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皇子有這份雄心和長遠的謀劃?
目前誰也不知道,太子會造反,甚至激烈到失敗後帶着整個東宮去死,而二皇子,四皇子,五皇子全都參與其中,被皇帝一削到底,六皇子還早早病逝,就剩下他撿了個大漏。
可因為之前勢力不多,哪怕登上帝位,也要受太上皇掣肘,隻能夾縫中求生存,一點一點扶持自己的親信,很是過了一段憋屈的日子。
等等,侯逸知道這些事啊,他會不會提前和四皇子通過氣?
可随即,林若溪搖搖頭,即便如此,以四皇子的性格,也做不出如此破壞朝廷法度,科舉公平原則之事。
他确實性格耿直,有時候甚至還有點執拗,這件事被他知道,定會頂着壓力努力追查到底,自己肯定不能這麼幹。
加上他好像也沒那個本事,能收買皇帝身邊的人,收買張太傅就更不可能了。
他是太子太傅,一直以來教導太子的老師,與太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張太傅的女兒嫁給了賈赦,賈家也是太子親信,他怎麼可能投靠四皇子。
那排除了四皇子和六皇子,會不會是太子做的呢?
林若溪搖搖頭,不,有張太傅這個文壇泰鬥在,太子想拉攏新科進士輕而易舉,直接讓太傅收幾個學生便是,完全可以等到科舉結束,撿現成的。
以張太傅的名聲和在朝中的威望,有多少人能拒絕他?
即便拒絕了,換幾個人選也一樣,誰投靠太子,便把誰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上去。
以太子的身份,在科舉中做文章,那是犯蠢,何況這件事還牽扯到張太傅。
要是意外暴露,張太傅出事,太子便要折損一員大将,還要受皇帝責罰,百利而無一害。
所以,這件事與太子有關的可能性不大!
那麼,便是二皇子,三皇子和五皇子三人的構陷手段?
要怎麼構陷呢?
她默默思考,突然想到什麼,猛地坐直,把那些人名一一看過,瞳孔陡然瞪大。
這些,不會都是太子門人吧?太子有這麼多門人在今年參加科舉?
林若溪把人名一一抄錄下來,讓人立刻去查,把這些人全部篩查一遍。
結果很快出來,十七人中,有六人是公開的太子黨,這是衆所周知的事,而剩下的十一人,其中五人,都或明或暗與太子接觸過,甚至出現在同一場合,也能算是意外接觸。
而剩下的六人,就完全無迹可尋了。
一來他們是外地的,家中無人做官,來到京城後,出入的地方有限,很難接觸到太子所在的高檔場合。
二來太子居住在東宮,即便可以出宮,次數也不會太多,在有限的次數下,接觸過的人其實很有限,很難找到他們交集的場合。
“莫非是誤會,用來掩人耳目的?”素問猜測道,“或者他們是其他皇子的人,二皇子想一網打盡?”
“有可能,但我更願意相信,他們也是太子的人。”
如果這件事是二皇子專為太子設計,弄八九個人作弊,和整整四十個,聽起來完全不一樣的效果。
前者或許隻是太子被斥責懲罰,後者搞不好要直接廢太子了,除了讓學子感到憤怒,皇帝也會覺得驚怒并深深忌憚。
我還沒死呢,你就要提前布局,安插這麼多人,是不是想架空我?
盛怒之下,直接開口廢太子也不是全無可能。
而因為太子在科舉上這麼搞,朝中但凡是文官,都不敢給太子求情,不然就顯得你認同太子的做法,那你的官位是怎麼來的,會不會當初也作弊了,所以才會同情這樣的太子?
一旦涉及自身利益,官員們隻能諱莫如深,除了幾個堅定的太子黨,剩下官員無一會反對。
如此,太子就真的岌岌可危了。
“去查一查,他們之間是否出現在同一場合,或者互相之間有交集,”林若溪嚴肅道。
他們是不是真的投靠了太子不重要,隻要二皇子有證據,他們被太子門人‘拉攏了’,且都有考題,就會被歸位太子的人。
或許太子隻接觸過幾個,而剩下的,他完全不知情。
但二皇子一定會叫他們的聯系緊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