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綜武俠]峨嵋劍仙 > 第2章 倚天劍寒(2)

第2章 倚天劍寒(2)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這個世界上,隻有她一個人了。

她哭得傷心,耳邊聽到常遇春似在對老道長解釋:“……狗官兵好不歹毒,一上來就放箭射死船夫,若非老道爺相救,這船家女孩多半也性命難保……”

又聽“碰”“碰”幾聲響,卻是常遇春叩首緻謝。老道長連忙将其扶起。

接着這常遇春又走到周芷若近前,朝着她又“碰”“碰”磕了兩個頭,唬了芷若一跳,連忙避而不受,“常大哥這是何意?快起來!”

“此拜是拜謝姑娘救我家小主公一命。”常遇春朗聲道:“若非姑娘急中生智,用鐵鍋護體,我家小主公早就喪命在鞑子毒箭之下。”

“常大哥客氣了,我也是自救而已。”

常遇春搖搖頭:“姑娘用鐵鍋掩體後,仍将我家小主公壓在身下……姑娘家人因我等牽連之故而中箭亡故,姑娘沒有遷怒反而仍一力護我家小主公,此等俠義心腸,當受常遇春一拜!”

那周家小郎君也起身過來,抱住她,仰頭道:“周姐姐你放心,我以後一定要殺盡鞑子,為伯父還有我爹報仇!”

芷若潸然淚下,再不能說話,隻是抱住身前的小男孩,泣不成聲。

“周姐姐,你放心,長大後我一定會保護你的!”

“我一定殺盡鞑子,報仇雪恨!”

老道長先是命艄公搖船順流東下到一個叫“太平店”的地方上岸。之後又給常遇春療傷,這才發現常遇春不僅是肩頭中了毒箭,更有内傷在身,其胸口和背心各被人打了一掌,中掌處腫起寸許。身負此等重傷,竟還能千裡奔波,力拒強敵,當真英雄了得。老道長心生敬佩,當下命他不可說話,在艙中安卧靜養。

說完這些,老道長才轉過頭來問起周芷若:“姑娘,你叫什麼名字?”

“我姓周,名叫芷若。”

“你家住在哪裡?家中還有誰?咱們叫船老大送你回家。”

芷若垂淚道:“我就跟爹爹兩個住在船上,再沒……再沒别的人了。”

老道長嗯了一聲,捋須不語。

這時一旁的常遇春說道:“老道爺武功高強,小人生平從來沒見過。不敢請教老道爺法号?”

老道長微笑道:“老道張三豐。”

此話一出,不僅常遇春“啊”的一聲,就是周芷若,也發出小小一聲驚訝。

隻見常遇春翻身坐起,大聲道:“老道爺原來是武當山張真人,難怪神功蓋世。常遇春今日有幸,得遇仙長。”

張三豐微笑道:“老道不過多活了幾歲,什麼仙不仙的?常英雄快請卧倒,不可裂了箭創。”他見常遇春慷慨豪爽,英風飒飒,對他甚為喜愛,但想到他是魔教中人,又頗為介懷,不想多聊,便淡淡說道:“你受傷不輕,别多說話。”

倒是對小芷若,他卻頗有談興,想這女娃娃不過十歲左右,又是船家貧女,竟能說出先前那番話來,可見不俗。再見她衣衫敝舊,赤着雙足,卻容顔秀麗,十足是個絕色的美人胚子,心中更生憐惜。

“小丫頭也聽過老道的命号嗎?”

周芷若自然是聽過張三豐的名号,隻不過是在另一世的書上,作為道教中的“大名人”,他身上被後世之人附會了不知多少“傳奇”和“神迹”,是大大有名的神仙人物。

至于這一世,當然也是聽說過的——畢竟武當山距離漢水并不遠,這樣的神仙人物,在平民百姓的口耳相傳中,也是名頭甚響,為人所膜拜。

“仙長的大名,這漢水上下誰人不知?”

看她五官精緻,容色清麗,雖然仰頭微笑,但面露清愁,實是可憐可愛——很難想象,這般清麗脫俗的女孩兒竟是船家之女。張三豐知她仍心傷父親死難,說什麼勸慰之話也是無濟于事,遂不做安慰,隻是仍引着她說話,“你方才說那周子旺是大英雄,這從何而來?”

周芷若定了定神,朗聲道:“仙長,芷若雖是貧家女,不懂得什麼天下大勢的大道理。隻知道如今百姓生活困苦,如在水深火熱之中,而之所以如此,不是百姓不勤勞,實是官府壓迫太重,盤剝太甚,上有官府,下有小吏,還有田主惡霸。那官府就是蒙古人的,小吏和田主也都有官府撐腰,歸根結底,還是蒙古人太兇惡,更别說那些蒙古人動辄便對小民搶劫擄掠,根本不把人看作是人……小女雖不知道周将軍生平,也不知他平素如何待人、如何行事,隻看他敢舉義旗,抗暴元,就當得起‘英雄’二字,人雖死,卻重如泰山。”

張三豐方才問話,半是好奇,半是引這小姑娘說話分散些精力,不要再沉溺于傷心事中,卻何曾想能聽到這麼一番話語?

他素來憎惡鞑子,并不覺得小姑娘說得不對,反而覺得大大有理。甚至心受震動之餘,不免反思起來——自己因心傷愛徒之死,由是痛恨明教,以緻連舉義抗元的明教中人也遷怒起來,是否有些過了?

他本來正有些犯愁,該如何安置這個孩子。原意也是托付常遇春安置,這常遇春雖是魔教中人,但為人忠義,由他安置絕不會出什麼問題。隻是此時與小姑娘簡單交流後,卻生了愛才之意,這般鐘靈毓秀的小姑娘,若是投身了魔教,豈不可惜?隻是若由他收留,一來武當并無女弟子,二來他要帶無忌診治寒毒,多帶個人甚是麻煩。如何抉擇,着實令人躊躇。

已過百歲的張三豐固然大受震動,一旁的常遇春并兩個小孩子,更是激動的溢于言表。那周小郎君先與她有“同舟共鍋”之誼,又聽她如此推崇其父,早就将她視作“一國”的了,此刻兩眼泛光自不必說。便是一旁由張三豐帶來的名叫“無忌”的小男孩,此刻也是頗激動的樣子。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