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允抒詫異道:“此話怎講?”
“聽聞你出事後,有許多《黎民日報》的讀者都湧去報社詢問你的情況,還有些曾經參與過識字會的民衆,他們也對你的境況憂心不已。那時我能調動的人手實在太少,索性病急亂投醫,請他們助我一臂之力。”
“拟出行動計劃後,我将部分任務委派給他們,這樣一來,我們調查的效率大大提高。而且,這些民衆本就散布于城中各處,掌握的消息各不相同,由此我們得以将七零八落的線索整合起來,這也加快了我們探查真相的速度。”
孟允抒深知“朝陽群衆”的威力,那可是世界第五大情報組織,許昭說的這話絕對不摻半點水分。
接着,許昭向她講述了那份盜版小報的來源。
南華門街曾經是著名的書業一條街,但在《黎民日報》嶄露頭角之後,因其格式規整、内容豐富新奇,有越來越多人被其吸引。每人每天為文娛活動留出的空閑時間隻有那麼多,他們将原先看書的時間挪去看報,那些書坊自然流失了一大批顧客。
于是,這些書坊的掌櫃便聯合起來商讨對策,但無論他們推出什麼營銷手段都難以挽回書籍市場的頹勢。最後這些人發現,問題的根源在于報社,隻有想辦法減少他們的交易量,他們的生意才有複蘇的可能。
而後,他們就讨論出了這樣一個給孟允抒潑髒水的損招。這些人也明白這是掉腦袋的事,為了不讓别人查到自己頭上,他們專門雇傭了一些迫于生計的人,請他們負責兜售那份小報。
如果不是城中百姓提供線索,就沖他們那種東一榔頭西一棒追的售賣方式,許昭他們想要抓住這些人簡直是難如登天。
許昭對此發出一句感慨:“此前我從未想過,未經訓練的民衆在探案時的表現絲毫不輸給那些專攻此道的官員。多虧了他們,真相才能水落石出。”
他說起了事件的後續。
“查明真相後,便隻剩下最後一個問題,即如何讓皇上召見我。當時陛下與我嫌隙頗深,誰說話他都聽不進去,反而會加重對我的猜忌,還讓他們因我獲罪。”許昭笑了笑,“在我心急如焚之際,是皇上身邊的一個小太監幫了我。”
這件事中的關鍵轉折點都令孟允抒十分意外,她趕忙問道:“他是怎麼幫你的,又為何要幫你?”
“據他所說,那是緣于之前我與程玄平的一次吵架。當時我們在宮中吵得不可開交,幾乎就要動起手來,那小太監見狀就上前來勸架。程玄平正在氣頭上,便罵他多管閑事,說他一個閹人身份低微,連——”
許昭的話戛然而止,他猛然意識到接下來說的話不妥,迅速地看了孟允抒一眼。
孟允抒知道罵太監的詞肯定都不中聽:“無妨,你繼續說。”
“……程玄平罵他連根兒都沒有,能懂得什麼,這裡哪有他說話的份。”
這話完全就是戳到了太監的痛處,侮辱性極強。
孟允抒向來都對程玄平這種人身攻擊的行為頗為不滿:“那小太監隻是路過,出于好心才上前勸解,他何必把話說得這麼難聽。”
“沒錯。”許昭仿佛找到了知音,“我當時便是這麼說的。況且太監也是人,他們怎麼就什麼都不懂,沒有說話的資格?”
“而後程玄平就說我是頑固不化的榆木疙瘩,憤然離開。我便對那小太監說,程玄平這人向來刻薄倨傲,他說的話狗屁不通,讓他别往心裡去。”
“所以在我走投無路之時,那小太監來府中找我,說是為了感謝我替他仗義執言,願意幫我進宮面見皇上。”許昭有些慚愧地笑笑,“其實他說的這事我都記不清了,卻沒想到他一直将其挂在心上。”
許昭一本正經地講着這些,孟允抒卻笑得直不起腰。
恐怕在許昭看來他隻是實話實說,但在那小太監眼中,許昭卻給了他莫大的安慰,因此深受觸動,感念許昭為他出頭。
世人總說太監通常都心理扭曲,但孟允抒覺得他小心眼得恰到好處。
“後來我就聽從他的安排換上了太監服飾,由他将我帶進了宮裡。”許昭繼續說道,“在皇上喊他進去倒茶時,他便逮住機會讓我進去,我才得以見到陛下,将真相和證據一并禀報給他。”
孟允抒聽得心驚肉跳。這是一步險棋,假如皇上不肯聽信許昭的辯白,他和那名小太監都會因此丢了性命。
許昭看向孟允抒,為這場鬥争作出了總結。
“允抒,你說得對,民衆之力不容小觑。在你我落難之際,最有用的竟然是那些最不起眼的平民百姓、底層官吏。我能夠為你平反,他們功不可沒。”
孟允抒贊同地點頭。
“在獄中我也全仰仗着劉大人助我,否則我恐怕都活不到今日。”
說到這她想起自己漏掉了一件事,連忙問許昭道:“事後你可曾向這些人緻謝?隻要不是違反律令的要求,我們都應盡量滿足他們。”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他們于她有救命之恩。
“那是自然。”許昭的面色轉為無奈,“不過他們卻不肯收取任何報酬。隻有幾個人說,他們想要盛姑娘的手稿以作收藏,這點倒還算好辦。”
孟允抒愣了愣:“他們什麼都不要?”
“倒也不是。”許昭回想了一下那些人所說的話,将其複述給了孟允抒:“他們說,隻要你能早點出來,繼續保持過去的文章質量,讓大家在閑暇之餘有《黎民日報》看,辦好識字會和那些免費講座,這就足夠了。”
孟允抒蓦地想起劉冀說的話。
他幫助自己的原因很簡單。他認為孟允抒是為黎民百姓着想的好人,所以不願眼睜睜地看着她受難。
對這些人來說也一樣。
在平民百姓中,大部分人都沒有讀過書,見識短淺思想落後,并無過人的才華或能力,不能一眼看清事物的本質,甚至有時會受奸人所惑,被人利用還渾然不覺。
但是,他們分得清好賴,知道誰是真正關懷體恤他們的人。
她将黎民作為立身之本,為衆人舉起一支火把,百姓都對此看在眼裡。所以在她陷入危機時,每個人都願意獻出一份微薄之力,就這樣聚沙成塔,一步步地将真相托舉出水面。
孟允抒欣慰地笑起來。她發現自己過去忽略了一件事。
她的仇家固然不少,可支持她的人顯然更多。正是因此她才能夠從這場鬥争中獲勝。
或許她可以借鑒這次的經驗,以此來解決那些棘手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