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她所學習的刀劍拳腳,并不一定真是經過了曆代前輩們的千錘百煉,一者,峨嵋派傳承至今,不過四代,祖師郭襄就不必說了,一身家傳絕學自然稱得上千錘百煉,即使她日後自創的絕學,也被她以及風陵師太、滅絕師太三代人反複錘煉完善。但風陵師太執掌門派時研究自創的武功,不過兩代人,要說盡善盡美,還真未必。及滅絕師太,這個情況就更明顯了,比如她前些年自創的“滅劍”“絕劍”,在芷若看來,固然稱得上絕妙,但要說毫無破綻,那就言過其實了。
其次,即使大部分絕學都是經前輩們千錘百煉過的,但指導她們的,也是傳統的武學理念和豐富的實戰經驗。而她呢,雖沒有實戰經驗,但前世十幾年的舞蹈學習,也讓她比這個時代的人更了解人體構造,更能判定人體動作是否完美、科學。甚至更能找到一套武功動作中是否有不和諧的地方。
除此之外,後世信息社會發達的資訊,也讓她雖然無意,卻也通過各種途徑,了解了很多不知真假、似是而非的緻敵理論,諸如什麼“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降維打擊”“人劍合一”“手中無劍、心中有劍”“心中無劍是至高境界”等等,這些信息确實激發了芷若“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讓她變得“蠢蠢欲動”。
當然,更重要的是,對“内力”的開創性研究,也讓她對“内力”的特性有了很多與衆不同的認識。
尤其是【藏劍式】的成功,讓她更是信心倍增。
于是,芷若在繼續刻苦學武的同時,也偷偷的、嘗試性的對一些她已經學得比較紮實的拳腳掌法中、她确實認為有“破綻”的招式進行改良。
嗯,應該說,大部分改良都是“無效”的。有的是改良過程中,芷若自己就悟出了當初的前輩們對這一招式如此設計的用意;有的是改良後自我模拟,發現了更大的缺陷;有的是在與同門切磋過程中發現了新的不足之處。
至于餘下的小部分,雖算不上失敗,但也不能說成功。因為改良之後,确實比自己之前嘗過的更優秀,但後來才發現,自己所以為的“有微瑕”的原版,實際上是自己沒有學到家、學岔了的緣故,而真正的“原版”,正是她改良後的樣子,甚至比她改良後的動作還要盡善。
——怎麼說呢,出現這種情況的武功,都是一些非核心武學。這些武學滅絕師太可沒那功夫去教導,都是由靜玄、靜虛這些靜字輩的弟子們代為傳授。如今隻有最核心的武學如“峨嵋九陽功”“四象掌”,以及新研創的武功如“滅劍”“絕劍”,滅絕師太才會根據各個弟子的天資悟性、武功進境等實際情況,一個人或幾個人小範圍親自教導。
而且滅絕師太性情峻急,武功教授完之後,總會以一個比較高的标準來衡量弟子們的進境(芷若嚴重懷疑是以她年輕時的進境為模闆,最多打個八折、九折的折扣),如若進境達不到自己的設想,或者弟子後續請教的問題太過“低端”,她就大為不喜。如此,時間一長,弟子們也大多不敢直接向她求教,轉而詢問大師姐靜玄等人。
周芷若雖然蒙張三豐轉薦,入了峨嵋派,并拜師滅絕師太,成為四代弟子中的最小師妹。但也正因為她入門太晚,所以最初的很多基礎性、非核心性的武功,都是由靜玄這位大師姐代為傳授的。之後看她悟性不錯,進境極快,起了愛才之心,這才悉心教導。
而靜玄這位大師姐,入門最早,武功也在四代弟子中數一數二,内功深厚,可以說是滅絕師太以下的第一人,很早就作為滅絕師太的副手,在内處理門派雜務,教導下代弟子修行,對外代表峨嵋派與各門派交往聯絡,在衆弟子中亦頗有威望。
然則有一說一,這位大師姐在武功一途上悟性有限,雖然基本上是滅絕師太之下的第一人,但主要還是靠多年修行積累,下苦功夫。在學習滅絕師太新創制的劍法、掌法時,進境并不出色。她的基礎武功都練得很紮實,但一些既不基礎、又不是峨嵋派核心武學的功夫,一來滅絕師太沒有投入太多精力和時間教導,二來靜玄師姐的天分有限,三來以滅絕師太的嚴厲苛責,估計也不大敢“課後”再請教。所以導緻了一些武功沒有學紮實,如此,教導給下一代弟子時就難免有個别“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