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夜裡篝火漸滅,明惜月忽而起身坐起擡起手說她“手可摘星辰”。
過一會兒複又躺下,用極小的聲音喃喃說道“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聞言靖王爺好奇地仰着頭想了許久,不隻阿月所說的天上人是誰。
然後終于終于,她明惜月終于是睡過去了。
再醒來已是第二天上午,宿醉的明惜月用冷水洗了把臉,找常和确認醉酒後她是如何回的房間。
常和如實相告,說是小明大人昨夜扶韓少爺回的房間,因着擔心她身體不适,逗留至天亮才走。
明惜月聽後直松了口氣,看來昨夜并沒發生什麼。
其實也并不是什麼都沒發生:後半夜天空落了白,一場雪足足下了三天三夜。
因為這雪下的突然,西北的雪一下便可隔絕天地,幾人回蘭州的行程隻得延後。
而大雪封山,靖王爺擔心軍中生變,便一早和小明大人趕回了軍營。
明惜月獨留在驿站,倒是樂得清閑。
而她時而在窗邊賞雪,時而跑出去讓常和幫忙在院中堆雪人,堆完了還非要他展示拳法給她看……
結果好不容易堆起來的醜陋雪人,就這麼被一拳送去見了閻王。
隻是常和并不知道,這雪人在韓少爺心裡早姓了陳。
随後她又不許常和跟着,一個人跑到空曠的雪地裡仰頭躺倒,一動也不動。
隻因為她明惜月又起犯了戲瘾,她想起了《情書》,想起了已經去世的女演員在雪地裡大聲喊出來的名場面。
于是她從雪中猛地站起,将雙手擡到嘴邊沖着遠方反複喊着“你好嗎”和“我很好”……
直到她喊到缺氧、喊到口腔冷得再也呼不出哈氣,她又想起了小說中的結局:
藤井樹在圖書館看到了另一個藤井樹留下的借書卡,上面繪了她的素描畫,然後故事結束。
也許,不是所有愛情故事一定都會有結局,好的壞的都算上。
或許是天人永隔、再不複相見,亦或是“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錯過,也有可能是因為兩個人根本不是一類人……
比如她明惜月,和靖王爺陳嶽,他們壓根就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兩輩子加起來快五十歲的明惜月,在雪地裡喃喃自語道:“我很好,但是你好嗎?”
“我想你也很好,隻是這好隻怕與我無關。”
幾天過後,等官道上的雪開始化了,小明大人便帶着明惜月一行人趕回了金城。
回程路上明惜月心情大好,還和自家兄長說估計回去不久後嫂嫂就要生了,明長弦聽後也不住得笑。
回蘭州後她心情依舊很好,每天都和小萍一起上街吃茶閑逛,好不快活。
常和也耐心地陪着主仆二人跑遍蘭州城的大小商鋪,隻為給小明大人未出世的孩子準備見面禮。
就在蘭州城閑逛的時候,明惜月發現此地之人很喜歡寫楹聯,逛街時順便看看各家大門便覺有趣得很。
有些比較簡單規整的,例如“萬山不隔中秋月,千年複見黃河清”,讓今世看到清澈黃河水的明惜月覺着很妙。
還有比較清雅的,像“人影鏡中,被一片花光圍住;霜華秋後,看四山岚翠飛來”,明惜月猜測許是出自某個年輕翩翩的文人公子之手。
而路過某家正關着的店鋪時,明惜月看見楹柱上書着“笑語盈盈香滿路,深情款款襪生塵”,一時讓她有些意外,因為這兩句用的典她竟然有些熟悉,但是又有點說不上來……
還有一次明惜月三人路過一間酒樓時,看到門口寫着“勸君更盡一杯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明惜月大驚,沖進店裡找掌櫃問過後才得知,這幅對聯正是靖王爺一次酒後留下的。
她聽罷一時竟有些訝異,遂想到:難道那些她偶爾起興、随口背出的詩句,靖王爺竟都能記得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