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瑜現在整天在家,有大把的時間,陶舒朗告訴她自己今天休班,兩個人商量見面時間,陶舒朗是從關城過來,周家瑜跟他講看他的時間,陶舒朗回了一句她來定。
周家瑜平時每天都有午休的習慣,并且時間還不短,有一天沒有午休的話會有點頭暈腦脹。
見面時間定在下午五點。
午休之後頭腦保持清醒去見人正好。
地點也是周家瑜定的,在離家兩條街的一家路邊小館,他們家的鍋子很有名,湯底清亮,食材新鮮,羊肉非常美味。
她有一個習慣,喜歡雨天打牙祭,下雨天有時候她會去那家店吃,自己穿着防水鞋,撐着一把很大的格子傘,直接走路去,下雨時整個城市有一種不同的氛圍,讓人惆怅又清醒,讓人想吃點好吃的,想喝杯熱飲,吃飽了舒服地回家躺着追劇。
陶舒朗要去接周家瑜一起去吃飯的地方,周家瑜說不用,自己走路過去。
她提前到了半個小時,見面的時候先到的人好像有點主場的優勢。
她剛走到門口,旁邊有人從車上下來,是陶舒朗,他比自己到的更早,兩個人一起走進店裡。
老闆娘已經認識周家瑜了,“今天還是原來的套餐嗎?”
周家瑜說今天換點别的,從服務員的手中拿走了點菜單。
兩個人落座。
陶舒朗今天穿着白襯衫黑西褲,很簡單常見的裝扮,穿在他身上有種渾然天成的妥帖和自然。
周家瑜把單子遞給陶舒朗,“今天我請客,想吃什麼打鈎。”
他手裡拿着單子,眼睛在單子上方看了一眼對面,“你平時來都是什麼套餐?”
周家瑜說了幾樣,有葷有素,陶舒朗點頭,“嗯,今天你有别的想吃的嗎?”
“沒有。”
“嗯,那就按照你的套餐來雙份吧。”
因為不到五點,店裡人還不多,店裡設計的小隔斷隻保護身體隐私,隔音性幾乎沒有,之前周家瑜一個人來吃的時候,也不用在意别人好奇的目光,有時候還喝杯啤酒。
周家瑜喝啤酒還是周元明教的,用他的話來說,女孩子要會喝點酒,不然以後進入社會會吃虧,周家瑜滿十八歲之後就開始偶爾喝一點啤酒,第一次喝啤酒沒經驗,按照飲料的喝法大口喝了半杯,因為喝太猛一會頭開始發暈,她在那支着頭問為什麼感覺有點暈,把周元明和彭月華都逗笑了。
後來周家瑜想了想,不會喝酒會吃虧,這個邏輯也不對,直接說自己不會喝酒好了,根本沒必要去沾酒,作為女生,一般不會有人會強迫你去喝酒。
不遠處傳來碰杯的聲音,聽聲音好像是幾個女生在聚會,其中一個女生正在吐槽相親對象,“他說要找賢妻良母,并且明确表示女方要自己家人滿意才行,尤其是他媽媽,他認為自己這樣做就是孝道。”
接着傳來一陣嗤之以鼻的聲音。
陶舒朗和周家瑜這桌本來正在講一家公司,結果隔壁這桌說話聲音更大,強勁地灌入耳膜,反應過來後他們兩個都沉默了。
好像真正經曆過風暴的人聽旁人在談論那場風暴殺傷力傳言有多大。
就在此時,服務員推車走到他們這桌開始上菜,兩個人彼此沉默,雙雙看着服務員擺菜。
周家瑜笑着看着服務員,“麻煩給我們拿雙公筷。”這家店的公筷是特制的,需要專門再要。
周家瑜從服務員手裡接過公筷,她詢問陶舒朗的意見,“我們先燙菜?”
吃火鍋先燙菜是兩個人之前在一起養成的習慣,但之前都是陶舒朗在飯桌上忙活,周家瑜隻負責吃。
習慣沒變,做這件事的人變了。
倒不是周家瑜好客,而是她現在已經一個人生活習慣了,自己不動手就真的沒得吃,她不喜歡吃外賣,高鹽高油還貴。
兩個人走出店時外面已經起了涼風,周家瑜裹緊身上的針織衫,陶舒朗看到她被風吹到的樣子,臉龐這會有些冷豔。
天氣不好,周家瑜想趕快回家,她先開口,“你路上慢點,我離着很近,走路回去。”
陶舒朗看着她說,“起風了,讓我送你吧。”
他的語氣讓周家瑜想起以前,他們還在校園,中午陶舒朗經常騎車帶着周家瑜一起去學校餐廳吃午飯,學校有個餐廳蓋澆飯很好吃。
天氣冷的時候,周家瑜會在電車前面系上擋風被,她在後面坐着的時候就會用力把擋風被向後拉,這樣會把陶舒朗包裹嚴實,自己膝蓋也會被蓋住。
有時候兩個人也會一起暢享未來的生活,周家瑜說,“我們先買車,這樣冬天就不冷了。”
“各種不好的天氣都沒關系啦。”
當時兩個人正坐在一張路邊的木椅上,一人手裡捧着一杯熱飲,陶舒朗伸出胳膊把她摟住,然後側頭親了親她的額頭,他答,“好,一言為定。
陶舒朗家庭條件不錯,但是他上班之前可以支配的錢不多,後來他上班,收入越來越高,後來他買了車,但自己已經和那個要坐車的人分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