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綜武俠]峨嵋劍仙 > 第71章 倚天劍寒(71)

第71章 倚天劍寒(71)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卻要勞煩師姐。芷若雖有此想法,但派中弟子籍貫如何,性情、武功如何,我多半不知,還請師姐參謀一二。”

靜玄當仁不讓道:“禀掌門,此番我峨嵋随師父遠征光明頂,共有41人,一路戰隕、病故,及至眼下,還餘36人,包括四代弟子32人,五代弟子4人。其中,籍貫不是蜀地的共有……”

芷若與靜玄傾心交談,靜玄也果然毫無保留,有熟悉派中事務的靜玄支持參謀,很快便将芷若的一時想法變成了可行的方案。

随後,兩人又一起對滅絕師太留在血衣上的劍陣進行了研讀推演,靜玄亦認為劍陣雖有粗疏之處,但不影響劍陣實戰威力,完全可以教導衆弟子演習。

于是當天下午,兩人便将所有弟子召集起來,由芷若先公布了“血衣劍陣”。

芷若資曆淺顯,雖然有滅絕師太遺命,但僅憑此能否讓衆弟子服膺,芷若還是有些擔心的。而這,也是她事前先單獨與靜玄交心的緣故。

不過,她的擔憂雖然不無道理,但她明顯還是低估了自己在衆師姐師兄們心目中的形象。餘者不論,隻說她那夜孤身犯險,一人一劍挾持敵酋而牽制鞑子燒塔,無論是這份豪情還是俠氣,都令人心折。故此,雖然她年輕資淺,也确實有人有依仗資曆輩分“倚老賣老”,但若說有人公開質疑其掌門身份,卻是沒有的。

當然,這也與研習劍陣本身這件事有關,畢竟這是滅絕師太臨終傳下來的絕版武功,天然存在“政治正确”屬性,就算有心人有心挑刺,也不敢在這件事上發難。

“血衣劍陣”,既是滅絕師太的嘔心瀝血之作,也凝結了滅絕師太和芷若兩人的共同智慧結晶,說是“大略而成”,實則已頗為完備,并無什麼大的缺漏。

其中的步法方面,滅絕師太聽從了芷若的思路,以【四象掌】的步法【四象步】為基礎,略作改良,以契合劍陣。

至于劍法,相比芷若主要參考【滅劍】和【絕劍】,滅絕師太身為一代劍術名家,則是博采衆長,推陳出新,直接創制了一套新劍法。其劍意與芷若之前的思路一緻,但基礎劍招更加精練,隻有八招,彼此銜接更加自然。而且在基礎劍招的基礎上,變招更加豐富。如此,既易上手,而變化又多,适應性更強,可謂攻守兼備,威力極大。

劍陣有兩種基礎組合,分别是四人劍陣、七人劍陣。七人劍陣威力更大,攻守兼備,幾無破綻。四人劍陣更加靈活,攻低防高,更适用于以少敵多、以弱敵強。劍陣以七人為基礎,可以加倍組合,形成十四人、二十一人、二十八人等大型劍陣,變化更加複雜,但如果習練娴熟,則威力也更可觀,甚至不僅限于江湖争鬥,若略作變化,甚至可用于戰陣搏殺。

此劍陣被滅絕師太命名為【四象北鬥劍陣】,無論是以四象步為基礎的步法,還是滅絕師太博采衆長、推陳出新的劍法,其淵源都起自峨嵋派武功。此時在場衆弟子都是峨嵋派中精英,因此理解不難,上手很快。

待衆人初窺門徑後,芷若便組織了幾次模拟比鬥,結果令人十分振奮。即使以此時衆人對劍陣掌握之生疏,由四名五代弟子組成的小劍陣,就已經是靜字輩師太所不能突破的了,甚至四名靜字輩師太聯手,也不能破這四人小劍陣。至于七人劍陣,即使是靜玄、芷若,若不使出【藏劍式】等壓箱底的絕招,也要避其鋒芒。

