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若先選了左手臂,她的初步想法是,沿着骨骼和主動脈的走向,仿照動靜脈間的血液循環機制,從丹田打通一條直到手掌的“第二經脈”左臂主脈,然後在掌指之間打通更多的小通道,這樣,這條人造的“第二經脈”雖然總體上還是個“單向車道”,但起碼在末端的指掌間可以形成微型小循環,如此,在施展武功時也會更加自容。
這條實驗性質的左臂經脈,芷若比照手三陽、手三陰,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左手四陽經”,這隻是個“單向車道”,未來當然要建成“雙向車道”,那就再叫“左手四陰經”。
除了開鑿“新的河道”外,利用“内視之法”帶來的對内力的解析和更高的掌控力,芷若還嘗試着對全身所有脈絡、玄關進行打通、拓寬。
這實際上也類似于上一世經常聽到的那句話“打通仁督二脈”,因為修習内功,功法各異,但無法哪種功法,修習内力時都無需也不可能調動全身所有經絡參與。待内功初成後,内力也隻會按照相關的幾條經絡運行,從實戰角度看,其他身體部位沒有内力流經、穴道仍舊堵塞,與敵打鬥時自然不能從心所欲的發揮内功力量。從修習内功的養生初衷講,其他經絡、玄關堵塞,也沒有達到滋養全身的效果。
所以内功初成後,都需要修習者自行調度内力,去打通全身經絡和玄關。但這是個大工程,就好比控制“河水”去沖刷打通已經堵塞的“河道”,固然“河道”本身已經存在,但“河水”狂暴,何等難以控制,想靠“河水”沖開“河道”,本身就是個笨功夫,隻能耐着性子磨。
效率既低,又易失控,絕大多數武者,終其一生,也難以打通全身一半的經絡玄關。而能夠打通者,對内力的控制就會大大提升,而且無需自控,内力即在全身經絡流轉,哪怕不講實戰,對人體的改造提升也是極為顯著的。所以,古之絕頂高手,無不是全身經絡玄關全部或至少仁督二脈被打通。而這樣的人,要麼是絕頂天才,要麼是有大機緣。
既然知道這個方向,芷若當然也不會放棄。尤其是她靠“内視之法”和對“元粒”的精神滲透,對“河水”的掌控程度遠邁常人,沖刷堵塞“河道”的質效也遠超常人。
不過即使如此,要想全面打通,那也是數十年後的事情了。好在芷若性子細膩沉穩,知道這是個慢功夫,也不着急,隻是按部就班的推進,反倒暗合了内功修煉的要旨。
上述這些理解,有的是芷若通過“實驗研究”證實的結論,有的則是她依據“實驗研究”加上自己的理解給出的推測,其中也難保疏漏甚至是謬誤。不過,至少基礎性的一部分應該是對的,或者大部分是對的。
當然,疑惑也還有很多,比如,“元粒”就是組成内力的最小單位了嗎?“元粒”之下還能不能繼續分解?比如,有的内力為陰,有的内力為陽,内力屬性是什麼造成的,等等。但芷若知道,以自己的能力和現實條件,對内力的探索基本上隻能到這裡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有的時候,學會适度,人生才會适意。
況且,研究到這個份上,對她來說也足夠了:好奇心得到了基本的滿足,而武學修為,有這些研究成果指導,也夠用了。
一者,在研究内力的過程,她為了推進研究而掌握的一些技巧,比如強大的精神力、如臂使指的意念操控之法、内力塑刀時練就的内力壓縮之法等等,在修煉内功和學習創新一些戰鬥技巧時,都很有用。依托這些研究帶來的理解,芷若的武學進境極快,除了内力修行這個需要時間積累的以外,其他方面,無論是對内力的運用,還是劍法、拳腳、暗器、輕功、身法等等,都學得又快又好,令滅絕師太極為滿意,令衆師門姐妹又驚又羨。
當然,這也不完全是“實驗研究”帶來的,比如劍法、拳腳等的學習,與她另一世練習舞蹈的經驗也很有關系。
二者,“内視之法”的成功和提升,讓她的“意識視野”也大為擴展,不僅僅是丹田,随着内力搬運周天,人體的經脈穴道也完全展現在她眼前。内力在經脈間是如何運行的,哪裡的經脈更加堵塞,都“一目了然”。這對她修煉内功、活用内力顯然都有助力。
三者,也是最關鍵的,即在“觀察”到了“元粒”的存在後,芷若發現自己的意念對内力的滲透、“标記”,明顯比以往更深入,操控起來也明顯更容易。而且,對内力的分割效率也大為提升——隻要意念一動,就可以随時從丹田和任何經脈分出任何大小的内力。
這同樣非同小可。
雖然并不能提升芷若的内功修行積累,但卻能大大提高芷若的内力質量——在“觀察”到“元粒”後,芷若也發現,“元粒”與“元粒”之間,還充斥着很多“雜質”;而憑借已經能夠直接“标記”“元粒”的意念滲透,芷若對内力的操控程度大大提升,而這也更方便了對“内力”的“提純”。
“提純”後的内力,相比之前,總量幾乎縮小了三分之一,但無論是威力、運行速度、反應力等等,都遠勝于過去的内力。
隻不過,做到這一步時,已是芷若在峨嵋派習武的第七個年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