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刺劍式】【藏劍式】還是【流風回雪】,包括自己對内力的探索,芷若都沒有藏私,在成形後都一五一十禀報給了滅絕師太,讓滅絕師太驚喜之餘也大為欣慰。隻不過,她這一連串的推演創新,大都建立在對内力的探索成果的基礎上。但這種對内力的探索,也就是初學時還能有這個“窗口期”,等内功根基定型後,再想去解析内力構成,難度就是指數級的增強了。
至于在探索内力時形成的附帶收獲,比如“内視之法”、意念增強等等,倒是沒有什麼硬性門檻,但想要掌握也并不容易,需要水滴石穿般的持之以恒——事實上這些東西也不是芷若開創的,自古就有之,隻不過“投入大、收益低”,所以也沒多少武者去研究這些,即使是當下,如果沒有【藏劍式】的話,這種鍛煉意念與内力結合的法門也沒太大意義。而【藏劍式】這種優缺點都極為明顯的武功,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興趣去學習的。
這站在普通弟子的立場思考,也很好理解:連曆代前輩千錘百煉過的門派絕學還沒有掌握到位,哪裡還有必要去學習這種同門小師妹自創的武功,難練不說,而且缺陷還極大,有這個精力,去學習門派絕學不香嗎?
不過,如果說芷若的一系列推演創新對峨嵋派毫無作用,那也不盡然。譬如,【藏劍式】需聚精氣神于一劍,雖然絕大多數人做不到,但取其思路,加以改良,刺出“弱化版”的一劍也是可以的;再如,【流風回雪】中的一些招式套路,雖然達不到“借力打力”的效果,但防守時也很好用,等等。
不過,相比這些直接的助益,周芷若以及笄之齡、入門不過數載,卻創出許多人一輩子都不能及的成就,這種身邊人的刺激,不知給衆同門師姐妹、師兄弟們憑添了多少壓力,又激發了多少動力?!在她的刺激下,峨嵋派四代弟子們不知比過去勤奮了多少!正所謂勤能補拙,雖然大夥兒一番努力後,也不曾創出什麼新招式來,但武藝都大有提升。滅絕師太雖一貫嚴肅,但心中不知有多寬慰。
不知不覺中,很多事情已經開始改變。
秋季的峨嵋山,靈壑深松,仙霧缥缈,紅葉滿山,層巒疊彩,可謂風景如畫。
山腰一處岩坪,一白衣紅裙少女迎風起舞,翩若驚鴻,劍光如電,劃破雲霧,遠而望之,真真天姿靈秀,宛若姑射仙子。
一時舞止,雲霧複攏。少女三尺青鋒歸鞘,運氣平複了一下氣息,卻沒有即刻離去,而是望着諸峰間的雲山霧海,怔怔出神。
日出日落,冬去春來,不知不覺間,芷若在峨嵋派已經學藝七年。悉日的黃毛丫頭已經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不止姿容絕美,其武藝也突飛猛進,三年前,她尚需用【藏劍式】這樣的奇招擊敗丁敏君,至如今,隻用峨嵋派本身武功,她也能輕松将其拿下。可以說,純以武功論,她已經站在衆俗家弟子之上了。
當然了,她的日常生活并非以武為生,甚至相反,習武隻是其中之一,其他讀書下棋、習字做畫、操琴吹箫也都沒拉下。滅絕師太雖然為人嚴苛,但主要還是習武上,弟子們習武之外的個人生活,她并不甚管束。而峨嵋派身為傳承有序的名門大派,内部典章規矩亦十分完善,什麼時候習武、什麼時候是個人時間,都規定的十分詳細。因此,習武雖是門派生活的主要部分,但并非唯一。閑暇時間,衆弟子各有所好,隻要不違背門規,又沒到“荒廢學業”的地步,滅絕師太一般都不理會。
至于打理門派日常事務的大師姐靜玄,與一衆靜字輩的出家弟子,習武之餘,一般都會誦讀佛經、打坐,日常确實比較清苦,靜玄師姐還要處理門派雜務,閑暇時間真的不多。峨嵋派“重男輕女”,對男弟子管束甚嚴,但對俗家女弟子,隻要不是鬧得十分“過分”,她一般也是睜隻眼閉隻眼,不予理會。
而俗家女弟子,出身不一,可無論是富家大戶的小姐,還是貧寒孤女,少女天性一緻,年紀大些的可能還比較穩重,年紀小的,則都是喜玩鬧的。
芷若自然是與一衆俗家姐妹們打成一片啦。
她雖然因前世的經曆,能耐得住性子,也喜歡習武,但并不代表她喜歡清苦。前世是因為家中管束嚴格,沒辦法,這一世有一衆師姐妹朝夕相處,其中不少人年紀還相仿,性情相投,芷若如魚得水,自然是一起玩耍了。
當然了,說是玩鬧,但畢竟門規擺在那兒,“學業”又重,再加上下山辦事、曆練之類的事務,大夥兒也“鬧”不到那兒去。一些出身富家大戶的女弟子,閑暇時會來個琴棋書畫;不會這些的,一般也就是到山下小鎮逛逛,或是遊山逛水——峨嵋山群峰競秀,占地極廣。峨嵋派雖在此間立派,但所占不過寥寥數峰,也不禁佛道在此設觀建寺,所以,真有親近大自然之心,還是很有可觀之處的。
芷若倒是興趣廣泛,遊山逛水也愛,琴棋書畫也學。不過最多的還是讀書,找一湖畔或溪澗小亭——沒有的話,就自己動手,劍斬翠竹,以内力搬運之,搭建之——安坐其中,飲一壺山茶,讀一卷詩書,真是逍遙适意。
隻是這樣的日子,似乎要告一段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