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梁祝之回歸 > 第16章 16今生-重生後第一次見梁祝二人

第16章 16今生-重生後第一次見梁祝二人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在馬家這樣資源本就有限的家族之中,若想讓自家這一分支蓬勃發展,便唯有奮力去争。争人脈,争金錢,裡子與面子都要牢牢攥在手中。争奪青志這麼一個既無人脈又缺錢财,近乎“孤兒”般的孩子,乍一看似乎無利可得,然而,本人雖無法給予好處,自然會有人代他償付。

這世間,沒有任何事情是無需付出代價的,救贖青志亦不例外。五太爺緣何會主動開口?難道真的隻是善心大發,單純想為一個庶子過繼兒子?稍加思索便知,事情絕非如此簡單。若真想過繼孫子,何必要挑這麼一個麻煩重重的孩子,那些貧窮的族人中,多的是願意将自家孩子拱手相送之人。

外人或許不知,馬張氏在當年嫁入馬家之際,便已見識過這位五叔伯的心腸。伺候他多年的丫鬟,說送人就送人了。整個馬府上下,誰人不知,因着自幼相伴的情分,那丫鬟對伺候的少爺忠心耿耿,早早便為他生下了長子,即便要她的性命,她也定然毫無怨言。然而,那丫鬟被五爺送人之後,這個庶出的長子最終卻未能存活下來。

馬張氏成親不久後,才知曉彼時五嬸的娘家堂兄剛升任五營校尉。要庶子還是要夫人娘家的人脈,五爺那個還年輕力壯,這個決定并不難做。雖說心中滿是惋惜,但馬張氏也隻能先着力于在夫家站穩腳跟。所謂的同情,她自然是有的,可若要她為這點同情去付諸行動,卻也着實有些為難。畢竟,未曾親身經曆,便難以對他人的凄慘遭遇感同身受。

桓秋雖未親眼目睹馬家當時的狀況,事後卻聽聞了馬文才的詳細轉述。她與馬文才商議之後,私下裡尋到五太爺,奉上了一個養生方子。這方子是她上一世從山長夫人處閑談所得,若用作開設養生堂的鎮館之寶,雖說不足以發家緻富,卻也足夠養活十個青志了。

如今,馬文才與桓秋雖已定親,然而,一個全心全意愛着丈夫的妻子,與一個和丈夫相敬如“冰”的妻子,其間的差别不啻雲泥。馬張氏自然不會讓自己的兒子白白付出。

“佛念這孩子,總算是有了真正放在心上的人了。”馬張氏那張保養得還算不錯的臉上,笑容中帶着一絲打趣之意。對于青志這個孩子,在她得知情況之後,也是真心想救助的,因此對兒子的“多管閑事”,并不惱火。甚至在桓秋面前還為兒子邀功。

雖說桓秋笃定自己與馬文才會恩愛一生,可每次在長輩面前,她總會不自覺地羞澀起來。此時,她卻無暇顧及羞澀,心中隐隐帶着一絲不安。要知道,她雖對不幸的青志抱有同情,卻也是基于順手幫忙的想法,可絕不能因自己的疏忽,給心愛的文才哥哥拖了後腿。

不過,這份慌亂僅僅持續了一刹那。待聽出馬張氏話語中的調笑意味後,桓秋瞬間安定了下來。若真的壞了文才哥哥的事,未來婆婆怎會笑得這般溫和。待聽馬張氏細細描述之後,桓秋才明白,在自己送出好處之後,馬文才又命人連夜找到五太爺,一番交談,并答應将五太爺的嫡長孫帶在身邊培養,這才換來五房收養青志的承諾。

還是自己經驗不足啊,桓秋暗自思忖,錢财雖能打動人心,卻不足以讓五太爺這樣的長輩,為了一個孩子去駁族人的面子。

如今,馬張氏的夫君已難以依靠,身邊便隻剩下馬文才這個兒子能說些貼心話。要說馬張氏心中毫無醋意,那自然是不可能的。然而,她心裡更清楚,自己的身子骨已然虧損嚴重,陪伴兒子的時日怕是不多了。她和母親張蕭氏能留給馬文才的,不過是皇室人脈,以及一群聽話的侍衛,至于這人脈還能維系多久,尚未可知。在如今這亂世之中,真正能幫到兒子的,還是出身名門的未來兒媳婦。

