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方是不是在空氣裡加了石頭。她摸了摸胃,感覺什麼沉甸甸的東西壓在那裡。
她上場的時間還有很久。她是種子選手,分組在後面一些。
她仿佛能聽見前場觀衆的山呼海嘯。他們在為新的個人最好成績尖叫,為每一個完美的跳躍鼓掌。
他們如此熱切地等待選手們帶來的驚喜。
但尹宓的選曲可不是驚喜。
他們壓根沒聽過這個名字,一開始還以為是那個《FLY ME TO THE MOON》,但音樂放出來的一瞬間就知道不是那首。
尹宓從背向裁判席轉向正面,将手臂如同水袖一般甩出去,另一隻手順勢下落。她向後退,将手臂收回身側。
人體展開的面積越小收縮得越緊,越能顯示出無助軟弱孤單等負面情緒,就好像我們在影視劇中常見一個人縮在角落來表現自己的恐懼。
《嫦娥奔月》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主角發現自己機關算盡卻最終什麼都沒得到,哀莫大于心死。
但這個狀态很短暫。因為原劇主角是一個想方設法豁得出去的女人。
所以第一個跳躍3A,代表了她轉換的一瞬間。
“讓我們看看,第一個跳躍——哦!”
尹宓撐了一下冰面,迅速站起。
3A落地摔倒,等于白幹。
她的腦子開始迅速運轉,這時候那裡顧得上情緒表達。她必須要把分數撈回來。
原本三個跳躍的安排是單跳連跳單跳。
短節目最後一個跳躍可以乘一點一倍的分,但一旦出錯無可挽回,心理壓力會非常大。
要緊的比賽裡尹宓絕對不敢把連跳放在最後。
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最大化最後這個單跳的分數。
毫無疑問,按尹宓的配置她肯定會放3Lz在這裡。短節目不允許上四周跳。
那麼中間的連跳就隻剩下3F3S開頭接3T或3Lo。
在短節目的最後放最難的一種跳躍對選手的體力要求很高。所以一開始報上去的配置沒有這麼高。
因為尹宓有全場唯一的3A頂着。
現在一摔3A變2A,她不得不放手一搏了。
進自由滑不是她的目的,她的目的是領獎台。隻有那樣她才能保證自己拿到那個名額。
她不能放棄每一分。
但上一次上領獎台好像是三年前的事了。
樂曲變得複雜,尹宓随之跳起。
“連跳來了!3F3T,非常完美。看來第一個跳躍的失誤并沒有幹擾到她的情緒。”
“尹宓畢竟是一名老将。今年是她的第三個冬奧周期。雖然我們都說她是一個非常情緒化的選手,但實際上她并沒有那麼容易被打敗。”
旋轉,尹宓在天旋地轉,她的選曲也叮呤咣啷地回蕩。
觀衆們有些面露難色。有的試着想跟上這奇怪曲調的拍子未果,隻好讪讪放下兩隻手。
他們聽不懂什麼叫“ 人間匹配多和美, 薦瓜持酒慶佳期”,唯一能感受到的是這首曲子非常悲傷,非常非常的悲傷。
她滑了這麼久的冰,難道心裡留下的隻有悲傷嗎?
尹宓正巧在一聲鑼鼓響起的時候停止了旋轉。她雙手在頭側挽花,而後一手作出傾倒酒壺狀,另一隻手墊在底下做酒杯。
她擡起手的動作太沉重,擡起頭時一雙眼睛裡的悲傷滿溢。即便是不能理解戲曲美學的外國人也被這一瞬間的哀傷鎮住。
神秘遙遠的東方一直是西方創作的靈感源泉。其實他們骨子裡是有欣賞這種美學的能力的,奈何總是過于高傲,要把好好的故事塗上他們亂七八糟的顔色。
尹宓在為最後的勾手三周跳加速。她腳下的動作很用力,上半身卻不忘向遠方伸出。
兩個方向的延伸将悲傷婉轉的情緒延長,随後在觀衆反應前她已經起跳。
“勾手三周跳,進入得非常快,感覺步伐銜接完成後馬上進入了。”解說們驚奇感慨。
能跳四周跳的選手,在跳三周跳的時候确實顯得遊刃有餘許多。
尹宓并沒有因為最後一個跳躍的完成松懈。她再次完成一組燕式旋轉。
男聲吟唱到第一遍的“想嫦娥獨坐寒宮裡, 這清清冷落有誰知”。
每一個中國女單似乎都有及其在行的旋轉姿态。
為了扣合獨特的旋轉姿勢這一點,尹宓當年苦練許久,終于在平衡與速度之間能空出雙手來做姿态。
尹宓在提刀的同時将一隻手輕輕扶在鬓邊。她發髻上淡雅的雲追月映襯着這一姿态,格外引人注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