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惜月就這麼走神了許久,直到靖王爺姗姗來遲入座長公主身側,宴會才正式開始。
此次宴會主人是皇後,明惜月尋思着王爺公主們、隻怕也是來作陪的。
隻是這次宴席讓明惜月食不知味,她似乎吃不慣大内的精緻菜肴,隻一心盤算着何時能回家吃自己母親親手包的粽子。
她前世雖是北方人,但是卻很喜歡肉粽,鹹肉、臘腸、牛肉的粽子都愛吃,也愛那去了核的棗子和甜甜的紅豆沙……
“在座的,可是明家的惜月小姐?”
正當明惜月盤算着下次再受邀一定要稱病不來時,眼前不知何時竟站了一位女官。
于是她連忙起身,稱自己便是明惜月。
而那女官則很平靜地告訴她,皇後娘娘想見她,叫她跟去觐見。
明惜月應了聲,心裡卻疑惑不解皇後娘娘為何要見她……
而在座的貴賓們見有人起身,一時都齊刷刷地望向明惜月,惹得她社恐症爆發,恨不得跳入那金明池遁走……
待走上殿前,明惜月依着女官的指令向皇後行禮。
當她起身後,忍不住偷看了眼皇後的模樣,竟讓她莫名想到了前世認識的那位臉上常年挂着職業假笑的公司HR,一時心裡有些不自在……
皇後主動笑着和明惜月閑話家常,問她今年多大,還問她在京城可住得慣。
明惜月一一禮貌應答,心裡吐槽說“就算開始時住不慣,兩年多也早就習慣了”。
随後畫風一轉,皇後主動提出聽說明家小姐頗有詩才,說此番佳節、如此熱鬧宴席,問明惜月可否現場賦詩一首。
聽罷,明惜月頓時吓得魂兒都快沒了……
這年她甚少再在公開場合背詩,而且從未被要求在正式場合現場作詩,一時竟想不出該背哪首。
時間仿佛靜止了一般,明惜月下意識擡頭尋找靖王爺的身影求救,卻瞥見他正和一旁的長公主說笑,并不看她。
“真真是關鍵時刻掉鍊子”,明惜月心裡暗自問候了陳嶽好幾遍,罵得有些髒。
明惜月尴尬地笑了笑,打算尋個理由推辭。
她覺着自己仿佛元妃省親那日、被拿住考試卻苦于編不出詩句的寶兄弟,直可惜沒有一個好妹妹助她……
随後靈光一身,明惜月想到了林妹妹,林妹妹可以幫她。
她不禁感歎:關鍵時刻還是得指望女孩子,男人沒一個靠得住。
組織好語言,明惜月擅自将颦兒的頌聖詩改了末句,在紙上盡量一筆一劃地謄抄下來,交由女官遞給皇後。
隻見紙上寫道:
名園築何處,仙境别紅塵。借得山川秀,添來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蘭舟喧競渡,蒲觞祝歲康。
答卷已交,明惜月像等待語文老師批作業的學生般誠惶誠恐,畢竟前世的她不過是個高中時還曾因作文寫跑題、語文成績不及格的沒文化理科生。
片刻後,隻見皇後笑着将明惜月遞上去的宣紙傳遞給了靖王爺,王爺看後竟也笑了起來。
于是明惜月汗流浃背,心裡不住默念着“對不住了曹公”……
“第一次請明小姐赴宴,便難為明小姐作詩,想來是吾唐突了。”皇後依舊笑着面對着台下的明惜月。
“明小姐的詩寫得極好,前幾句寫景甚佳,而末句用詞也很熱鬧、意頭也好,果然明大人教女有方。”
等皇後說完,明惜月忙回道:
“皇後娘娘謬贊了,臣女不才,實無什麼詩才可言,僅以此句恭祝皇後娘娘和公主們端午安康……”
皇後似見眼前人誠懇,便說“初次相見、略備薄禮,也祝明家阖家安康”。
明惜月從女官手中恭敬地接下禮物,再次行禮後便退下了。
等回席之後,明惜月再顧不得許多,猛地飲了好幾杯宮娥遞來的冰鎮梅子水。
低調了許久,這次複又“出山”,隻怕日後東京城又得有好事者調侃她明家女不成個體統了。
明惜月無奈地想着,搖着扇子期待這宴會能盡早結束。
端午皇家的宴席一直持續到了夜裡,眼見一輪輪的歌舞、奏樂,明惜月想到了前世見過的《韓熙載夜宴圖》,隻是眼前的場面竟比畫上畫得更顯皇家威儀。
正聽着琵琶獨奏,明惜月偶然擡頭看見靖王正也盯着她看,還略微側了側身示意她去一旁的水榭等她。
明惜月有些莫不着頭腦,不過她也實在不願意繼續留在席上了,便借口淨手離了大殿。
靖王曾帶她去過幾次金明池,見識過此地的春夏秋冬,也常去去湖邊鄰水處的亭台休息。
白天水池中還進行過龍舟賽,京城的貴女們也都競相搖着扇子遮面呐喊着,場面一度香豔得很。
而此時華燈初上,四下無人,明惜月正獨自坐在靠椅上看着夜湖,水中似養着許多珍奇的鳥類,隻是天光漸暗、看不真切。
許是因為剛才在皇後殿前想到了林妹妹,這會兒置身金明池又仿佛前世遊覽過的大觀園一般。
于是明惜月想起了凹晶館裡雲兒和颦兒對的詩句,雖然才初五不見望月,但眼前的景緻倒也勉強和詩裡對得上,于是她輕聲念起:
“寒潭渡鶴影,冷月葬花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