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梁祝之回歸 > 第17章 17今生-真假貧農

第17章 17今生-真假貧農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也許真是冤家路窄,又或許是前世糾纏太多,馬文才還未看清來者面目,心中便湧起一股莫名的熟悉感。他一邊不時回頭,與馬車中的桓秋輕言淺笑,一邊遠遠望着那逐漸走近的身影,記憶中的畫面與眼前漸漸重合。

然而,在這二人尚未開口之際,僅有馬文才心中有所觸動。待聽到那無端指責,就連向來沉穩的桓秋,也忍不住在心中暗自翻了個白眼。跪在馬車中伺候的小丫鬟更是滿臉的忿忿不平,暗自腹诽也不知是從哪裡冒出來的“野人”,一點子禮數都沒有。随意偷聽他人談話,還肆意妄加指責。須知,在這揚州府中,貼身伺候桓秋的丫鬟們,常随她出入各家府邸後宅,往來相處的皆是富家夫人。這些丫鬟,要麼家族教導有方,要麼自身極有眼力見兒,已然許久未曾聽聞這般粗鄙無禮的指責了。隻因桓家調教得好,主子未發話,做奴婢的便不能随意開口,可即便如此,小丫鬟臉上還是忍不住流露出絲絲鄙夷之色。

這二人,或許真是上天注定降臨在他身邊的磨難。祝英台話音剛落,這個念頭便在馬文才心中一閃而過。畢竟,在遇到這兩人之前,哪怕曆經第三世,他的身邊也從未出現過像他們這般,全然活在自己世界裡的“極品”。馬文才冷冷一笑,實在不想多費唇舌搭理他們。與這般粗鄙之人糾纏,隻會讓自己也變得粗鄙。

交談突然被打斷,桓秋微微一詫,轉頭透過馬車窗戶,細細打量起這兩個不速之客的相貌。上一世,這二人在馬文才的少年時光中肆意穿梭,給馬文才帶來諸多困擾,桓秋這一世隻稍作打量,便一眼将他們認了出來。不得不說,由于有着同一個外祖父,祝英台與桓秋這兩個表姐妹,側顔極為相似。但要是看正臉……桓秋的腦海中瞬間閃過那個在上一世肆意驕縱的祝英台。不知是不是錯覺,這一世的祝英台,那比她更顯英氣硬朗的眉眼之間,似乎多了幾分抑郁不平之氣。

因着适才腦海中一閃而過的念頭,馬文才在收起面對桓秋時獨有的溫柔笑容後,實在提不起興緻再擺出平日裡對外人時那溫潤如玉、如匪君子的姿态。任誰看到上天安排的這般“磨難”,居然還時不時與自己狹路相逢,都會覺得沮喪不已,甚至會覺得,晦氣。

因而,在梁祝二人眼中,這位富家少爺實在是傲慢無禮。對着馬車中的女眷笑容溫和寵溺,可面對他們這些貧窮學子,卻姿态高冷,仿若将他們視為蝼蟻。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雖話語間看似“正氣凜然”,實則“粗魯莽撞”至極。莫說本就與他們有着舊怨的馬文才和桓秋,就算是不相幹的官家少爺,見他們如此無禮,也不會将他們放在眼裡。

“莫要輕易打斷别人的話,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這些本應是家中自幼便教導的基本禮儀,可這二人卻全然抛諸腦後。

馬文才再次對自己上一世的眼光産生懷疑。究竟是什麼,讓曾經的自己如同被操控的傀儡一般,竟會追逐如此粗魯無禮的女人?還會覺得這種人與衆不同?

就在梁祝二人驅使身下的老馬,停在馬車旁邊之前,桓秋便不動聲色地使了個眼色,命令幾個小厮與侍衛前往前面的路段“清掃”。要不是深知文才哥哥對這兩個人有心結,她甚至會直接讓人将他們轟走。

然而,倘若馬文才知曉桓秋此刻的想法,怕是會提前派人去驅趕梁祝二人。前世踏入官場之後,他見識過太多的人性險惡,哪裡還會糾結于與這兩人的小小兒女情長之中。真正讓馬文才有所猶豫的是,冥冥之中,這兩人似乎總是如影随形,總會出現在他的身邊。而他與桓秋至今也不過才有兩世的緣分。

祝英台在身下馬匹穩穩站住後,再次開口說道:“農戶生活艱難,兩位少爺以及小姐若是還有一絲善心,便該慷慨解囊相助。怎能還對他們加以質疑和污蔑?未免也太過無情了。”雖竭力想要展現自己的風度翩翩與正義凜然,可祝英台那一身棉布質地、寬大且毫無繡花點綴的衣袖,便已透露出她金錢上的拮據。要知道,世家族中的少爺小姐們,絕不會允許自己如此落魄寒酸,哪怕喜愛樸素風格,也定會讓繡娘用同色絲線繡上精美花樣。

