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糧食還要平衡物價,商人都愛囤積居奇,到了關鍵時刻,或者說故意聯合起來擡高物價,好收割百姓财富。
其他也就罷了,大不了不用了,用别的也能湊合。
可糧食不行,不吃直接餓死人。
所以哪怕是為了震懾糧商呢,朝廷也要有一定量的儲存糧。
而這些靠的就是每年上繳的糧食賦稅,所以即便現在看着減少不明顯,但每年定量下降,依舊給未來埋下了一個大雷。
等到那年天災人禍時,集中爆發,便是農民起義的時候。
古代王朝,從來也沒少了農民起義,就因為農業抗風險能力極差,靠老天賞飯吃。
如果這個時候,朝廷起不到調控的作用,甚至更慘,越發壓榨百姓,那便是‘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所以當有了這個苗頭,就得及時掐滅。
但還是那句話,皇帝老了,老了之後一切求穩,求個好名聲。
像那種得罪人活,鬧出動蕩的事,年老的皇帝已經失去了那份雄心壯志。
加上朝廷黨派林立,互相攻讦扯後腿,弄到最後什麼事都幹不成,好事也會變成壞事。
别弄到最後,直接變成了官逼民反。
這是很有可能的,像這種重新為田地登記造冊的事,要是官員有私心,把農民的田全給貴族,把好田圈給地主,把那些不好的地置換給他們,也不是沒可能。
誰讓大部分的農民是文盲呢,隻要糊弄住村長,這事其實很好辦。
曆史上也不是沒有發生過,最後的結果,那叫一個慘絕人寰,全國各地到處起義。
雖然最後一一鎮壓,但造成的影響,直接導緻幾十年後滅國。
所以這件事要辦,也需要一個強悍,堅定,有能力,還身份足夠高的人辦,且他得一意孤行,殺伐果斷。
這人原本是皇帝,隻要他肯下定決心,不從者直接殺頭,就能推行下去。
可偏偏皇帝老了!
那麼朝廷上下,就找不出這樣的人存在嗎?
當然可以!
不說别人,就光是太子,那也是出手果決之人,如果他下定決心幹,也能幹的很好。
可惜,他不會!
這于坐穩太子之位百害而無一利,即便真的要幹,也要等到他上位後。
現在他即便力排衆議做了,可隻要皇帝稍微猶豫一會兒,心軟一下,反撲勢力立刻冒頭,對着他這個‘奪人錢财,殺人父母’的魔頭窮追猛打。
恨不得直接弄死他,否則自己的家産就要損失了。
而太子的‘敵人們’,二皇子,三皇子等一定會讓皇帝猶豫。
所以太子不能也不會去幹,至于其他人,也是相同的道理。
所以田地普查便一直拖了下來,大家有志一同忽略過去,誰也不敢碰這個雷。
但朝中自有有識之士,知道這件事非做不可,趁着現在皇帝全權掌握權柄,太子和諸皇子暫時圈禁起來,此時不能也不敢搗亂,盡快做成此事。
于是陸陸續續有人上書,要求徹查全國田地。
而這卻成了六皇子被批評責難的導火索,因為大家已經意識到,之前的事讓衆皇子都栽了,唯獨六皇子安然無恙。
即便他在府内養傷,完全不露面,但誰也不認為皇帝真的會示意侍衛把他打成重傷。
六皇子的受寵是有目共睹的,否則他何以有底氣鬧得如此天翻地覆?
可就是太有底氣了,如果田地普查的事交到他手上,絕對會不打折扣完成。
他有實力有能力做到,還有決心!
更絕的是,他絕對是個瘋子,完全不計後果。
當百官意識到,如果六皇子上朝,領的第一件事差事,定然是田地全國普查。
而這簡直戳了他們的肺管子,為官數載,誰手上沒有一些隐田?
這些不交稅的田地産出,才是他們真正富裕的關鍵。
所以在皇帝提到春耕,土地後,妄圖轉移注意力的做法,不僅沒有成功,反而讓上書的官員變本加厲。
這一次,就連中低級官員也不肯挺他了。
倒不是所有人都有問題,而是大勢之下,他們也得顧忌自己的官位不是,不敢與上司,同僚,乃至下屬對着幹。
也就隻剩下幾個頭鐵的禦史,還在堅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