零頭……畢竟我當年也是這麼過來的。但在這種地方,都已經是中心地帶了,隻要你肯幹,總有活計能做的!”

畫面屢次切換,切到幾個住在“撇火藥”房子裡的租戶的故事。

“白天是都市麗人,夜晚是CBD裡的老鼠。”

“富家子體驗生活,兩天就跑回家。”

“終于找到工作的小夥子回來報恩。”

“來來去去起起落落的同一位客人。”

馬亮再次出現在畫外音中。

“或許我們經曆過這些,或許我們沒有——我們将美好的表面撕破,來看另類的真實,希望大家看到身邊那些看不到的角落。無論何時何地,與人為善,對他人多幾分理解。我們都在人間流浪,也都在努力生存……”

讓周遙川這個經曆過“沒有家”的人心緒為之牽動,無奈之中,又懷了些許凄涼。

如周遙川在鶴崗的采訪,同樣是探讨人與房的關聯。

房子是每一個人在一生中都會考慮的事。

既是港灣,也是寄托。有時是負擔,有時也是遮風避雨的頂棚。

有人初出社會,需要駐足的地方;有人想要離家,就需要再得到一個能稱作“家”的房間;有人走到這裡,就留下了,後悔了,就再離開。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