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施仁領着一衆弟子當堂诘問許回,百姓都站在他身後。可時異事殊,許回有理有據,駁斥了施仁,百姓又覺得許回是個能秉公執法的好官了。民心向背,隻在一念之間。
昔年,施仁靠着幹預司法,在朝野間博得了不少美名。各地的讀書人不遠萬裡投到他的門下,以為他果真是當代聖人,肯為百姓發聲。
他靠着這一招無往不利,誰料想竟然在許回這裡翻船了。為了保住自己為民請命的招牌,他隻好硬着頭皮強撐。
“我願為陶二郎辯護,替他張目,請大人準許。”
許回欣然點頭,“善哉。你既是陶二郎的辯士,自然有資格踏上公堂。”說着,許回又掃了一眼施仁的弟子,“至于爾等,與案件并不相幹。來人,将他們轟出去!”
差役都得了呂寺卿的吩咐,讓他們務必遵照許寺丞的指派。又兼許寺丞事事占據上風,他們更加有底氣。此時聽上頭說話,便即刻拿起棍棒将施仁的弟子都驅趕到了門外。
施仁的弟子原本不放心師父,不願離去,可望着兇神惡煞的差役,隻好自覺退場。
施仁見狀,連忙說:“清場結束,大人可以審案了吧?”
許回搖搖頭,“陶二郎有了辯士,金三娘卻沒有,不妥不妥,竟還是改日再審吧!”
施仁悲憤呐喊,“金三娘德行有虧,天下誰人願意替她辯護?莫不是一日未替金三娘尋着辯士,一日便不審案呢?”
有沒有搞錯啊,你這時候拖延,他還等着這樁案子翻身呢!
許回皺眉,“施先生慎言!此案尚未審理,你怎能妄下斷言,栽贓于她!”
施仁把牙都咬碎了,“是某失言。可案件審理應當從快從速,盡早還受害者一個清白,也還天下一個公道!如何能一日推過一日,最後草草了事?”
許回慢條斯理地說:“子曰:‘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一昧求快,隻會好心辦壞事,須知事緩則圓的道理。”
橫豎是你有理,施仁賭氣地說:“這也不成,那也不成,那便請大人想個兩全的法子吧!”總之,我跟你耗到底!
許回見時候差不多了,便大聲問道:“爾等可有人願意為金三娘辯護?”
圍觀的百姓面面相觑,卻無一人答話。
許回又說:“來人,寫一張告示,就說大理寺欲替金三娘尋一辯士,有意者可揭榜而來。便就張貼在門外。”
自有人領命而去。
許回點點頭,“看來今日是尋不到了,若有人揭榜而來,再行公審,今日便退衙罷。”
施仁抵死不從,洋洋灑灑說了許多話,指責許回失職,不該拖延時間。
許回閉目假寐并不說話。
直到人群中傳來一個聲音——“我願。”
許回猛地一下睜開眼睛。
三鴿高興地說:“是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