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月霖取出昨日寫下的書信,認真檢視。
信寫給書院山長蕭默。
住到竹園,看到蔣昭留下的預言手劄,得到蔣昭留存的一筆财富,顧月霖都如實告知恩師。
蕭默若相信,便會針對預言有所準備,設法讓更多的人有所準備;他若不相信,也絕不會外傳。從來就是那樣的一個人。
顧月霖封好信件,喚來周全,笑道:“你還得去城裡。”
周全也笑,“小的自來閑不住,有事您隻管差遣。”
“帶上兩個小厮,坐車去城裡,把這封信加急送出去。”顧月霖遞出信,拿出荷包,取出一張百兩銀票,“再添置三匹馬,二十兩一匹的就行。餘下的銀錢你管着,接下來的一段日子,要花錢的地方很多,外院的人要經常出門。”
周全應聲領命而去。
長房之前共四匹馬,一匹駕車,三匹供顧月霖和陪着去書院的辛夷、景天常用。
算算時間,辛夷和景天一半日内就能回來。
馬車是内宅常用的,接下來要酌情添置些人手,事由又繁雜得很,三匹馬可倒騰不過來。
至于馬的價格,最常見最實用的,近幾十年都是二十兩一匹。價格再低的,除卻急于救急的,皆有不足之處。
價格高昂的駿馬寶馬,顧月霖自認買回來也給不了人家用武之地,還是算了。
蔣氏腳步匆匆進門來,坐到書案對面,先交給顧月霖一張清單,“我目前能想到的是這些。”
顧月霖擺到手邊,又拿過自己拟的那一份,加以比對。
蔣氏有些焦慮,“真的應驗了,你怎麼還像沒事人似的?”
“怎麼可能。”顧月霖失笑,“我是想先籌劃好,再分輕重主次着手。”
“是這個理。”蔣氏輕輕透一口氣。
顧月霖說起實際的事:“禦寒重中之重是柴炭棉衣糧米,按現有一切,不妨先着手炭與柴。
“我仔細問過了,現今柳柴炭八錢銀子一百斤,白炭五錢一百斤,木炭最低四錢、最高八錢一百斤。
“好木柴價格相差算是不大,一百斤的價格是六錢到七錢銀子。
“我拿不準的是,要買多少。”
他舉例的是往年在顧家常年用的,再好的再差的自然還有很多,價格差距懸殊,而那是根本不用考慮的。主仆都已習慣的生活條件和環境,沒必要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