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桃夭定終身-高冷帝君漫漫追妻錄 > 第37章 一箭天子

第37章 一箭天子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更何況我們幾人年齡相差不大,雖然名義上我是太子,若不是前幾年随父親立下些戰績,如今是否還能坐穩太子的位子都難講。

我母親鄧氏的母國國力微弱,現在的妃子陳氏也不能借力太多,所能依靠的不過是這些年來靠真心換取的一批衷心大臣和将領。”忽略帶疲憊地說。

“那兄長有何打算?”諸兒擔憂問道。

“父親若信得過我,我便為他挑起這江山重擔;若有一日廢棄我,那我也落得逍遙自在,這些全在上天安排。隻要不奪我性命,我便聽天由命。”

諸兒不曾想如今外人眼中最風光的鄭國太子,心境竟是如此頹廢,心下也不禁恻然。“兄長,我現在身份還不是齊國主事,有些事,我也不能最終做主。但是隻要是我所能,隻要兄長召喚,我必赴湯蹈火協助兄長坐穩王位。”

諸兒聲音不大,但聽在忽心中重如千鈞,他知道自己絕不會讓對方深陷險境,但是對方這番話讓他隐隐又生出一些希望,假如自己一天颠沛流離,總會有一人不嫌棄他,救他于水火。

他舉起酒杯,淺淺緻敬諸兒。“你這邊恐怕也不是那麼如意吧!你那次從大都急趕着回去見心上人,後來可見到了?”

諸兒輕酌了一杯酒,苦笑着搖了搖頭,“還要多謝兄長當時借我二百精兵,隻是可惜了,他們跟着我接連奔勞了幾夜,最後我連人影都沒看到。”

“那你現在心裡可放下了?”

“放下又如何?不放下又如何?此生她都不會再屬于我,我所做的不過是盡我全力不去打擾她。”

下人不知何時燃了燈,諸兒颦着眉頭,似乎痛苦極了,鄭忽深知“盡全力不去打擾”這幾句執行起來有多難,又不知如何去安慰他,隻得碰了碰諸兒杯子說:“今夜你我皆是失意人,我們且今朝有酒今朝醉,我陪兄弟一醉解千愁如何?”

諸兒放聲大笑,:“兄長說得甚對,這動蕩塵世,每日不知有多少人戰死、餓死,處處都是失意之人,而我今日和兄長能共坐在一起,便是天大的得意之事。來,我們今夜不醉不歸。”

諸兒酒量甚好,可酒不醉人人自醉。鄭忽想到自結識諸兒以來的幾次會面,幾乎次次都是在戰場,而下次見面不知又是什麼時候身在何處。今夜諸兒就在他身旁,伏案而眠。

月光灑了進來,他将諸兒扶到榻上,為他蓋上一件自己的袍子。自己則輕靠在一側,任由月光滌蕩他的思緒。

鄭齊二國最後決定圍而不攻,既是要紀國公自己先慌了,也是想看看諸侯裡可有應援之國。如此這樣持續了有四五日,紀國公實在忍耐不住,再不聽朝内大臣苦勸,準備開城門議談。

紀國并非小國,前些年天子東遷前尚有餘威,紀國在天子跟前的地位更甚于齊國,那時齊國也不似如今這麼繁盛,紀國何曾把齊國放在眼中。誰料短短數十年,如今被齊、鄭合圍,若再不出城應戰,且不說紀國顔面,單是國内民衆,早已是人心惶惶。

紀國公派了人到鄭國大營,準備先定下和談日期,若不能談妥,便打算就地開戰,總好過坐以待斃。派去的使臣很快便回來了,帶回來的消息卻讓紀國公憂喜交加。

鄭國大軍前日下午已離開,原是周天子召了衛國、蔡國和陳國,興師攻打鄭國,軍隊不日就會到達鄭國邊境,鄭忽被鄭王急令召回,商議如何平息天子怒火。

鄭國突然撤兵,齊、鄭二國原本圍城攻心的威脅便不救自解,單齊國此次兵力,若要硬攻諸兒心中無半分勝算;若要談判,議和又非齊國所願。更何況天子親自率軍和諸侯開戰從未所有,各諸侯此時首要之事,便是按兵不動,看戰況進展再伺機而動。

