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能,魏慶泰的壽命有限了,安排好侄子的前途後,便會去世,大概幾年光景吧,正好在八公主婚事定下來前後。
之所以是侄子,因着這件事,魏慶泰的三個兒子都被削了官職,以後怕是不會起複,反倒是老家來的侄子沒有問題。
他不會把這麼大的事告訴幾年就見一兩面的侄子,何況魏雲笙這個人,書生意氣,喜愛詩文,一入京便去了觀龍寺,也就過年那兩天住在魏家。
看在外人眼裡,和親叔叔一點都不親,如此要命的機密,魏慶泰不可能告訴他。
而為了保障自己兒女的安全,魏慶泰需要有自家人站在朝廷上,為自己的兒女保駕護航,他大力提伯的親侄子便能做到。
皇帝為了叫他安心,也會成全。
正好林如清把這件事報上去,有魏雲笙的名字,皇帝一定會借此大力提拔。
這是一場赤果果的交易,在皇帝和魏慶泰不同聲色下默契達成。
所以魏慶泰主動入獄,皇帝假裝不知道其中有二皇子的手筆。
同時為了不顯眼,一同辦事的徐瑾瑜等人,也會有相同的待遇,隻要他們能考中,便是以後的朝廷棟梁了。
“他們......會成為六皇子的助力嗎?”林若溪沉默許久,開口轉移話題。
她之前知道政治的冰冷,可當真的直面最底層的真相時,依舊覺得寒冷徹骨,那是一具具白骨堆起來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或主動或被動犧牲一切換來的,冰冷,沁着深深血淚。
有那麼一刻,林若溪産生了退縮之意。
其實什麼都不做,安享郡主富貴也可以的,對吧?
可在見識到最真實的政治,她不免膽戰心驚,西域勢力和商隊的叛變,一直是個隐患,一旦爆炸,會不會成為林家萬劫不複的導火索?
林家有她想象中的穩固和安全嗎?
功勞,有時候是保命符,但又何嘗不是催命符?
就像東平郡王父子,他們可以說,為了蕭家的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背負了滿身罪孽,可最後得到的是什麼?
郡王太妃避居佛堂不出,魏才人關在冷宮寂寂無名,唯一的血脈八公主,隻是政治的籌碼,是人質!
而魏慶泰,有那般能力,本該驚才絕豔,扶搖直上,可最後,隻能以自己的性命為代價,扶持侄子上位,保住女兒,外孫女和一家子老小。
都是血淚啊!
林家呢?林家上上下下死了十幾口,林家軍全軍覆沒,才換來姐弟兩如今特殊的地位。
但他們依舊活得小心翼翼,風光和肆意是真的,但都是有限度的。
呵!在京城,在宮城,就連六皇子都不是真正的肆意張揚,何況他們?
算了,想這麼多沒用!
其實他們也沒有選擇,西北的事遲早是個雷,爆在誰手裡對林家最為有利,還用想嗎?
所以,六皇子得上位啊!
他們不能主動推,就讓别人來!
比如林家,比如徐瑾瑜,魏雲笙等一幹好友。
林如清展顔一笑,“隻要他們知道,在科舉的事情上,太子,二皇子,三皇子和五皇子都不清白,他們别無選擇,隻會倒向風光霁月的六皇子!”
“還有四皇子,”林若溪提醒。
“隻要六皇子在,他其實沒機會!”林如清笑容中帶着别有意味,“他從一開始便被當成賢王培養,所以性格執拗較真。”
這樣的人,會在皇帝犯錯時,執拗勸谏,他是關愛百姓的,把大乾王朝放在心裡,所以會不顧己身,指出皇帝的錯誤,哪怕得罪皇帝。
但也正是這樣的性格,隻要這個被輔佐的皇帝不是真正的昏君,就不會真的厭棄了他,一時生氣是有的,等需要的時候,又會把他提拔起來,去幹實事,重要的事,普通朝臣不敢幹或幹不好的事。
皇帝需要自己人,有份量,有能力,又能掌控的人。
四皇子的性格缺點,會讓皇帝又信任又讨厭,如鲠在喉的同時,還能順利利用。
如此朝堂會是安穩的,大概率不會出現昏君一意孤行誤國的場面。
很難說,皇帝不是有意把他培養成如今模樣,當今陛下,算計人心是一把好手。
這也正好說明了,在有選擇的情況下,皇帝絕對不會選四皇子!
他的先天性格便決定了,過于執拗,并不适合為帝,他會一意孤行。
他想做的事,想推行的新政,就一定要做到,不留餘地。
這很難說是不是一件好事,人都會犯錯,也都有局限性,過于執拗要辦成一件事,會不會最終導緻不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