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向北征戰,馬文才在青州樂安郡設立了駐紮點。他心中早有盤算,第一步便是要徹底拿下青州。
此時的青州局勢複雜,下轄縣城叛亂本應由青州太守負責鎮壓,然而半年前,青州太守因被參奏貪污治水銀兩,已被押解進京審問。太守一職至關重要,當今皇帝既無出衆才學,身邊可用之人也寥寥無幾,甚至至今尚無子嗣。朝堂之上,氏族勢力盤根錯節,皇帝不過是被各方勢力推上皇位的傀儡。在各氏族決出勝負之前,青州太守之位隻能暫時空缺。不過,局勢雖亂卻也暗藏機遇,不出意外的話,這個位子最終會在元家、王家、司家之間産生。
元家書房内,燭火搖曳。元家主元珍端坐在太師椅上,手中握着一封密信,眉頭緊鎖。片刻後,他将信遞給一旁的謀士,沉聲道:“馬文才在青州樂安郡的動作,你怎麼看?”
謀士快速浏覽完信件内容,沉思片刻後說道:“家主,馬文才設立流民安置點,此舉頗為高明。既解決了流民隐患,又能擴充自身勢力。不過,他能否真正掌控青州,還未可知。”
元珍摩挲着扶手,眼神深邃:“桓秋是我元家外孫女兒,馬文才有能力,我們自然要幫襯。但也要防着他野心過大,脫離掌控。”
“家主所言極是。” 謀士點頭,“依我看,可先暗中觀察他後續作為。若他能順利拿下青州,我們再适時出手相助,在朝堂上為他說話。不過,王家和司家也盯着太守之位,必然不會坐視不理,我們需提前謀劃應對之策。”
元珍微微颔首:“密切關注青州動向,有任何風吹草動,立刻報與我知。同時,安排人手與馬文才的人接觸,試探他的态度和想法。”
“遵命。” 謀士拱手應下。
元珍等人退下之後,靜靜看着燭火,突然一笑,呢喃道,“沒想到,桓澤沒能如預料般出息,倒是給我生了個有想法的外孫女,嫁了個好外孫女婿。不錯,不錯。”
元家作為桓秋的外祖家,在元珍的默許下,若馬文才展現出足夠的能力,朝堂之上自會有人助力這位外孫女婿拿下青州。
雖然戰亂發生在青州北海郡,但是當下的青州顯然并不安穩。因着叛亂,北海郡稍微有些路子的人早都逃了出來,在那叛軍起義之後,仍有大量的北海郡流民往外跑。此時樂安郡也受影響頗深。
征戰途中,馬文才所到之處皆是滿目瘡痍,因戰亂、災荒産生的大量流民湧入視線。這些流民衣衫褴褛,面黃肌瘦,許多人拖家帶口,眼神中滿是惶恐與無助。馬文才深知,若不能妥善安置這些流民,他們不僅會成為社會動蕩的隐患,也會阻礙自己在青州站穩腳跟、發展勢力。于是,他立刻召集下屬商議對策。
“諸位,這些流民數量龐大,若不妥善安置,遲早會生亂子。” 馬文才神色嚴肅,目光掃過帳中衆人,“我打算在占領區域内設立流民安置點,先解決他們的吃住問題。”
一位偏将面露難色,拱手道:“将軍,設立安置點需耗費大量物資,如今我們的糧草儲備也不算充裕,恐怕……”
馬文才擡手打斷他:“糧草的事我自有辦法。我們可以先從周邊郡縣征調一部分,同時讓士兵們節省口糧。另外,我打算組織流民開墾荒地,種植糧食,這樣既能解決他們的生計問題,日後也能補充軍糧。”
又有一名參軍問道:“将軍,那些流民對官府多有不信任,如何讓他們願意聽從安排,安心墾荒?”
馬文才沉思片刻,說道:“先給他們分發食物和衣物,讓他們填飽肚子、有衣蔽體。再挑選一些口才好的士兵,向他們說明我們的安置政策,承諾隻要肯勞作,就有飯吃、有房住。對那些身強力壯且願意加入軍隊的流民,給予優厚待遇,編入我們的隊伍。”
商議完畢,馬文才即刻下令執行。很快,在占領區域内,一排排簡易住所搭建起來,熱騰騰的米粥在竈台上翻滾,新縫制的衣物也陸續分發到流民手中。然而,面對這些突如其來的 “善意”,流民們大多持懷疑态度。
“這官府會這麼好心?莫不是有什麼陰謀。” 人群中有人小聲嘀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