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臨淮時已是兩日後了,臨淮一帶位于南北之間,四季好景。
沈澈找了家客棧安頓,不過難免會有人搭話。
“這位小郎君瞧着不像是臨淮的,外邊人?”
店小二看着後頭的馬窖院裡的馬車與貨物,一瞧便知是從外過來的商戶。
“我随家中主子到臨淮做筆小生意。”
“喲,郎君可是來對地了也來的是時候。”
沈澈挑了挑眉問道:“怎麼說?”
店小二擠眉弄眼地道:“不知這位郎君是從哪來,咱們臨淮這最大的商家可是宋家,這宋家的大姑娘近日會在醉清樓抛繡球選夫。”
“抛繡球?”
“不錯!小郎君是外鄉人恐怕有所不知,這宋家有繡球招親這一招婿之親,而這抛繡球的就是宋家的大姑娘們了。”
說到此處店小二又惋惜道:“可惜了,上一位宋大姑娘早已逝去二十多年,當真是紅顔薄命啊……”
上一位宋家女?那不就是許家的大娘子?
沈澈不了解宋家,隻知許家大娘子是長女,也自然第一回聽起這些事來;況且許大娘子早逝,許嗔也甚少聽父親提及母親。
見沈澈發愣店小二也不說多餘的話了,歎了口氣道:“上一位宋大姑娘抛繡球之事恰逢知府家的小兒湊熱鬧,那官家子頑劣不堪特地跑去接到了宋家姑娘的繡球卻又不認賬,竟當街将那繡球給丢地上去了;這哪有人敢得罪這些當官的啊……那繡球被丢在地上也沒人敢撿,還說出宋家姑娘是棄婦這般污言穢語。”
“……然後呢?”
沈澈沒想到會是這樣,愣愣地說道:“可後來她成了許家的大娘子。”
“這段姻緣就是在那日結成的,那許家主撿起了那繡球,那會兒的許家的生意還沒有後來那麼風光,當年那許承生騎在馬上就這麼俯身撿起了繡球,還說什麼……”
……
“我已愛慕宋大姑娘許久,今日聽聞宋姑娘抛繡球,本以為趕不上了,好在有人不知好歹……不知宋姑娘是否願意下嫁于我這平淡之人?”
“既是繡球招親,那這繡球在誰手中便誰是小女未來的夫婿。”
……
“那會兒的許承生一個大男人竟然先紅了臉,不過在那日這也是段佳話了……不過可惜了,沒過幾年便聽聞宋大姑娘難産而亡,孩子保住了……可終究是天不遂人願,造化弄人啊……更何況當時便有人說這許承生是為了借宋家的力才娶的宋大姑娘。”
“可惜了,可惜了。”
店小二連連搖頭,感歎道:“算算看,許小公子今年也到了該成婚的年紀了,那孩子當年雖然保住了,但多半也是個藥罐子了。”
藥罐子……
他剛認識許嗔那會兒就聽他說兒時三天兩頭就會病一回,漸漸長大了也就好了許多,沈澈不由的想起許嗔暈船……興許也有一半原因在那吧……
不過倒是養成了許嗔的懶性子,從前許嗔還是個公子哥的時候便不愛出門,懶懶的躺在自己院中的那把藤椅上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