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像紅樓中的王熙鳳,平時精明能幹,也會處處考慮細節,但她的着墨處,從來不會是今天誰用了什麼墨,寫了什麼字,她能認識幾個字就不錯了,哪分得清什麼字體。
她還是出身四大家族的王家呢,而劉貴妃出身低階武官家庭,培養的方向是管家理事,内宅手段,認字但不多,估計完全不會注意到這方面的問題。
而她培養的人,即便在乾清宮監視着太子的一言一行,也不會在意這種小細節。
又不是皇上手把手教導,隻是把自己寫過的字帖給太子練習而已。
相反,在意這方面的,唯有賢妃!
世儒關家的女兒,即便沒有才女名聲傳出來,學問自然不會差,琴棋書畫不說樣樣精通,但肯定都會培養。
“賢妃娘娘一直很低調,似乎是個很恭儉賢良的女子,從不争權奪利,一心隻愛詩書文章。”
身為有皇子的妃位,她在劉貴妃和甄貴妃争奪宮權,皇後維持後宮平衡的情況下,穩穩隐身,不被任何一方為難,尤其是性格有點跋扈嬌蠻的甄貴妃,也不怎麼搭理她。
但她又不像魏才人從未出現,各種重要場合從不缺席,宮裡宮外也都知道這麼個人。
這就很厲害了!
要是她的算計,那就說得通了。
她完全有可能不動聲色在禦前安插人,又令人拿到太子幼時的筆記,模仿出來。
隻不知,這是和二皇子一脈的合作,還是她不動神色算計了二皇子和劉貴妃?
估計皇帝這次清洗,把劉貴妃安插在禦前的勢力,都清理的一幹二淨了吧?
包括其他人的!但凡有那麼點苗頭,和後宮有牽扯,都逃不了。
“皇後有動作嗎?”林若溪詢問。
如果僅僅是禦前的人對六皇子有好感,那依照六皇子的性格,肯定不會叫他們幹什麼,哪怕皇上查出來,也不會太忌憚。
但皇後就不一樣了,皇帝對皇後,簡直防備到了骨子裡,比其他後妃更甚,但凡有異動......六皇子肯定受牽連。
“沒有,”林如清道,“皇後娘娘一向很謹慎,困守在景陽宮的一畝三分地,甚至連平衡後宮,用的都是皇上劃撥給她的宮人。”
皇後不是沒能力,景陽宮就被她管得滴水不漏,大概除了皇帝,無人能安插人手進去。
林如清也沒有,他在宮内各處都安插了釘子,甚至連禦前都有眼線,可景陽宮......隻有皇後帶進宮的陪嫁。
而她的陪嫁也隻在景陽宮活動,隻負責照顧皇後娘娘。
林若溪松了口氣,“那便好,賢妃出手隐秘,大概這次要遭殃的,是二皇子和劉貴妃,内外勾結,陷害太子,監視禦前,從那麼早前就布局,皇上肯定很生氣,會嚴懲。二皇子倒了,三皇子那邊,可不是太子的對手。”
“五皇子的機會這不就來了嘛,”林如清哼笑一聲,與林若溪對視一眼。
兩人都清楚,風雨欲來,沒了二皇子擋在前面,六皇子就更顯眼了。
怪不得這一局,不僅要搞太子,也要搞六皇子,隻要兩人都下去,其他人的機會就大了。
對比二皇子的鋒芒畢露,三皇子很有優勢啊,至少在讓皇帝忌憚方面,二皇子遠遠走在三皇子前面。
現在太子可以洗清嫌疑,但二皇子下去了,五皇子會替補上來,繼續和太子打擂台。
又可以一石二鳥,一起解決,賢妃好手段!好心機!
既然是賢妃布局引導,那想來,二皇子制造了太子‘舞弊’的證據,三皇子一系也應該掌握了二皇子誣陷的‘罪證’。
在太子逃脫後,絕不會放過二皇子,總要有點收獲吧。
果然,在名單交上去後,皇帝震怒,接着便有聽到風聲的大臣,拿着搜集到的‘證據’,上奏要求嚴懲二皇子。
“簡直喪心病狂,污蔑儲君,在科舉大事上搞陰謀,枉為皇子,請皇上嚴懲!”
太子一系的人紛紛上書,義憤填膺,甚至有老臣破口大罵,恨不得朝二皇子身上吐口水。
“且慢,這些都隻是所謂的口供,又沒有實證,要人證物證具在,才能認定事實真相,否則便是誣告!”
當然,二皇子一系也不會立刻束手就擒,總要争取争取,抓住漏洞不放。
“人證當然有,等學子們出來,便能證實了,他們和太子一點關系都沒有,都是二皇子牽強附會,為了打擊太子殿下,竟然污蔑張太傅和學子們的清白,簡直胡作非為,倒行逆施!”
朝堂上吵得不可開交,但學子們都關在貢院内,到不好這時候把人拉出來一一問詢。
皇帝雖然打算處置二皇子,但為了太子清譽,也要先把證據收集齊全,免得有不明真相的人相信真是太子操縱舞弊。
此時的皇帝還未起廢太子的心,為了朝廷安穩,自然要維護儲君名聲。
二皇子看着這個發展,要是再反應不過來,自己被算計了,就是真的傻。
他目光陰沉的掃視全場,想知道究竟是誰算計了自己。
太子有可能,自導自演一出戲,把自己套進去。
三皇子也有可能,他母妃是賢妃,那個女人自來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