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又夏正要踏過門檻的腳一下就頓住了。
在她的世界裡,她爹娘不會咒她去死,不會覺得她的死會讓家裡變得更好。這一點,他們很不像。
郗又夏仍然固執地為她的爹娘開脫。
直到孫悟空把手搭在她的肩上,輕聲道:“他們是你原本世界爹娘的影子。”
換個殘酷些的說法就是,他們并無不同。
“并無不同嗎?”郗又夏喃喃着,回憶起她和爹娘相處的日子。
她是爹娘第一個孩子,但因為家裡窮,以及爹娘沒有經驗,她的前兩歲過得格外難熬。
不是娘忘了喂她奶水,把她餓得哭啞了嗓子,就是爹為了偷閑,把她放到床頭,用枕頭圍起來,就不再管。
她那時才兩歲,當然不記事,這些都是她聽鄰居阿姨說的。
那時她的弟弟剛出生,爹娘對他的好所有人都看在眼底。
鄰居阿姨沒有兒子,見她爹娘盼來了兒子,心底直冒酸水,就拉着她和妹妹講一些爹娘對弟弟的偏心。
她那時還沒變得像現在這般溫順,但鄰居阿姨在她眼裡不是什麼好角色,于是她隻是聽,不去和爹娘争辯就算爹娘幡然醒悟也補不回來的東西,妹妹卻是個烈性子,“噔噔噔”跑回家,舉起弟弟就要往地上扔。
爹娘見了連忙把妹妹攔下來,壓着怒火問她要做什麼。
妹妹那時候就已經能看得出是個美人胚子,爹娘考慮得長久,自然對她要寬容一些。
但妹妹還是怕挨打,冷靜下來就嗫嗫嚅嚅地把鄰居阿姨講給她聽的話完完整整地複述給爹娘。
爹娘當即就去找鄰居阿姨理論她為什麼要給他們的兩個女兒灌輸這些亂七八槽的事情。
兩家關系本來就不好,經此一事,更是差到極點,見面就要冷嘲熱諷幾句。
最後鄰居阿姨忍不下整日處在這種惡劣的社鄰關系中,搬走了。
再無人幹涉爹娘對郗又夏和妹妹“苦口婆心”的規訓,慢慢地,兩人都把爹娘的偏心藏到腦海裡最不引人注意的角落,不再提起,也不再去想。
長大後,弟弟上得都是最好的學校,她和妹妹卻是哪所學校的學費便宜,就去哪所學校讀。
但妹妹好運些,在繪畫上有天賦,她心儀的學校總向她投來橄榄枝,并免去她的學費。
爹娘高興地合不攏嘴,當然不會去幹預妹妹。
而她,平庸得過分,引得爹娘把失望的目光落在她身上。
别人的青春期豐富多彩,她的青春期卻是在爹娘的一聲聲歎氣中度過的。
她慢慢就覺得是自己虧欠了爹娘,頭越來越低,脾氣也越來越溫順。
再之後就是她的終身大事了。
謹遵爹娘的教導,她從沒有過自由戀愛,當然她這種性格也沒人願意和她談戀愛。
最後到了該婚嫁的年紀,爹娘親自給她選了一家給彩禮最多的人家。
她和丈夫的第一次見面是在訂婚宴上,丈夫長相端正,人也溫和,可她卻沒有任何感覺。
不過說到底,她也不清楚愛情究竟是個什麼感覺。
或許那種令人安心的平淡就是愛情呢?
總之,她就那麼稀裡糊塗地嫁了。
得益于她從小的不反抗和令人驚異的聽話,她和爹娘從來沒有争吵過。
因而爹娘也沒機會說出很難聽的話。
在她的印象裡,她和爹娘的關系是淺薄的,是溫和的,而并非她如今看到的這般歇斯底裡,這般令她心生抗拒和退意。
安靜地聽了一會兒爹娘對她的咒罵,郗又夏閉了閉眼,轉頭看向孫悟空,唇角還在努力想要揚起一個柔和的笑意:“我們回孫宅吧。”
可她失敗了。
孫悟空哪吒楊戬都看得到她眼底的難過,他們突然就覺得是不是有些太過于急于求成了。
他們并不着急返回天庭,郗又夏其實也不着急成長。
這法子确實是能讓郗又夏快速碎掉對她爹娘的濾鏡,可太殘忍了。
三人安靜地陪着郗又夏回孫宅,一路上絞盡腦汁也沒能想出該怎麼安慰郗又夏。
還是阿嬷會來事,在郗又夏和孫悟空三人身上轉了一圈,就大緻猜出了剛才的外出讓三位少爺帶回的姑娘不高興了,連忙叫過幾個正閑的奴婢,附在耳邊吩咐了幾句。
不消片刻,郗又夏就被各色糕點包圍了。
阿嬷為郗又夏遞上手帕,慈聲道:“廚房新做了些糕點,請姑娘品鑒。”
郗又夏看得眼花缭亂,推脫不過阿嬷的熱情,撚起一塊糕點,放進嘴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