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桃夭定終身-高冷帝君漫漫追妻錄 > 第42章 朗城

第42章 朗城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母親,不是我的錯。是慶兒和子牙哥哥總是笑話我力氣小,前幾次我都聽你的話不理他們,可是今天他們又把我堵住,笑話我沒有用。我沒有忍住,便和他們打了起來。慶兒把我頭打傷了,不過我把子牙的手咬破了。”

婉聽了,沉默不語。同擔心母親生氣,便小心翼翼搖了搖婉的手臂。

婉一把把同攬在懷裡,“孩子,你做得對,若一味忍讓沒有用,便要讓對手知道你的态度。你很勇敢,可是光靠勇敢也不是辦法,你要好好練功,以後讓人欺負不得。”

允踱進殿裡,婉看允一臉凝重,知道是有要事,便讓阿嬌把同帶到别處玩了。

婉端上熱茶,允喝了一口,頓了一頓,緩緩說道:“夫人可聽說齊鄭衛三國攻打我朗地的消息?”

婉點了點頭,問道:“大王下一步打算怎麼應對?”

“齊國和鄭國兵力雄厚,戰術超群。揮将軍建議我緻歉求和!”允面無表情地說。

“婉恰恰認為我魯國應該全力應戰!魯國和齊鄭同為大國,大國利益有異,立場不同本是常事,并無對錯。

鄭國和齊國攻打我魯國理由牽強,不過是仗着兵力強大而已。若我國不戰而降,以後在諸侯事務上還有什麼地位和威懾力?”

允心中暗暗贊歎婉的話和自己心意一緻,可是想到大兵壓境,又歎了口氣,:“夫人此話有理,可惜我國軍隊實力難以和三軍對抗,且揮作為國相,已是魯國最能打仗的了,如今他生了議和的心,我也十分為難!”

“若直接議和,大王有何信心鄭齊會接受我國請求?難道要割地獻物?”

“可如果戰敗,下一步如何是好?”

“戰敗議和,總勝于不戰而和。讓對方知道我國的決心和态度,讓他嘗到些苦頭,談判起來我國也輕松些。”

"可揮不贊同戰,眼下魯國沒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選。"

"揮大人沒有戰心,便是最不合适的人選。我倒覺得大王可以順水推舟,挖掘能幹之人,比如司空大人子元。"

"子元?他可是揮的心腹。"

"子元此人頗有野心,未必願意久居揮之下。正好用此機會探他一探,也可以讓揮的位子做得不那麼穩當。"

允擡頭看了一眼婉,她和子元接觸十分有限,卻能一言道出子元的心性。子元有多年征戰經驗,确實是除了揮之外最得力的将領,隻是允一直把他和揮看出一隊,不想婉竟然使出離間計。

“夫人對齊國太子,可有了解?”允突然轉了話風。

婉一時有些語滞,過了一會兒,才緩緩說道:"齊國太子十幾歲時便随齊王出入戰場,作戰經驗豐富,大軍作戰時更喜歡詐術,一般攻心為上,再輔以實戰,确是難以對付的角色。"

"若子元戰敗,夫人認為誰是最好的議和人選?"允直直盯住婉,婉的心突然往下一沉,她突然想起了出嫁前齊王對她說的話:"你是齊國的女兒,要時時為齊國謀取利益。"

原來允今日的談話,不隻是把她當成夫妻,更在意她的齊國身份。“原來這些年,隻有我把異鄉做故鄉了。"婉心中暗自歎息。

婉宛然一笑,說:"此刻尚未開戰,大王不宜說這些頹喪的話。若真到那一步,自然可以挑選朝中最有令才的大臣前去議和。"

戰争開始了,揮沒有想到允最後選擇了戰而不是和,也沒有想到他派了子元去了郎地,更沒有想到甚少親自出征的允這次竟随子元親自到郎地督戰。

魯軍内部本來畏懼三國大軍,但子元把此次戰役渲染成齊鄭以強淩弱,魯國應戰是為了榮譽而戰。允親自出戰,又給底層的士兵增添了莫名的拼死一戰的孤勇。所以到了郎地的魯軍,倒有了一股哀兵必勝的氣勢,這股氣勢,連對面的鄭軍和齊軍也感受到了。

允到郎地,除了想給士兵一點信心,也是想給自己一點信心,關于魯國的地位,關于他和婉的關系。

那天湖畔的人,他幾乎認定就是齊國太子,可是,如果不是呢?無憑無據,也許不過是他的猜測。

這些年,齊國送來的東西,在送到鳳藻宮之前,他都讓人細細查過了,那些名貴的首飾,精巧的玩意,傷春悲秋的時令物品,應該不是出自齊王之手吧,那必是來自一個懷着思念的人。

允開始時檢查這些東西,是擔心婉的身份;慢慢地,他開始好奇那個送禮物的人;再後來,他開始在乎婉面對這些禮物時候的心情,這麼多年,婉從未對這些禮物有過任何回應,允也漸漸放下心來。

直到鵝鴨湖的相遇,這些年的杯弓蛇影又完完全全地浮現出來,愈演愈烈,他想去會一會這個齊國太子,看看他和湖畔的那位公子是否是同一人。

齊國和鄭國不曾料到魯君竟派了這麼多兵士到郎地,且魯君本人也親自到跟了郎地,一開始面對魯軍直接的火力攻勢,一時竟陷入了被動。

好在鄭忽和諸兒都是善戰之輩,很快便調整了戰略,一戰之後,無論魯軍怎麼挑釁,齊國和鄭國軍隊都縮在營地,絕不應戰。如此僵持了數日,天寒地凍,魯軍放松了警惕,卻不防齊鄭半夜偷襲魯軍大營,不僅燒了魯軍大半的糧草,還把魯軍的一個營打得措手不及,死傷了不少人。

郎地離曲阜有兩百餘裡,冬日結冰路滑,運送糧草至少需要幾天,這幾日若齊國和鄭國發起攻勢,魯國隻會折損更多将士。允知道再戰無用,此時求和,對雙方也許是最好的時機。

鄭忽和諸兒正在帳内飲酒,卻有士兵送上竹簡,說魯君希望明日求見。鄭忽看着諸兒沉默不語,說道:"賢弟,若你不想見他,我去便是。反正此戰我們已勝,要戰要和,但憑你一句話。"

諸兒緩緩說道:"不,我要見他,這麼多年了,是時候正式見面了。鄭兄,可否讓我單獨會會他?"鄭忽雖不放心,但知道諸兒心性,隻能同意了。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