所以諸兒也不再戀戰,鄭軍走後一天,便吩咐下去,整頓車馬糧草,盡快返齊。紀國公雖暗喜齊國的威脅暫時解除,但更擔憂此次周朝和鄭國最後作戰的結果。

天子為天下之主,若對哪個諸侯不滿,盡可以号令其他諸侯群而攻之。可周天子此次禦駕親征,一是鄭國公和他曆來積怨太深,二也是如今天家威望凋敝,難有真正有實力的國家願意真正幫周天子打這一仗。

而如今鄭國不懼天威,不懼人言,直接迎戰天子,無疑是對搖搖欲墜的周王朝的正面回擊,更是給其他諸侯做了一個極壞的示範。若是此次周王戰敗,紀國公閉上了眼睛,但願不是這樣的結果吧。

鄭國和天子之戰在繻葛打得迅速而激烈。鄭國這些年南征北戰,國内盡是能征善戰之輩。而天王除了自己的隊伍,聽令而來的陳國因國公剛過世,國内幾大勢力為争奪王位正鬧的不可開交,雖然天王号令不得不從,但到了戰場卻毫無征戰之心。衛國和蔡國也是各懷心事。

鄭忽前些年在聯齊抗戎時曾用魚麗之陣打敗過狄戎,此時指揮鄭軍用起來便更有信心。他讓曼伯擔任右陣指揮,來對抗蔡國和衛國組成的右軍,祭仲擔任左陣指揮對抗陳國組成的左軍,而自己、原繁、高渠彌則護佑父王直接對抗周天王。

魚麗陣前偏後伍,壓向天子之軍。天王三軍潰敗的速度超乎想象,鄭軍裡有一将士叫祝聃的,為了赢得鄭王青睐,不請示直追天王中軍,竟一箭射中了周天王的左肩。若非鄭王下令停止作戰,周天王能不能活着從戰場逃離都是變數。

繻葛之戰雖打得短暫,激烈的戰局卻在各諸侯心裡留下了深長的影響。紀國公忙派人密信到魯國給到紀氏,讓她先探一探魯君允的心意,希望允可以從中調和紀國和齊國目前的緊張關系。

紀氏去年新嫁到魯國時曾有一段風光時間,讓多年獨享後宮之寵的敏既詫異又傷痛,畢竟之前婉嫁到魯國一年時間都未曾得到允的半點青睐。宮裡謠傳說這紀氏人雖稱不上國色天香,卻有狐媚之術,因而引得國君允流連忘返。

敏暗地裡請人太蔔算了一卦,并請求化解之法。太蔔給敏求了桃花令符,誰知敏依太蔔吩咐布置之後,允流連紀氏居所的次數少了,但是卻終究寵幸了婉。

如今允還是經常到常甯宮來,但敏明白她和允的感情再也不似過去。允對她依然是極好的,可這極好是源于愛、愧疚還是習慣使然,敏心裡洞若觀火。

可她沒有更好的法子,她隻能裝作渾然不覺,似乎隻有這樣才能抵抗住傷心和恐懼。唯一值得安慰的就是她身邊的兩個孩子了。去年秋天,她有了第二個孩子,孩子出生的時候,允正和婉同遊泰山。後來允回宮後賞賜了很多東西,這個是他登基後的第一個孩子,自然也是極為寵愛的,他親自為孩子賜名牙。

敏在宮内的地位依舊尊貴,特别是她有兩子傍身而紀氏和婉都依然不曾有過身孕。姜太爺拉攏的一些朝臣開始向允進言,要他着手立太子的事。雖說允正值年壯,而正夫人尚未有子嗣,立太子也是國家穩定的要事,且允前些年曾答應過敏要立慶兒為太子,如今有朝臣撺掇,他竟陷入兩難的境地。

立太子要立嫡立長,這樣才名正言順。婉背靠齊國,若有了子嗣便是嫡子,如今若先立了敏的慶兒為太子,待婉的孩子出生後,想必齊國和朝堂内都會有不少壓力讓他改弦易張。

可是,姜谏之四處撺掇要立慶兒,未必沒有敏半分授意。如今允面對敏心裡總有不少歉意,若讓他直接駁了敏的心意,他又不十分忍心。然而,他的心,早已完整地傾斜到鳳藻宮了。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