有此劍陣,衆弟子士氣大振,由滅絕師太逝世帶來的低落、沮喪、仿徨等負面情緒,也一下子祛除大半。

與此同時,芷若在劍陣創制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在靜玄以及蘇夢清、貝錦儀等同囚一室的師姐們的議論宣揚中,也被衆弟子所知。而由此帶來的“衆人鹹服”、威信初立,卻是芷若之前未曾想過的意外之喜。

如此習練三日,衆人大略掌握好。而此期間,芷若又按照其與靜玄所議名單,依次尋這些弟子談話,其中性格能力不足、或個人抵觸心理太強的,剔除在此。又尋雖籍貫不符但個人意願強烈的補足,共12人,将作為峨嵋派的外派弟子,三人一組,共分四組,一駐武昌,一駐集慶,一駐定海,一駐汴梁。這四地,既是其中部分弟子的鄉梓,又是交通要隘或名城重鎮,同時還有與峨嵋派交好的或是上幾代弟子下山後創立的幫會門派、佛寺女庵,便于峨嵋弟子長期駐守。

而這些外派弟子要對自己的身份半隐匿,以更适合的身份在明面活動,其職責,首要是探聽義軍、幫會、官府、元兵的動向消息;其次是了解掌握當地官吏、豪強的“政治傾向”,對不滿元廷的、不看好蒙古人天命的、畏懼義軍的,要“記錄在案”,以備将來拉攏、策反;三是與附近義軍接上頭,觀其心氣作為,對一心抗元并愛護百姓的義軍,主動襄助合作;四是授權各組組長可以峨嵋名義,對忠直純良、對鞑子有刻骨仇恨之人,加以考驗後,發展為“外門弟子”,以壯大本派力量。

既然是做類似潛伏、策反的“準特工”工作,保密是第一位的。當然了,以峨嵋派的江湖習氣以及元廷的腐朽崩塌,所謂的保密,既不可能,也無須達到後世的标準。不過,芷若還是參照後世看過的影視劇、小說之類的“不靠譜”的快餐文娛,硬着頭皮拟定了“外派弟子紀律守則”,并與靜玄二人,對這十二位弟子,逐個送其離開。而這十二人之分組去向,也隻有她和靜玄二人掌握。

待十二名弟子都離開後,芷若這才召集衆人,公布了上述決定。

其實這幾天芷若、靜玄兩人的動向,有心的弟子都看在眼裡。而談過話的弟子,雖然要求其保密,不要與其他師姐妹兄弟透露,但江湖門派本就不是紀律嚴明的政治組織,怎麼可能真做得到?再加上自昨日起個别弟子的悄然離開,到了此時,大多數人已經知道了個差不多,隻不過對事情全貌還不怎麼了解。

也因此,芷若召集衆人議事時,餘下弟子多數都有了心理準備。

但即使如此,當聽到芷若說出這個“外派潛伏方案”後,衆人還是大為吃驚,一時間嗡嗡然。

不過,雖然議論紛紛,但若說反對,卻是一個沒有。隻能說,作為江湖兒女,打打殺殺什麼的,她們都駕輕就熟,但說到組織建設、獲取情報什麼的,真的是超出了她們的見識和能力範疇,連想都未想過,何談提出意見建議呢?

更重要的是,就算她們覺得這事“出格”,但在新晉掌門“為完成師父遺願”的“大義”面前,也說不出半句不是來。

當然,頭鐵的人還是有的。譬如衆弟子中有名的刻薄人丁敏君,忍不住質疑了一句,結果新晉的掌門師妹還沒說話,一旁的大師姐靜玄就來了個三連問:

“怎麼?難道丁師妹你不想實現師父她老人家的遺願?”

“怎麼?難道事情難辦,丁師妹你就不辦了嗎?”

“怎麼?師父屍骨未寒,丁師妹你眼中就已經沒有師父了嗎?”

最後一問一出,丁敏君就“噗通”一聲跪下,滿頭大汗淋漓,連忙叩首請罪。

當下再無一人質疑。

而新晉掌門師妹站在大師姐靜玄身旁,一身素衣,不染纖塵,臨風玉立,大有弱不勝衣之态,實是惹人憐惜。然而其雖清麗脫俗、仙姿玉色,卻蕭然有瘦鶴之姿,凜然而生威。至此而後,再無人敢小觑于她。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