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梁祝之回歸 > 第20章 20今生-祝英台作妖

第20章 20今生-祝英台作妖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且說回上次梁祝二人的遭遇。

祝英台與梁山伯在那些假農戶手中脫身時,可謂是曆經磨難,狼狽不堪,仿佛褪了一層皮。還得多虧了,馬文才與桓秋的出現,這些人害怕被發現土匪的身份,丢失了老窩,所以僅僅是想訛些錢财,并未起了謀财害命的歹念。

而待他們回到學院後,老實安分了好長一段時間。實在是因為兩人的半年生活費都因此付諸東流,祝英台隻能寄希望于寫信回家要錢,可這一來一回,等待的過程着實漫長。而梁山伯的處境則更為凄慘,家中隻有寡母操持,本就家境清貧,此番變故更是讓他的生活雪上加霜。遊學之路,險阻重重。

在揚州府,馬文才頻繁參與學院與府衙聯合舉辦的文會,憑借自身的才華在這些場合中聲名遠揚。祝英台雖說表面上對才學興趣缺缺,卻也頻繁現身于學院舉辦的文會之中。倒不是她不想參加府衙舉辦的文會,實則是她的身份地位尚不夠格,大多時候連入場的資格都沒有。

府衙出面舉辦的文會,意義非凡,無論學子們是否有出仕為官的想法,在這樣的場合為自己博得一個好名聲,都能讓背後的家族面上有光,行事也更為自在。因此,參與其中的學子們,雖不乏一些固執己見、特立獨行之人,但大多都是心思敏銳、精明世故之輩。他們各懷想法與見解,在文會中,不同的觀點相互碰撞,如同火花四濺,使得整個文會充滿了蓬勃的活力與無限的創造力。

“四季更疊,應時而動,勸課農桑,朱兄能有這般仁心,實乃本地百姓之福啊……”在人群之中,有一群心懷天下的學子,他們眉頭緊鎖,與友人一同憂心民生,商議着如何為百姓謀福祉,言語之間滿是對天下蒼生的抱負與擔當。

“……共眠一舸聽秋雨,如此惬意之事,豈不快哉!”另一邊,又有一些學子肆意灑脫,他們快意歡呼,縱情山水,将享樂視為人生至上的追求。

祝英台穿梭在這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既不擅長吟詩作對,在文學造詣上稍顯遜色,對民生百姓的疾苦更無太多關切之情。她滿心所念,唯有如何提升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以及為自己謀劃一片光明璀璨的未來。在前幾次的文會上,祝英台仗着自己父親祝望的威名。祝望身為一位頗具威望的官員,在府衙之中也積攢了一定的人脈與影響力。揚州府這邊不少學子都聽聞過祝望的大名,這使得衆人在尚不了解祝英台時,對她高看了一眼。

然而,經過深入交談後,不少人卻發現,祝英台看似知曉不少知識,對各類話題都能說上幾句,可細細探究,卻又發現她對什麼都隻是一知半解,說不透徹。這不禁讓衆人心中疑窦叢生,對她的真實才學和能力産生了懷疑。

此時的祝英台,内心極為糾結,既渴望融入這些才子之中,發表自己的見解,彰顯自身的價值,又害怕像前幾次一樣,在衆人的質疑目光下原形畢露,陷入尴尬境地。那些真正有才華的學子,往往也帶着與生俱來的傲氣,大多不會主動前來與她寒暄交流。祝英台光是應付那些主動前來與她攀談的人,就已然感到心力交瘁。

不過,也正是由于這些複雜的原因,祝英台反倒開始吸引了不少心懷“同好”的所謂“才子”。這些人看中的并非祝英台的個人魅力或才學,而是她背後可能存在的人脈與關系。他們滿心期待着能夠與她結交,借助她的力量,從而為自己赢得更多出人頭地的機會和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祝英台雖有着自己的小心思,但到底涉世未深,閱曆不足,在面對這些人的殷勤時,她仍沾沾自喜,天真地以為自己結交了諸多志同道合的好友,甚至幻想自己未來的親事也能因此有更好的着落。

然而,祝英台卻絲毫沒有意識到,這些圍繞在她身邊的所謂“好友”,并非真心與她相交,他們不過是在利用她,将她當作實現自己利益的工具。更有甚者,有些人還對她心懷不軌,妄圖通過追求“祝家公子”,獲取更多的利益與權力。

在這個世上,有野心的人不在少數,衆人皆以為祝英台是祝家公子,自然會以對待公子的心思來考量與她的交往。雖說斷袖分桃之事并非世俗常理所能接受,但對于一些人而言,若是能略微犧牲幾年青春時光,借此獲得家族無法給予的名望與地位,倒不失為一條捷徑。誰都未曾料到,竟會有女子不顧名節,女扮男裝混入學院,與衆多男子厮混在一起。

