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以前受災的時候,官府哪管過我們死活,這次說不定就是想騙我們去當苦力。” 另一個聲音附和道。
盡管如此,饑餓還是驅使着部分流民試探性地領取食物。一位衣衫破舊的老者顫顫巍巍地走到施粥處,雙手捧着粗陶碗,眼神中滿是戒備:“這吃的真不要錢?吃完不會讓我們幹什麼要命的活吧?”
負責施粥的士兵耐心解釋:“老伯,您放心吃。将軍說了,隻要你們願意跟着我們開墾荒地,以後就有穩定的飯吃,還能有自己的住處。”
随着時間推移,看到越來越多的流民在安置點得到妥善照顧,那些原本心存疑慮的人也漸漸放下戒心。馬文才時常親自到安置點查看情況,與流民們交談。他承諾會保障大家的安全,給大家一個安穩的生活。在他的努力下,流民們開始主動參與開墾荒地,田間地頭漸漸有了生氣。
老百姓都是喜歡安穩的,讓他們去賣力種田容易,甚至很多沒有土地的人,會争先恐後去給自己開荒,畢竟,土地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再苦也虧不了。
但是招募士兵就難了,都說窮當兵的,又說好漢不當兵,好鐵不打釘,如今這個世道,當兵是拿命拼,存活率低,不到萬不得已,沒人自願去當兵。
因此當馬文才開始招募士兵時,流民們全都聚集在臨時校場周圍,交頭接耳。二十歲出頭的張二柱攥着衣角,低聲對同伴李三說:“當兵能有啥好?不過是給人賣命。” 人群中有人附和:“就是,說不定哪天就死在戰場上,家裡老小誰管?”
馬文才登上高台,目光掃過衆人:“我知道你們害怕,怕吃不飽,怕丢性命。但留在這,你們的妻兒依舊要忍饑挨餓。加入我的軍隊,每日兩頓飽飯,每月還有五十文饷銀,若家中有老弱,可優先安置到墾荒隊,由官府照管。要是戰死,家人的撫恤金也有二十五兩。”
這話讓人群安靜下來。李三推了推張二柱:“要不試試?五十文能買不少米。” 張家兄弟多,有七個,感情也好,想到家裡侄子侄女們那瘦弱的身子,還有破爛不堪的衣裳,戰亂逃荒這一路上沒了的親人,張二柱咬咬牙,第一個走出隊列:“五十文,幹了!”
新兵入營後的頭三天,馬文才并未安排高強度訓練,而是讓老兵帶着他們熟悉營地,分發厚實的粗布衣褲和草鞋。張二柱摸着衣服,對李三感慨:“這衣裳料子厚實,家裡爹娘都還沒穿過這麼好的料子。要是哪天戰死之後,這衣服能給爹娘捎過去就好了。”
李三家中有長輩活着回到家鄉,多少知道些情況。他翻了個白眼,他們穿的衣服是這個看起來年輕的将軍給的,但是往常打掃戰場的時候,老兵油子們可不會把好衣裳給留下。
正式訓練開始後,馬文才親自示範長矛刺殺動作,手把手糾正新兵姿勢。“握穩了,刺出去要快準狠!” 他一邊指導,一邊講解實戰技巧。起初,新兵們動作生疏,張二柱因握不穩長矛,被木柄磕破了虎口。但看到馬文才不厭其煩地教導,還安排軍醫為他們處理傷口,衆人逐漸生出一絲感動,也是有貴人把他們當人看的。
半月後,馬文才得到消息,青州山林中有一股土匪,時常劫掠周邊村落。他決定讓新兵參與首次剿匪行動。出發前,他站在隊伍前:“此次行動,既是曆練,也是守護百姓。若能立功,除了賞銀,還能晉升什長,掌管十名士兵。”
剿匪過程中,張二柱所在小隊負責包抄土匪後路。當遭遇土匪抵抗時,他想起訓練時的要領,緊握長矛沖在前面。戰鬥結束,他們成功繳獲土匪囤積的糧食和财物。馬文才當場兌現承諾,張二柱因表現英勇,被提拔為什長,還獲得五兩銀子的獎賞。
拿着沉甸甸的銀子,張二柱眼眶泛紅:“跟着将軍,真能過上好日子!” 其他新兵也備受鼓舞,訓練時愈發刻苦。原本對未來迷茫的他們,如今眼神堅定,充滿沖勁,渴望在戰場上建功立業,改變命運。
通過這一系列舉措,馬文才不僅解決了流民問題,還赢得了當地百姓的感激與支持。他的勢力範圍不斷擴張,在青州的影響力也愈發強大,為日後徹底掌控青州奠定了堅實基礎。
就在馬文才努力擴張勢力的時候,桓澤已經回到金陵城,為自己和女婿向皇帝邀功了。
平叛回來,無一人亡故。就問在朝的所有人,還有誰能做到,還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