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愛看着他歎了口氣,覺得還是交代楊淩來的靠譜。
隔天魚忘和劉昌愛一起去見了導演。在談起為什麼會一眼相中魚忘時,導演說是因為看到了魚忘之前的那個采訪,就覺得男主角挺适合他的。
說來也奇怪,魚忘的那段采訪在網絡上很火,但火的不是内容,而是他嘴角零星的笑意,因為生病而濕漉漉的眼睫和眼尾病态的绯色,還有泛紅耳垂上那一點黑色的痣。
視覺感官上先入為主的美和破碎,還伴有一種溫和的冷。
他隻是坐在那裡,就已經驚為天人。
三月初,魚忘左小腿上的石膏正式拆除。
劉昌愛正式離開工作室。
他日複一日地白天去上表演課,晚上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寫歌。他寫了一首歌送給陳少榮,祝賀他國内巡回演唱會圓滿結束。
在能夠正常走路之後,他還回了一趟學校專程感謝老師和校友們對他演唱會的幫助,也順便宣傳一下工作室在音樂方面的招聘通知。結束後他沒有立即離開,而是選擇自己一個人帶着口罩在校園裡走走逛逛。
下午陽光正好,有隻狸花貓在路邊的長椅上曬太陽,對偶爾路過的行人視而不見。魚忘走過去蹲下它也沒有任何反應,一副“任人宰割”的模樣。
一個路過的女孩瞧見他蹲在貓貓旁的手足無措,走近熟練地介紹着:“它叫皮皮,給摸給抱特别親人。”
“好的,謝謝。”魚忘轉頭看她,繼而問道,“我們學校是不是有很多這樣的流浪貓?”
“是還挺多的。”女孩點頭,“你要是想了解的話可以去喵星球上找我們學校的看,那裡有統計。”
“喵星球?”魚忘疑問道。
“是個小程序,你在微信上搜一下就有。”女孩解釋完摸了一下皮皮,“我還有事先走了。”
“嗯。”魚忘在微信上搜索喵星球,然後點進去看,裡面有各個高校的流浪貓社團,也統籌了流浪貓的部分信息。
他把中興音樂學院的流浪貓情況大概過了一遍,退出去又點進了春明師範大學的頁面浏覽着,一張眼熟的小貓臉闖入視線,它的狀态标識上寫着:待領養。
對對不是早就應該被領養走了嗎,現在是怎麼回事?
魚忘點進對對的頁面,接着點了“我要領養”。
此時,吳恙結束了交流生涯,坐飛機回到了春明。
她讓出租車師傅把車停在路邊等着,自己沿着路上斑駁的光影走到辦公樓下。
空氣中透着早春的溫冷和香樟果實的芬芳,一切朦胧得像是一場夢。
吳恙上樓去材料室拿到自己寄存的畢業證書和畢業照片,還有一些相關檔案後,沒有逗留和懷念,馬上回到出租車那裡,坐上車去春明西站趕高鐵。
她是公費師範生,本科畢業之後要回到生源省份中小學從事至少六年的教育工作。要回國的那段時間她線上面試了屏鄉一個邊遠山區縣城鄉鎮小學的語文老師職位,與學校那邊達成協議之後說好回國的第二天就去報道。
所以她今天必須趕快從春明回到華渚,再從華渚去到屏鄉。在屏鄉市區住一晚之後坐兩個多小時的大巴車去到西勒山中心小學報道,然後開始六年的支教生涯。
坐在出租車裡看着熟悉又陌生的街景和來往匆匆的人群,她察覺自己好像沒有想象得那麼悲傷,更多是一種釋然。
事物會按照自己的軌迹運行下去,往後還有無數個春天。
在春明西站的入站廣場下車之後,吳恙擡頭看着“春明西站”這四個大字發了會兒呆,然後笑着向它告别。
今此一别,可能以後都不能再見了。
她要回到故鄉去履行自己的責任和使命,那是她的夢想和生活,也是必須要離開魚忘的理由。
他們都沒信心讓自己的軌迹完全不受對方的影響,而這影響是好是壞他們無從得知。太年輕,最容易不計後果地沖動,也最容易兩敗俱傷。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及時止損,這樣所有的傷痛都會在往後的漫長歲月裡被撫平,如同泛黃的藍色鋼筆字迹,隻留下猜想和歎謂。
半個小時後,從春明到華渚的高鐵啟程時窗外竟下起了太陽雨。
吳恙想到一句詩: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早春時節,迷蒙細雨掩映點點新綠,悲傷也随雨化入土地中,滋潤漸濃的春色。
實在太适合不着痕迹的離别。
再見,春明。再見,魚忘。
第二天下午,吳恙坐着來接她的校長田海蓉向學校食堂借的電動三輪車吹了将近半個小時的風,才到西勒山中心小學的大門口。田海蓉指着嶄新的幾棟建築,神色間帶了幾分自傲:“宿舍樓和教學樓都是剛建不久的,環境還不錯吧?”
吳恙把視線轉到她帶了風霜的臉上,笑着點頭:“嗯,我很喜歡這裡。”這是一種紮實的安心,讓她覺得自己找到了歸處。
“行。”田海蓉松開腳上的刹車,“我先帶你去宿舍,你今天整理一下就休息吧,明天再正式報道。”
“晚上食堂有個接風宴,大概六點左右。怕你不認識路,我帶你在學校裡繞一圈吧。”
“好。”吳恙握好坐墊旁邊的扶手,“謝謝您。”
新生活她适應得很好,白天教授五年級其中兩個班的語文和音樂,下午放學後送幾個家比較近沒選擇住宿的一二年級小朋友回家,然後再回學校吃晚飯;接着監督晚修,最後巡邏學生宿舍樓。
西勒山中心小學是西勒山連同附近幾個村寨唯一的小學,村寨分散在山上,大人們又大多忙地裡的農活或者出去打工,沒時間接送孩子,所以很多孩子從一年級就開始了寄宿生活。小孩夜裡總是會因為想家而哭泣,所以每天晚上學校都會安排幾位老師巡樓,一是可以及時照撫到孩子們,二是督促他們睡覺。
碰上周六的當地趕集日,田海蓉有時會帶着有意願出去的年輕老師們去市集上轉轉,順便買些生活用品,熟悉一下風土人情。鄉裡的街道不像城市那麼複雜,通常一條主路就可以橫穿整片區域,其餘的就從它向外延伸到各個村寨,擁有最簡潔的秩序,如同這裡的生活。
走在鄉間的路上,看着路兩旁今年種下的稻谷,滿眼是新綠。
吳恙覺得自己喜歡這裡,喜歡這樣的生活。