丐幫這兩人采取同樣的路數,出掌輕柔,以無聲為要,謝遜左支右绌,已經接連遇險。這時聽到金花婆婆在旁點明丐幫諸人的出招,以謝遜之武學造詣,立即明了于心,更勝過此前的聞風辯位,轉瞬間即轉守為攻,那鄭長老一時不妨,竟被打得連退數步,好在有那季長老在旁相護,這才打斷了謝遜的攻勢。
這時,那個一直站在旁邊沒有出手的青年丐幫長老出聲道:“金花婆婆,你明着不助謝遜,這口頭相助,難道不算麼?”
金花婆婆冷冷道:“閣下也是丐幫中的長老麼?恕老婆子眼拙,倒沒會過。”
那青年道:“在下新入丐幫不久,婆婆自是不識。在下姓陳,草字友諒。”
金花婆婆自言自語:“陳友諒?陳友諒?沒聽說過。”
那邊金花婆婆困惑此人身份,這邊芷若卻是心頭一震。
陳友諒,作為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的最大對手,但凡對那段曆史有點了解的人,都不會不認得這個名字。
這可是在元末諸路義軍中,最有可能與朱玩璋争奪“北伐中原、一統天下”出線權的義軍領袖。雖然其在史書上以“陰險狡詐多疑自大”等負面形象居多,而其本人也有殺掉原首領上位的“卑劣行徑”,但很難說這其中有多少是“成王敗寇”的成分。畢竟,作為成功者的朱元璋,細究起來,也同樣有弑其君的“黑曆史”。而其在消滅其他義軍勢力時,也不乏卑鄙之舉、行屠戮之事。
但這不妨礙他成為明太祖,也不妨礙後世人們推崇他的功績。
事實上,像張士誠那樣自守一畝三分地,反倒會使元廷獲得喘息、恢複元氣的機會,繼而導緻反元義軍全面失敗的可能。
從這個角度講,朱陳之間的戰争,其實也不能簡單定性為“農民起義軍間的自相殘殺”,而是兩個同樣擁有一統天下之志的枭雄,角逐那個唯一代表中原百姓驅逐胡虜、恢複漢家河山的資格。雖然結果是朱元璋獲得了勝利,但這其中卻有相當的偶然因素。
當然,即使不剔除這些偶然因素,以成敗論英雄,那麼就算陳友諒不如朱玩璋,作為能與他角逐一時的枭雄,也絕對是這個時代數一數二的豪傑了。
這樣的人物,芷若哪敢有半分輕視?
當然了,這個武俠位面與曾經的位面學到的曆史,肯定是有所差異的。譬如自己後世曆史記載的朱元璋,其早年隻有當過和尚、讨過飯的記載。而在這個位面,他卻早早加入明教,還混成了有頭有臉的香主。
至于陳友諒,芷若依稀記得好像曾是個魚販子,但在這個位面變成了丐幫長老,好像……也不是不能接受。
至于會不會隻是重名?當然不排除這個可能,但也隻是不排除。反正,芷若的直覺,就是此陳友諒就是彼陳友諒。
那既然是能成為稱霸一時的枭雄豪傑,芷若自然對他大起戒備,可以說是拿出十二分的精神來關注此人了。
不過也正因此,她反而不會像先前那般沒有避諱、“坦坦蕩蕩”的打量了。而是收斂眼神,隻留餘光保持觀察。
而就在芷若這一時失神思索時,場上的比鬥又有變化,那鄭長老在被謝遜逼退數步後,再站不住腳步,幾招之後又被謝遜一拳正中左臂。眼見形勢危急,那本已退下的三名丐幫弟子又重新挺刃上場,當下成五打一的局面,謝遜左支右绌,又陷危境。
不過,這一回,金花婆婆卻沒再繼續指點,反而拄杖站在那裡,隻是微微冷笑。
芷若不知道金花婆婆心裡打的什麼主意,不過她與謝遜并無交情,峨嵋與丐幫也少有交往,所以,雙方死傷如何,于她并無觸動。金花婆婆能淡然處家,她同樣也沉得住氣。
尤其她此番孤身犯險,當然是水越渾越好,這樣,她就可以由“火中取栗”變成“渾水摸魚”了。
然而,江湖上鼎鼎大名的“金毛獅王”謝遜,哪怕目盲,也不需要旁人相助。隻聽他一聲大吼,芷若便見場上黑光一閃,隻聽嗤的一響,那三名丐幫弟子的手中兵刃登時被斬斷,而一齊被斬斷的,還有季長老和那三名丐幫弟子的身體,四人齊胸斷成八截,四面八方地摔下山麓,而沿途亦灑落髒器和鮮血,場面極度血腥。
五人中,隻有鄭長老斷了一條右臂,跌倒在地,而其背心上還嵌了兩粒石子。
至于謝遜,則手提一柄黑沉沉的大刀,昂首站立,威風凜凜,宛如天神一般。
這一下變故來得快極,芷若正心驚肉跳,聽到前面的金花婆婆喃喃自語道:“武林至尊,寶刀屠龍!武林至尊,寶刀屠龍!”心中頓時一凜——
原來這就是屠龍刀!
