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着不過二十來歲而已。
而且,憑什麼?他的孩子為什麼這麼可愛!
一位婦女焦急地跑進衙門,“傅大人,思思不見了。”
“劉嬸,她在這裡。”
劉嬸看到傅朝抱着的孩子,松了一口氣。
姜辭動了一下腦袋便瞥見她腳上的鞋子少了一隻。
劉嬸抱過孩子,道了一聲“告辭”便離去了。
“辭辭,要和爹爹一起回家嗎?”縣令的聲音将姜辭從震驚中拉出。
“天色尚早,我等會兒再回家。”說着話時,姜辭一把拉住了傅朝的衣袖,制止了他的離開。
“傅大人,聽說你明日要去解決糾紛,擇日不如撞日,我們現在就去吧。”
傅朝甩開了自己的衣袖,疑惑道:“姜小姐為何要去?”
“小女想為爹爹排憂解難而已。”她跑到了門口,轉身看向駐足的傅朝,“大人,我們快些走吧。”
其實她隻是無聊,既然來古代,便随意走走,多看看。
一小厮牽來了一匹棕色的馬,姜辭的眼睛瞬間亮了,這是她第一次見到馬,她小心翼翼上前去,伸出手往它的身上摸去,就在手與馬身差之毫厘時,馬突然翹起了脖子與前蹄,姜辭吓倒往後踉跄了幾步,而小厮在使勁往下拉繩。
就在這時,傅朝飛身而來坐上了馬背,三兩下這匹馬就溫順了,傅朝伸出了手,說:“上馬。”
姜辭将手放上去,他的手很溫暖,而姜辭的手常年冰冷,就連夏天也是如此。
她的左腳踩上了馬镫,與傅朝的腳碰到了一起,右腳懸空,可是沒辦法将右腿從馬前繞過去,就這麼僵持了兩分鐘,傅朝看出了她的窘迫,主動下了馬。
有了空間後,姜辭右腿從後甩上去,成功坐上了馬,雙手緊緊牽着馬繩,眼睛是歡喜的,表情卻是僵硬的。
傅朝看着她,臉上滿是笑容,可姜辭一轉頭,他馬上變得面無表情。
“駕。”
傅朝一聲令下,馬跑起來了。
風迎面而來,姜辭嘴巴成O型,她慣是喜歡刺激。
穿過一片樹林,遠遠看見的一堆房子便是目的地。傅朝把馬綁在一棵樹下後,姜辭便跟随着他去到了王老二的家。
門口有一八歲小女孩坐在地上,手裡捧着一本藍皮書籍,嘴裡重複說着“人之初,性本善。”
姜辭接着她的話說:“性相近,□□。”
女孩擡起頭,一臉疑惑看着眼前的兩人。
傅朝彎着腰,聲音不自覺夾了起來,問:“王老二在家嗎?”
“爹爹去田裡了。”說完她便繼續捧着說,嘴裡依舊是那句“人之初,性本善。”
此時,隔壁的劉老三剛好從田裡回來了,他放下鋤頭,連忙跑過來,“草民見過傅大人。”
“不知大人今日前來所為何事?”
“今日我與姜小姐前來看看你與劉老三的地,待明日便會帶上工具前來測量。”
王老二的田與劉老三的田鄰居,王家的田是正方形,而劉家的田因為地勢問題是個長方形加一個不顧則的小半圓,姜辭信心滿滿,求面積而已。
“所以,我們要測量田的大小,看看是否一樣。”
“是,待明日拿來工具測一測便行了。”
現在又沒有尺子,你們能用什麼工具?姜辭在心裡嘀咕。
“不用這麼麻煩,我今天就能把它測出來。”不等傅朝回應,她便迫不及待去到田埂,然後一腳後跟貼着另一腳的前跟,一步一步測量。
最終測得正方形的邊長為75足,大概為15米。長方形的長為125足,寬為35足,即長為25米,寬為7米。
難點在于半圓半徑的測量,要想測半徑必須進田裡,姜辭站在田埂上猶豫再三,決定放棄了。
清風吹起了傅朝的衣擺,看着一系列動作有些吃驚,因為她的測量方法與他測量的方法一緻。
姜辭跑過來見他在發呆,一隻手在面前拼命揮舞,終于他看向了她。
“姜小姐測完了嗎?”
“王老二的田我測好,隻是劉老三有一塊地方測量時必須要下地,我不想弄髒我的衣服,所以明日你用工具幫我測一下。”
其實她非常好奇古人會用什麼工具測量面積。
第二日一早,姜辭就跟着縣令來到了縣衙,隻見傅朝身後侍衛擡着一種木質器具,形狀如弓。
姜辭好奇的摸了摸,“這工具怎麼用啊?”
“到地方了你就知道了。”
田裡,一侍衛将步弓開口朝下,一頭放在起點,一頭擺在前面,然後以前面的那頭作為支點,在将起點這頭轉到前面,循環往複。
姜辭激動的大叫起來,雙手牽着傅朝的衣袖上下擺動,“這不就是圓規嗎?”
“何為圓規?”傅朝眼睛往下瞟,左手扯着右邊的衣袖,試圖從姜辭手中扯回來。
“就是一種畫圓的工具。”姜辭送開手往前走了幾步,“測完之後再怎麼求大小呢?”
傅朝雙手背在後背,走到了姜辭身旁,說:“《九章算術》中有一方田術,廣以步數相乘得積步,隻要測出田兩邊的長度,相乘即可。”
姜辭的腦袋快速轉過去看着傅朝,左手還捂着自己長大的嘴巴。
傅朝隻覺得她震驚的模樣不可思議,“你昨日不也是這樣測量的嗎?”
姜辭點點頭,“可我沒想到你們也是這樣做的。”
她隻覺得自己狹隘了,原以為他們不會面積公式,結果他們早就會了,而且會乘法。而且,以為傅朝是個武将,結果文化好像也可以。
也是,他當然文武雙全,不然怎麼破案,怎麼巡街維護治安。
一個侍衛焦急的跑來,“大人,劉家一塊地不知該如何測量。”
他們快步走去,果然是那塊半圓,姜辭心裡竊喜,這下她終于能出場了。
微張的嘴還未發出聲音就被傅朝打斷了,“《九章算術》有載,周徑相乘,四而一。”
傅朝在向侍衛演示該測哪些地方,圓的周長以及直徑。
姜辭打斷他們,“傅大人,我有一計更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