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承軒點頭,“那天我去吉慶酒樓結算送給宗室年宴和元宵宴的費用,查看賬目時,聽到隔壁兩個學子悄悄議論考題。以為是考題洩露,當即過去詢問,得到一份試卷。不過那試卷内容,一看就不是張太傅出的,水平差太多了。我便以為是誤會,但也把這件事報給了都察院,讓他們派人查一查。因為是假的,所以也沒多上心。”
沒錯,六皇子就是在皇帝面前報備,不管幕後之人把他牽扯進來想做什麼,他先報備過,便能洗清部分嫌疑,至少皇帝會相信他。
而這也是林如清和六皇子提前商量好的,特意選了這個點進宮。
六皇子跑馬射箭的事,也讓禦前太監有意無意透露給皇帝。
雖然六皇子沒主動拉攏過什麼人,但以他的人格魅力,折服幾個太監很容易,加之他一直受寵,常在禦前行走,和乾清宮上上下下都很熟,找幾個能幫忙傳話的,還是不難的。
于是早朝後,皇帝便動了心思,來了這裡。
而在這裡交談還有一個好處,空曠,沒有任何人能偷聽,也就不知道六皇子已經報備過,不會改變原定計劃。
這幕後之人遲早會露出馬腳來!
皇帝聽完,很是震怒,尤其是看到那份整理好的考題,更是氣怒交加,“好好好!好的很,可真有本事,能從我和太傅處弄到考題!”
他目前還沒讓人謄抄,那能洩密的,除了張太傅哪兒,便是自己身邊了。
張太傅的為人,皇帝很清楚,且他隻書寫了一份,放在乾清宮内。
要從張太傅嘴裡挖出題目,千難萬難,那麼,皇帝身邊出了叛徒的可能性占了大頭,他如何能不氣!
自己還沒死呢,身邊人就被收買了!
這直接觸動了老獅王的敏感神經,今日能收買他身邊人,做出偷拿考題的事,明日是不是要直接給他這個皇帝下毒?
君王一怒,伏屍百萬!
無論如何,一場大清洗是少不了的。
林如清和徐瑾瑜進宮後,林若溪對着那份獲得真正考題的學子名單發呆,總覺得哪裡有問題,一時又想不出來。
名單上有十七個名字,這自然不是全部,定還有更加謹慎沒有被他們找出來的。
保守估計,拿到真正考題的,應該超過了四十人,在科舉錄取名額中,占了六分之一。
每屆科舉大概錄取三百人左右,六分之一已經很多了,考中後再運作一番,能占據許多重要崗位。
發展幾年,甚至能在各部門都安插上兩三個自己人,這絕對是大手筆了。
但說實話,對于目前的朝堂局勢而言,用處沒有想象中的大。
畢竟,奪嫡之争已進入白熱化,能真正參與其中的,是已經在官場站穩腳跟,坐在關鍵位置上的官員,而不是這些初入官場的新科進士。
他們能發揮作用,至少還需要等上十年時間,皇帝目前的身體看着不錯,但能不能熬過十年,就真說不準了。
太子,二皇子,三皇子等人,都看重眼前,辛辛苦苦弄出科舉舞弊,就為了給十年後培養人手,是不是考慮得太過長遠了些?
這要是四皇子的手筆,她還相信些。
因出身的緣故,四皇子背後勢力不多,等他進入朝堂,勢力都被前面三個哥哥瓜分完了,他目前有幾個追随者,都是因做實事受到官員敬佩,自願追随而來。
但人數不多,也沒能占據高位,如果他賭一個可能,賭皇帝能再活十年以上,提前布局,興許還有奪嫡的機會,不然,他的優勢是最小的,比六皇子還不如。
六皇子是不參與朝政,但那是他的優勢明顯,會給太子造成太大壓力。
皇帝一方面已經給太子選好了磨刀石,要是六皇子也上桌,那太子便太被動了,要是所有皇子聯合起來,先拉太子下馬,很難說太子還能保有如今的優勢地位。
六皇子進場,會改變目前平衡的局勢,這是皇帝不願看到的。
另一方面,他很疼愛這個優秀到萬總矚目的幼子,在确定繼承人是太子的情況下,不願意讓六皇子成為太子的眼中釘肉中刺,将來沒個好下場。
所以,皇帝一直在扼制六皇子的發展,任由他優秀張揚,卻不允他接觸政事。
皇帝的态度擺在這裡,大家或多或少知道他的意思,所以,包括太子在内,衆皇子忌憚六皇子,想搞掉他背後的秦家,又不好動手太過。
而六皇子也是真的不慕權勢,向往自由,個性張揚,如今的生活也是他願意的,一再主動避忌。
相比之下,四皇子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他有野心,也有一定本事,更有一顆為大乾百姓的公心。
奈何排名靠後,身後沒有勢力,還被皇帝安排成為輔佐太子的賢王。
可太子完全不信任他,甚至因為他公心下做的某些事,觸動了太子一黨的利益,而被隐隐針對,導緻除了幾個真心佩服他為人的官員,其他無人敢靠近。
四皇子很難收買當前朝中官員,要想培植自己的勢力,隻能提前布局,不動神色間,安插人手并蟄伏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