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二房出來做事的是二老爺的奶娘,站在遠處看着粥棚前忙碌的人群,忍不住低聲對身旁的三房夫人的陪嫁老婢說道:“你說這大少夫人,何必如此勞心費力呢?這麼多難民,哪能救得過來。”三房陪嫁輕輕瞥了二房奶娘一眼,微微搖頭,輕聲回應:“大少夫人既然決定了,想必有她的考量。咱們這二房三房以後還要依靠大房,少議論為好。”
馬家後宅的衆人雖然有不少人覺得沒有必要親自去,但是也沒有多嘴說什麼,畢竟是在做善事。既然已經做了善事,就不要再因為嘴上不把門壞了家中的名聲,那才是吃力不讨好。在桓秋的帶領下,馬家衆人齊心協力,粥棚的運轉愈發順暢,一碗碗熱粥、一個個幹糧被送到難民手中,為這些在困境中的人們帶來了一絲溫暖與希望。
連續忙碌了兩天,桓秋稍作休息時,才留意到馬文才的書桌上已有一段時間沒有新的公文送來。
到了晚上,馬文才才告知桓秋,北方遭遇嚴重旱災,饑荒肆虐,流民遍野。家族通知的消息中描述了路上的慘狀:災民因饑餓困苦,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慘狀。
桓秋聽聞北方的慘狀,原本平靜的面容瞬間布滿焦急之色,她秀眉緊蹙,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憂慮,急切地高聲喊道:“來人!快把負責北方絲路的幾個掌櫃都給我叫來!”聲音中帶着不容置疑的緊迫。與此同時,她命令春蘭聯系羊預,讓他快速将最近的幾個莊子上的存糧收攏,并去通知常用的镖局準備出镖。
片刻間,幾位手下匆匆趕來,見桓秋神色凝重,紛紛垂手而立,大氣都不敢出。桓秋緊盯着他們,語速極快地問道:“北方蠶戶那邊現在到底是什麼情況?你們快給我詳細說說!”
其中一位手下小心翼翼地回答:“小姐,我們得到消息,部分北方的聯絡人已有一個多月完全失去了消息,那邊大旱,情況怕是不容樂觀。”
桓秋聞言,眉頭皺得更深了,眼中閃過一絲痛惜,咬了咬下唇說道:“在我心裡,手下人的命和我們一樣重要。大家都是為了事業在拼搏,如今他們有難,我們必須伸出援手!”她一邊說着,一邊來回踱步,腦海中迅速思索着應對之策。
思索片刻後,桓秋停下腳步,目光堅定地看向衆人,說道:“好在揚州府的莊子經營狀況良好,還有盈餘。我現在立刻命你們攜帶錢糧,以最快的速度前往當初在北方發展的莊子。”她神色嚴肅,眼神中滿是鄭重,一字一頓地詳細交代任務:“你們聽好了,此去務必确保每個人的生命安全。要是莊子暫時不能正常運轉,那也沒關系,先讓大家都活下來!遇到任何問題,及時想辦法解決,千萬不能讓一個兄弟出事,明白了嗎?”
手下們被桓秋的情緒所感染,紛紛單膝跪地,齊聲應道:“小姐放心,我們定不辱使命!”這些人,都是桓秋還在娘家時候就培養的,忠心的是桓秋,與她是馬夫人還是桓小姐并無關系。
桓秋微微點頭,揮了揮手,說道:“羊預已經去收攏糧食,你們都先拿着憑證去錢莊提錢,然後去镖局等他。事不宜遲,等糧食到位,你們馬上出發!”看着手下們迅速離去的背影,桓秋的眼神中依舊帶着深深的擔憂,她在心中默默祈禱,希望北方的蠶戶們都能平安無事 。
此時的她,并未料到,自己的這一善舉,會為日後的權力争奪奠定多麼重要人心基礎。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一封八百裡加急公文送達,上面奏報北方大旱引發百姓起義。起義的首領是一位姓于的城門候,因不堪氏族的殘酷壓榨,帶領一縣百姓揭竿而起。公文中提到,起義軍的規模正在不斷擴大,形勢十分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