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祈凡大抵是真的太過激動,激動到有意無意地開始回避這個話題。
直到兩個月後的暑假,他趕回國内,這才讓甄辛找到了機會。
而那個時候,甄辛已經單方面地與沈祈安打得火熱。
當然這大部分隻局限于網絡。
無他,甄辛太忙了。
她知道自己有很多不足,是讓父母拿不出手的存在,鋼琴不會彈舞不會跳,說話也做不到落落大方。
哪怕占據着真千金的名頭,也隻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甄辛在于自己較勁,又深信她不比任何人差,她表現出的愚昧、無知,僅僅隻是因她從小接受的教育、成長的環境與同他們不同。
她暗戳戳地想,如果他們是自己,說不定現在連她都比不過。
甄辛報複性地報了很多興趣課,對比着上流圈育女的标準,嚴苛地要求着自己。
鋼琴、小提琴、古典舞、馬術、高爾夫、藝術鑒賞……
一天下來,甄辛腦袋裡的知識混雜着擰成一團,完全讓她抽不出時間去與沈祈安見面。
隻能見縫插針地在網上同他發着消息。
甄辛的想法倒也簡單,她要先同沈祈安打好關系,這樣才能更好地套出更多的話,以及他們家對走丢的沈祈凡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想法。
入駐客房将近七個月,甄辛後知後覺地意識到,不是所有父母都歡迎孩子的到來。
有些時候,維持現狀對他們來說才是最佳的選擇。
可誰會與錢過不去呢?
愛不愛的,有錢重要嗎?
如果不是有錢打底,甄辛又哪有空閑時間來胡思亂想,去杞人憂天?
她要緊緊抓住錢。
至于沈祈凡是如何想的。
甄辛還真沒有太過在意。
她對這件事确确實實上了心,但上心的并不多。
雙方都像是她的跳闆。
她需要沈祈安的幫忙,讓沈祈凡欠她人情,她需要沈祈凡的配合,讓沈祈安對她心懷感激。
甄辛甚至都不需要當事人的真情實感,隻要在大衆眼裡,她是出了大力氣幫了大忙的人就好。
這是她在金融課學的道理?不對是,投資課?也不對,還是葡萄酒品鑒課來着?
甄辛拍了拍腦袋,她學得太多記得都有些雜了。
不過道理她倒是記住了,而且已運用其中。
可惜甄辛是個三分鐘熱度的人,連同她報名的那些名媛課程一樣,甄辛上了幾節就感到厭煩。
在沈祈凡和沈祈安之間的周旋,也是如此。
雙方一個過于熱情,沒斷奶的孩子一樣,定時定點地給她發送消息,報備般發送着他在大洋彼岸做些什麼。
另一方略有冷淡,談話的次數并不頻繁,可每每甄辛發了什麼消息,他會第一時間回複。如果沒有,等忙完了他也會簡單地解釋下原因。
倆人像甄辛手機裡的電子小人,類她十幾歲時風靡的□□寵物。
一開始興緻盎然,漸漸的便又覺得麻煩,敷衍地冷淡,直到最後巴不得電子寵物去死。
可人終究不是代碼,也不是數據,死是不能死的,隻是關系略微疏遠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