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你睫毛在抖,」她耳語如手術刀劃開紗布,「死人是不會計算墜落加速度的。」
後來她在醫務室解釋:「我隻是想測試即興反應能否突破悲劇慣性。」
校醫棉簽擦過她手背滲血的牙印時,我瞥見她筆記本上密密麻麻的公式﹣﹣她在用斐波那契數列計算台詞間隔時長。
終幕:未落幕的變量
公演前夜,我們在禮堂調試追光燈。她突然站上羅密歐自刎的高台,将匕首換成竹簽:「要不要試試改寫結局?」
「莎士比亞的文本誤差率不容篡改。」我調暗燈光。
「可朱麗葉從未說過'愛'字,」她抛起竹簽又接住,「她隻說'我太過迅速'一一或許她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愛得太精确。」
次日幕布升起時,她将假毒藥換成了真正的蜂蜜檸檬糖。甜味在聚光燈下蒸騰成霧氣,而我咽下糖丸時,第一次放任呼吸頻率失控。
後記:風紀委員的觀察日志
4月16日晴
竹栗果步歸還道具匕首,刀刃刻着新公式:
心跳誤差率=(1.618x台詞間隔)÷體溫波動
附注:下次排練,試試用開根号計算吻戲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