“佛念這孩子,整日不是讀書,便是參加文會。可總有人在一旁折騰出些幺蛾子。”對于桓家的情況,馬張氏心中有數。前些年還盛氣淩人的桓元氏,如今在揚州府,雖說還能與其他官夫人往來,卻始終摸不透桓家當家主母桓澤的心思。因此,馬張氏除去表面的客氣,很少去這位未來親家母面前敲鐘,而是直接與桓秋推心置腹地交談。

“文才哥哥向來心中有數,伯母您也無需太過擔憂。”桓秋心中惦記着與馬文才見面,對着馬張氏便有些心不在焉。況且,在談及青志之事前,馬張氏想說的話已然說完,便準備放未來的兒媳婦去見兒子。

于是桓秋随意尋了個借口,馬張氏便笑着應了,讓她獨自前往隔壁雅間觀賞首飾。馬氏一族的煩心事太多,馬張氏可不希望兩年後,兒媳婦剛進府便被人拿捏住。

恰在此時,馬文才到了。桓秋雖曾得到諸多老鬼的教導,可一旦碰到關乎自身的事情,依舊會顯得有些慌亂。心中思念的人此刻就出現在眼前,她忍不住直接撲了上去,喊道:“文才哥哥。”

“怎麼了?嗯?”馬文才原本腦海中思索的事情,被桓秋這一撲瞬間抛到了九霄雲外,“莫不是多日未見,這般想念文才哥哥了?”雖說這一世他年紀尚小,但加上腦海中另外兩世的記憶,單身了幾十年的馬文才,與桓秋談這場戀愛,真可謂是老房子着火,一發不可收拾。隻可惜,如今條件不允許,否則二人又怎會這般清清白白地相處了這麼多年。

“文才哥哥!”一見面便是這般調笑,桓秋緊張的情緒瞬間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抹笑意,“為了青志的事情,你是不是答應了馬五爺别的條件?那個孩子,不會妨礙到你的計劃吧?”雖說救人是積德行善之舉,可若是因此影響到文才哥哥的長遠規劃,桓秋心中難免有些擔憂。心中有了牽挂之人,便會不自覺地為他考慮方方面面,哪怕明知他能力出衆。

馬文才心中有些意外,桓秋竟這麼快就知曉了自己身邊的變動。不過,一想到是自己的母親,便微微一笑,解釋道:“并非什麼大事。青馳這人還算有可塑性,為人也機靈。若好好培養,将來定能獨當一面。”馬青馳雖不太懂得察言觀色,但其眼界,卻遠比那些被困在内宅的庶子們開闊得多,因此,在馬文才身邊倒也算如魚得水,應對自如。

當時,馬文才答應五太爺這個條件,也是經過深思熟慮好好考量的。他深知自己不能孤軍奮戰,僅靠母親的人脈與力量遠遠不夠,還需得到家族的支持。如今皇帝無能,世家勢力龐大,外族野心勃勃,百姓生活疾苦。這般情形之下,哪怕與前世所處時空不同,這個世界,也必将陷入大亂。

聽馬文才這麼一說,桓秋便不再多問。若真有意外發生,大不了她再求父親出手相助,于是應道:“好吧。”

二人親昵地依偎在茶幾旁,你一口我一口地互相喂食着小點心。就在馬文才含着桓秋的手指不願松開時,他突然想起進門時一直在思索的事情,開口問道:“秋兒,你可還記得那梁山伯與祝英台二人?”

桓秋突然聽到馬文才提起這兩人,而這二人在她記憶中又着實令人生厭,不禁皺起了眉頭,回應道:“記得,一個喜好男風,一個虛僞自私。”說着,她猛地擡起頭,問道,“他們不是應該在諸城的書院念書嗎?”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