如此鋒銳威猛,不愧是與倚天劍齊名的神兵!
那邊鄭長老一臂斬落,背上又給石子打中,痛得殺豬似地大叫。轉眼間,丐幫七人組五死一傷,隻餘陳友諒一人完好。
隻見他臉色慘白,卻一邊右手略舉,左手橫擺,一邊朗聲道:“謝大俠武功蓋世,佩服,佩服。這位鄭長老請你放下山去,在下抵他一命便是,便請謝大俠動手!”
此言一出,衆人盡皆動容,謝遜亦感其義氣,遂道:“陳友諒,你倒是條好漢,我不為難你,将這姓鄭的抱了去吧!”
不想這陳友諒還來勁了,不走反道:“在下先謝過謝大俠不殺之恩。隻丐幫已有五人命喪謝大俠之手,在下十年之内倘若習武有成,當再來了斷今日恩仇。”
如此膽色,倒是正合謝遜這種江湖豪傑之士的胃口,不僅沒惱,反而應下了此約:“老夫若再活得十年,自當領教。”
陳友諒又抱拳向金花婆婆行了一禮,告了聲得罪,就抱起鄭長老,大踏步走下山去。
陳友諒這番表現,真的是講義氣,有膽氣,真是江湖英雄豪傑作風。隻是芷若“先入為主”,一想到此人是日後能割據一方甚至有問鼎天下的枭雄,此刻卻如此正氣十足,實在是有些不适,總覺得有些違和。
因為這不适感,芷若的目光難免就多了些審視。而也正因此,當陳友諒抱起鄭長老後,芷若頓時恍然大悟,看向陳友諒的眼睛也眯了起來。
這厮又是雙手右舉左橫,又是雙腿錯位,分明是江湖上常見的兩招拳腳功夫“獅子搏兔”和“降魔踢鬥式”。而他方才的站位,這“踢”的“鬥”分明就是那躺在地上哀嚎的鄭長老,而要“搏”的“兔子”呢?
芷若妙目流盼,看到站在金花婆婆旁邊的殷離。
是了,這要“搏”的“兔子”就是離他最近的阿離。
如此,這陳友諒的打算就昭然若揭了——
首先,假裝英雄豪傑,用義氣和膽色來投“謝遜”所好,賭他會因為欣賞這股江湖英雄氣概而放過他。另一面則做好最壞打算,若是謝遜執意要殺他,那他就一腳踢起鄭長老,當作盾牌。然後再抓住殷離,或做人質,或做肉盾,之後再伺機突圍。
哎呀!這才是一代枭雄的風采啊!看他如今三十餘許,還未曾舉義或加入義軍,與那朱元璋一樣,還未到真正發迹之時,即有如此機心,也難怪日後會成為攪亂天下的群雄之一。
芷若默默目送其離開,其實心中一度有将其機心揭開的打算。但再一想自己的處境和深入此“虎穴”的目的,最終還是按下了自己節外生枝、想要“搞事”的“蠢蠢欲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