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林陪着爹娘,穿梭在熟悉的山林中,度過了春夏秋冬好幾個輪回。
在山林裡,時光的輪轉很不起眼。
你看着葉子黃了,枯萎掉了,寒霜與鵝毛大雪來臨,才會知道一年又走了。
爹和娘似乎老的很快。
他們常常和菲林說:“你守着我們兩個老的幹什麼?不學學你兩個兄長,走出去看看才是正理。我們有伴兒,不用你擔心。”
但爹娘卻也常常看着遠方,山林的入口處,仿佛在等待着什麼。
——他們在盼着兩個兒子回來。
哪怕他們在嘴上說,希望兒子們越走越遠,出去好好闖蕩,娶個媳婦,在外面紮根。
人的心卻似乎會說謊。
樹葉變得枯黃的日子裡,菲林看着葉子掉落,雪花慢慢覆蓋這座山林,常常感覺到一種熟悉的甯靜。
就好像其實并不需要那麼多的拼搏,也不需要像其他人那樣娶妻生子,面對山林,他不覺得孤單,隻覺得寂靜清淨。
他陪着爹娘過年,日複一日。
大哥二哥離開的第三年,爹的腿在山林中因為大蟲追逐受傷了。
從此爹隻能在茅草屋裡,做點簡單的活兒,不能再出去打獵。
娘哭了一場:“你爹怎麼這般不小心,腿摔壞了,往後也不好出去打獵。這可怎麼辦。”
似乎家中必須要有一個撐起門楣的男丁。
爹低着頭不吭聲,他一瞬間瞧着老了快十歲。
爹娘似乎都下意識忘記了,他就陪在身邊。老倆口本能的開始為老無所依的将來所擔憂。
“我不出山 ,陪着你們。”菲林開口。
爹娘的目光都投向了他。
這一次,兩個老人沒有再像從前那樣反駁他,隻是顫動着嘴唇,眼裡浮現出類似感激、慶幸、愧疚的複雜情緒。
還有一些情緒,都在爹娘眼中,菲林沒有全部讀懂。
五年過去了,大哥二哥已經離家八個年頭了。
爹娘似乎也習慣了一家三口的生活。
沒有離開這座山林的小兒子,成了他們唯一的依靠。
人似乎是變的。
随着年齡變老,體格孱弱,那股年輕時能頂着一切的心氣,就這麼熄了下來。
他們比任何時候都需要自己的這個小兒子。
菲林性子是沉默古怪的,但又可靠。
天晴時,娘會把家裡的被褥抱到外面,攤在院子裡曬太陽。
菲林養了一隻獵狗,常常訓練獵狗,在院子裡安靜看着。
娘就會頻頻看他,背脊變的愈發佝偻,目光愧疚複雜。
“是我們耽誤了你,你這般大了,該娶個媳婦了。你爹像你這麼大的時候,已經生下你大哥二哥…”
“也不知道你大哥二哥如今怎麼樣了。哎,我們是老了,幫不上忙了,你在山林裡待着不出去,以後怎麼辦?”
比起菲林,爹娘似乎更加替這個小兒子的終身大事着急。
他們似乎漸漸覺得,是自己的存在,拖累了菲林。
這種歉疚的情感,令兩個老人愈發蒼老。
菲林解釋:“我喜歡山林,喜歡這裡的日子。”
他試圖讓爹娘明白,選擇留下來,是他心甘情願的選擇,不必為此愧疚。
可無論他如何解釋,老人總是聽不進去這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