祝英台遠遠望向院子另一頭人群中央的馬文才,此時,她才驚覺自己當初判斷失誤。原本她滿心以為,來到揚州府後,能夠結識的身份最為高貴的才子,應是那些出身名門的貴族子弟。可如今看來,她大錯特錯。當初在鄉野間,那個看似隻是普通富商子弟的書生馬文才,如今卻成為了她來到揚州府後,所見過的最具才華,且家世最為顯赫、難以攀附的人。

盡管兩人初次相見時并不愉快,祝英台一想到最後自己為了脫身,錢包大出血的慘痛經曆,臉皮就忍不住微微抽搐,内心更是如同在滴血。但即便如此,她依舊厚着臉皮,不斷地向馬文才示好。她頻繁地主動與馬文才攀談,試圖拉近彼此的距離,建立更為深入的聯系。

在接觸的過程中,祝英台愈發發現,馬文才的确擁有無與倫比的才華。無論是文學創作,他筆下的詩詞歌賦意境深遠、文采斐然;還是繪畫方面,他的畫作筆觸細膩、神韻獨到,每一幅作品都仿佛蘊含着無盡的思想與情感,深邃而又動人,這讓祝英台不由自主地為之傾倒。

又或許,即便馬文才沒有這些令人贊歎的才華,祝英台也會因他背後所擁有的權勢而心動。人往往就是如此,缺什麼便會拼命追求什麼。這一世的祝英台,失去了前世将她捧在手心的外祖父,權勢的缺失讓她隻能憑借自己的力量去奮力争取。

為了能更親近馬文才,祝英台甚至多次故意裝作大大咧咧的兄弟模樣,找各種借口抓住馬文才的衣袖,有意制造肢體接觸。每次這般做時,她的内心都會湧起一絲女兒家特有的羞澀,但她也深知,在她目前所能想到的辦法中,這已是最有效的方式。她心裡清楚,隻有讓馬文才對自己産生興趣,她才有機會與他進一步接近,實現自己的目的。

經過三四次在文會中的刻意相遇,祝英台與馬文才之間的關系悄然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他們之間的距離似乎在逐漸拉近,但與此同時,祝英台對馬文才産生了一種特殊的情感。她驚覺,自己這般接近馬文才,已不僅僅是為了利用他背後的權勢,實現自己的利益,而是真的開始喜歡上了這個才華橫溢的男子。

然而,站在馬文才的角度來看,情況卻截然不同。尤其是他知曉祝英台女兒身的真實身份後,心中不禁湧起一股強烈的諷刺之感。上一世,他對祝英台真心相待,将一切都捧到她面前,卻慘遭辜負。如今,看着祝英台滿眼的算計與野心,他實在難以忽視,甚至内心深處對她避之唯恐不及。

馬文才内心的些微窘迫和反感,不僅被他的貼身小厮馬駒敏銳地察覺到,與他相知甚深的桓秋也有所察覺。桓秋心中,醋意與羞惱交織,少女的情思和占有欲也因此被悄然勾起。

很多時候,女人的情緒反應往往取決于男人的一舉一動。當桓秋聽到侍衛回禀,祝英台在文會上又是吟詩又是故作豪邁的種種作态後,她又好氣又好笑。氣的是竟然有人妄圖挖她的牆角,将她心愛的文才哥哥從身邊奪走;好笑的是,她對文才哥哥極為了解,深知他不會再重蹈上輩子的覆轍,掉進祝英台的情網之中。桓秋心思細膩,對情感的感知極為敏銳,但她同時也是個知情識趣的姑娘。在發現祝英台的意圖後,她特意與馬文才“鬧”了一場。

“文才哥哥好魅力呀。”桓秋故意用酸酸的語氣說道,“人家祝家大小姐,曾經可是風度翩翩的俊傑,如今稍不留意,眼看着都要被捧上才子榜了。”出于安全考量,兩人出于安全考量,兩人很有默契地從不提及前世今生之事。但桓秋一提到祝家大小姐,馬文才便立刻明白,自己的青梅竹馬這是吃醋了,又要翻舊賬了。

“你知道我的心思,不過是有所顧慮罷了。”馬文才對此并無不滿,任由桓秋去宣洩情緒,找些樂子。他深知自己的青梅竹馬心地善良、性情溫柔,不會做出過激的舉動,“若是看着不順眼,你就按自己的心意來,如今她身後已沒有元氏撐腰。”

桓秋并非是那種無理取鬧之人,也極少會強迫他人。在這個世道,女子本就生存艱難,她并不願去做傷害他人的壞事。再加上,若非她主動提起,馬文才甚至隻想對祝英台避而不見,根本不想與她多做接觸。于是,桓秋便吩咐手下人暗地裡去做些準備。而她自己,要做的事情繁多,既要培養自己的心腹,又要發展屬于她桓秋的勢力。與馬文才之間的兒女情長,雖說是她生活中的一抹甜蜜快樂,但她心中有着更為宏大的志向,“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哪怕身為女子,我身為世家女,亦當救世人于戰火紛飛之中。”隻是,若文才哥哥沒有想着登上那巅峰……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