要說對周邊環境的細緻觀察,以及對人心的精準揣測,在場之人與做過一世鬼的桓秋相比,皆望塵莫及。後院之中,女人們設下何種計策,背地裡做了什麼勾當,心裡在盤算着什麼,别人都隻能靠揣摩猜測,可當年身為鬼的桓秋,卻是通過貼身觀察、親身體驗才了解得一清二楚。桓秋記憶中見識過的勾心鬥角,比許多人一輩子所經曆的都要多。此刻,桓秋眼角餘光瞥見路過的附近農戶,以及他們手中扛着的農具,那雙杏眼微微眯起,眼中閃過一絲沉思。

桓秋心中自有打算,自然懶得搭理這兩個行事莽撞、腦子好似沒帶出門的家夥。這會兒見那二人口出狂言,肆意指責他們面對可憐的農戶為富不仁、毫無同情心,桓秋連揭穿這場騙局的興緻都提不起來。她可沒忘記,上一世,這個祝英台差點就成了文才哥哥的新娘子。一想到這兒,桓秋的心裡便泛起一陣酸澀,不給這兩個人下絆子,已然算是她大發慈悲了。

但是,桓秋不想理會他們,并不代表這二人就會善罷甘休。尤其是祝英台,她的父親不過是個小官,家中資産并不豐厚。這一世,由于桓秋的存在,外祖父元珍心中記挂的唯有嫡出的外孫女,像祝英台這些庶出女兒所生的孩子,便顯得可有可無了。沒了外祖家的接濟與撐腰,祝英台的母親在夫家根本擡不起頭來。

為了獲取更多的資源,祝英台自幼便跟着母親學習那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其中慣用的一招便是,先給别人扣上一口黑鍋,再借機展示自己的“善心”,逼迫别人行善事,最後再站出來,大談自己在其中所付出的努力,從而領取受助人的感激。如此一來,既能收獲好名聲,又不必自己破費錢财。這種割别人的肉去喂鷹、以此來做好事的行徑,自私自利已然深入她的骨髓。

雖說靠着這些小手段,祝英台在外面獲取了些許利益與好名聲,可在那些頭腦清醒、閱曆豐富的老人心中,她的地位卻一落千丈。因此,祝英台并未像上一世那般,因祝氏族人看在她太守外祖父元珍惦記她的份上,要什麼有什麼,反而在族中處處受到擠兌,眉間也漸漸染上了郁色。

此時,見桓秋穩坐在馬車之中,對自己的“套路”絲毫不為所動,祝英台頓時怒了。她平日裡最擅長察言觀色,在路上遠遠瞧見這輛裝飾樸素的馬車時,便下意識認定,車上的二人絕非那些惹不起的達官貴人。再走近一看,二人的衣飾雖不張揚,卻頗為精緻。綜合判斷之下,她便将馬文才二人當作了小家族中的嫡系子弟,背景不深,是可以當作踏腳石的角色。

原本,祝英台隻想借此機會展示一下自己的“善心”,聽幾句感激之言,可此時,她卻鐵了心,要讓這兩個不識好歹的人狠狠出一次血。要知道,在祝英台這種長期蠻橫無理、又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心中,任何地位不如她,且不迎合、不讨好她的人,都不配活着。

自從祝英台女扮男裝進入書院,穿上東和書院的學生服後,已經許久沒有人如此不給她面子了。如今九品中正制與察舉制并存,誰也說不準這些學子日後的前程如何。能讀書求學的,都不會是普通的農家子弟。東和書院的學子,未來仕途一片光明,輕易得罪不得。

“這位小姐,許是你從未見識過民間疾苦,所以才能夠如此輕易地說出這般冷漠無情的話。”祝英台裝出一副慈悲為懷的表情,看向馬車的眼神中,卻隐隐透露出一絲惡意,“農戶人家一年的收成,不過一百五十石糧食,換算下來,不過三四兩銀子……”

“東和書院的學子?”馬文才扯了扯嘴角,實在不想再聽她聒噪下去,“你若是真有善心,自行拿出些銀兩便是。何必在此絮絮叨叨,喋喋不休?”

“兄台為何也如此狠心?”祝英台避而不談自己出銀子的事兒,“竟也對如此悲慘之事冷眼旁觀?”

“我們出不出銀子,那是我們的事。與你何幹?”馬文才根本不接她的話茬,語氣冷淡至極。

祝英台向來沒遇到過這般根本不搭理她的人,再加上她自恃身份,不願将場面弄得太過難堪,此時竟被噎得無言以對。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