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偏偏這件事皇帝是讓賈代善帶着京畿大營全程管理辦成的,容不得文臣反對,要是敢反對,直接罷官。
理由都是現成的,有的是人願意拿出各種各樣的證據舉報他。
就這樣,朝廷以一種又混亂又高效的速度運轉着,每天一個全新的變化,看得人眼花缭亂。
多虧了老天給力,這段時間沒有天災人禍,否則朝廷會更忙,也更亂。
時間一晃三個月過去,殿試考完了,所有新科進士被分配到各個部門,頂替了原本的官員,經過這段時間的曆練,已經漸漸摸熟了朝廷運行規則,開始上手起來。
在注入了如此多的年輕人之後,朝廷泛發出全新的活力,一派欣欣向榮。
當然,還有一股暗流在底下湧動,這股蠢蠢欲動,蓄勢待發的暗流,是沖着六皇子來的。
他瘋了這一把,是讓朝廷剪除了無數蛀蟲,泛發了生機,但得罪了一大批既得利益者,也得罪了衆位兄弟。
太子原本大勢已成,甚至能和皇帝掰掰手腕了。
可現在,在皇帝的操作下,他的羽翼被砍去七七八八。
火油确實是王明濤購買的,他還倒賣廢舊武器,直接被下獄砍頭,王老太君痛不欲生,幾次哭暈過去,醒來身體都不好了,纏綿病榻。
承恩侯和承恩侯世子看管不利,被勒令在府裡反省,失去了官職,眼前妻子/母親沒幾日可活,簡直恨透了六皇子。
而這樣仇恨六皇子的人,很是不少!
另外王明濤臨死前終于透露,他做這一切不是為了太子,而是賢妃。
他戀慕賢妃,奈何賢妃進了宮,成了皇帝嫔妃,還誕下三皇子,與他有緣無分。
但賢妃時不時找他幫忙,他也舍不得拒絕。
這一次,因二皇子陷害太子,他本就氣憤想做點什麼,加上賢妃撺掇,就想到了火燒貢院的損招,讓二皇子徹底翻不了身。
他沒想到,二皇子能順利陷害太子,有賢妃在幕後操控,更是打算通過火燒貢院,徹底把太子拉下馬。
他以為自己做了萬全準備,但其實賢妃派人盯着他的一舉一動,并收集了證據。
如果六皇子不插手,這件事便會被扣到太子和二皇子頭上。
即便皇帝當機立斷,讓二皇子背鍋,她也有辦法把太子扯進來。
至于三皇子被陷害一事,就是二皇子出的手了。
二皇子何等精明的人物,即便一時被算計了,也不可能打不還手。
他與太子是老對手了,知道他因為儲君之位,整個人挺裝的,愛名聲要面子,做不出這般喪心病狂的事。
盤點了一下兄弟和後妃們,直接把甄貴妃和賢妃提了出來。
甄貴妃雖受寵,但前朝沒有勢力,相反賢妃不顯山不漏水,其實在朝中不動聲色安插了不少人。
所以他認為,這件事是賢妃幹的,即便不是,那又有什麼關系?
他都這樣了,難道還要對三皇子保有仁義之心?
想多了,他本就沒這玩意兒!
所以指使張學懷的夫人,把那信放進暗格,又假裝剛找出來。
至于三皇子字迹,多虧了賢妃提醒,他能用這一招算計太子,又如何不能算計三皇子了?
而三皇子的字迹很好找,很多人家裡都有他的書法作品,找個擅長作假的,模仿一下就出來了。
至于張學懷夫人,張學懷這人就是個寵妾滅妻的,為了庶子庶女,給她的子女沒臉。
她的嫡子在六歲夭折,好不容易長大的嫡女,本來找了一門不錯的婚事,但因為三皇子的張侍妾怨恨嫡女尊貴好運,便橫插一手,指給纨绔子弟。
雖最後張夫人提前拜托了娘家,把女兒嫁回北邊嫂子的娘家侄子,也算一門不錯的婚事。
但母女二人就此天各一方,如何能不心痛,如何能不恨?
可偏偏張侍妾生了三皇子的二子一女,在皇子府嚣張的很,她不想給女兒和娘家惹麻煩,隻能忍。
二皇子的人一找到她,反正丈夫活不成了,那便讓外室女去陪葬,她也能徹底掌控張家。
所以三皇子栽了,而張侍妾也被皇帝下令處死。
另外,她生的那二子一女,被交給了側妃柳氏,可當年柳氏接連懷上兩胎,都是被張侍妾搞掉的。
可三皇子寵愛張侍妾,不覺得她會害人,還因此徹底冷落了柳側妃。
三皇子妃把孩子交給她教養,打着補償的說法,可那三個孩子卻在玩耍時,一起掉入湖水裡,淹死了。
很難說這裡面有多少隐私,但三皇子出來時,已經掃清了首尾。
宮裡賢妃沒了,心愛的侍妾和他們的孩子都沒了,三皇子肝腸寸斷,甚至發瘋要找三皇子妃和柳側妃算賬,被皇帝一巴掌拍醒,直接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